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诸葛亮死后,接班的姜维比智勇双全的魏延强在哪?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9

 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文:沧海明月生(读史专栏作者)


公元234年,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临终前作出这样的安排:姜维掌控军权,以图日后北伐中原。而比姜维资历更老的魏延,却被晾在一边。


后人读到此处,常常扼腕长叹:智勇双全的魏延才应该是北伐大计的最佳候选人,岂能轮到姜维?而且此后姜维九伐中原劳而无功,更是用实力证明了诸葛亮这个遗命是何等的失误!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假如诸葛亮临终前令魏延领军北伐,蜀汉还有没有可能实现克复中原的梦想?


历史不容假设,这当然是个伪命题,但如果将魏延与姜维进行对比,倒是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武功谋略


自赵云死后,魏延作为蜀汉后期实力最强劲的将领,武功自不必细说。但姜维也不可小觑,毕竟当初他单挑赵云时不落下风。此项两人基本持平。


再说谋略,根据《三国志》所载:魏延镇守汉中10年,采用“错守诸围之法”令曹魏不敢踏入半步,继任者王平沿用此法还一举击溃了曹爽的十万大军。但轮到姜维时,他却弃之不用,而是自创“敛兵聚谷之法”,结果让钟会的伐蜀大军长驱直入,由此加速了蜀汉的亡国步伐。


雍州刺史郭淮是曹魏重臣,素有谋略,连诸葛亮都要畏惧三分。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建兴八年(公元230年)两军会战时,大败郭淮的魏延被提拔为前军师,第二年魏延又率军斩杀郭淮军团三千首级,缴得铠甲弓弩数千,吓的司马懿坚守不出。


面对同样的敌人,姜维的表现就有些磕碜了:


公元240年,姜维出兵陇西,败于郭淮。公元247年,姜维联络羌族部落准备攻取凉州,老对手郭淮早已以逸待劳,姜维又遭惨败。公元248年秋,郭淮用一招“围魏救赵”,就将姜维打得猝不及防。


对手还是那个对手,但战果却有天壤之别,这一项魏延的实力绝对碾压姜维。


二、北伐信念


作为北伐的继承人,保持信心相当重要。毕竟三军不可其志,最高统帅都心灰意冷了,这大计如何进行?


尽管诸葛亮生前对魏延一直打压,但有一点他不能否认,即魏延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对于诸葛亮谨慎保守的策略,魏延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不满,甚至直接发牢骚:“丞相早听我言,何至于有今日之境地?”


而且魏延不是嘴炮,还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从子午谷进兵,直取长安。


靠不靠谱先不说,最起码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思,还是非常强烈的。


至于姜维,他本是魏国降将,北伐中原既是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也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而且由于受蒋琬、费祎等人的掣肘,始终难以如愿。


在这一项上,姜维稍逊魏延一筹。

三、政治背景


或许魏延当初投靠刘备时过于主动,他提着上司的脑袋开门献降,对于平生自诩忠义的刘备而言,此举有不义之嫌。因此,尽管魏延在日后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始终入不了蜀汉集团上层权力核心。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对诸葛亮、李严、赵云都有遗言嘱托,唯独忽略了战功赫赫的魏延,这可不是无心的遗漏,因为在刘备的心中,魏延根本没有资格担负托孤的重任。


魏延在蜀汉后期的位置很尴尬,诸葛亮既需要他冲锋陷阵又不让他进入权力核心。但这不是诸葛亮的问题,而是由刘备的态度决定的。


而姜维则完全相反,公元228年诸葛亮首出祁山,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为了收降姜维,诸葛亮费了一番心思,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正是有了诸葛亮这位重量级人物的认可,姜维轻易就步入了蜀汉的上层权力中心。


北伐并非一味依仗军事,后勤补给也相当重要,如果让缺乏朝廷势力的魏延领军,恐怕难以获得高层的支持。


四、处世之道


这一项不言自明,魏延毫无胜算。


魏延平日为人孤傲,诸葛亮在世时尚能震慑住他,在诸葛亮死后,他就再无顾忌,全然不将同僚放在眼里。


对于魏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魏)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而吴主孙权对他的评价则相当犀利:“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北伐大计需要多部门大规模协同,如果交给一个和同僚关系恶劣的将领,结局不堪设想。


虽然姜维也并非左右逢源之人,但相较于魏延,他更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因此不至于将局势弄到不可收场的境地。


公元262年,姜维被魏将邓艾击败,不得已退居沓中,时值宦官黄皓弄权,想培植心腹取代姜维,姜维遂上书请求斩杀黄皓,在遭到拒绝后,回到沓中屯田避祸。


如果换作魏延,恐怕又将掀起一场宫廷政变了。

五、天下局势


自从荆州丢失,蜀汉在三国中的实力急转直下,成了一个国弱民寡的偏安政权,只是在诸葛亮的苦苦支撑下才能勉强维持。对此,蜀汉集团中早有明眼人看出:以诸葛丞相之能,尚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能力平庸之辈?


客观上来说,无论由魏延还是姜维担任北伐大计的执行者,都无法改变蜀汉国力颓败的现实,不过姜维比魏延更能隐忍,由他执掌军权,或许蜀汉的国祚还能延续几年。


以诸葛亮之明,他又何尝看不出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就像他在《出师表》里无奈的感慨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一项,两人姑且算作持平吧。


综合计算,魏延的成功率只有四成,而姜维可能占有六成,因此,在选择军队继承人这件事关蜀汉存亡的大事上,姜维才是最佳人选。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好看  哦 !

阅读38999
诸葛亮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