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豆芽》短片刷屏:父母常说的这4个字,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作者:哈哈儿童网 来源:哈哈儿童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21

哈哈儿童网
超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


作者 | 明月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让孩子快乐成长,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父母们最费心,最焦虑的一件事。


有人不惜花钱,用半年工资养活孩子的一个暑假班。


有人到处找关系,绞尽脑汁为了孩子抢一个学区房。


甚至如今年春晚小品上演的那样,连孩子的座位,都要全家兴师动众地去争抢。


其实,最简单也最高效的教育方法,全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个公益短片刷屏了,很多人看了后都争相转发,也瞬间明白了:


这4个字,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短片中,小女孩珠珠陪妈妈一起在菜市场卖菜。


她们的摊位生意惨淡,因为卖不到钱,母女两人的生活甚是清贫。


一天,珠珠看到隔壁卖豆芽的摊位生意很好,便提议妈妈:“我们也可以种豆芽

芽来卖吗?”


经营着本小利薄生意的妈妈,看了看自己的摊位,又想到种豆芽会遇到的困难,脸上浮现了一丝的停顿与犹疑。


就在观众都以为妈妈不敢尝试,而拒绝女儿的想法时,妈妈突然看着女儿,坚定的说:“我们试试。”



于是,她们便有了第一次尝试。


可毫无经验的母女俩,将豆芽种植在阳光下,这根本无法种植出好的豆芽。


看着枯死的豆芽苗,母亲微笑着告诉女儿:“没关系,我们再试!”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坚韧的妈妈找来书本,希望从中得到诀窍。


尽管母亲只上过小学,书上的字都认不全,但她仍陪着女儿一起研究。


很快有了改进方法,她们找来布料盖在豆芽上,渴望成功的珠珠问:“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的回答依然信心十足:“我们试试!”

 


但结果让母女二人又陷入了沉默,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


原本贫穷的生活,因种植豆芽变得更加窘迫,而妈妈还是没有放弃,抬头又对女儿说出了那句充满魔力的话:“我们试试!”


终于,她们找到了失败的关键原因,没有给豆芽按时浇水,在第三次尝试后,母女二人大获成功。


在欣喜若狂的同时,妈妈还不忘鼓励女儿:“要不要去尝试种植别的东西?”


而此时的珠珠,已经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这一次,变成了她勇敢而又坚定的对妈妈说:“我们试试!”



正如短片中女孩说的那样: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


这份养料不仅滋养着豆芽茁壮成长,也将一个贫穷家庭的女孩滋养成为一位博士生。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让他在紧急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韧劲去迎接挑战。”


父母不压抑孩子的天性,经常对孩子说“我们试试”,并带着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培养出孩子坚韧勇敢的品行,终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西班牙教育短片《Alike》,一直被很多幼教老师奉为经典。



动画的内容是这样叙述的:


儿子帕特第一天上学,蹦蹦跳跳地走在街上,突然被路边的小提琴演奏吸引,兴奋地开始模仿起来。


而爸爸却不为所动,递过来了书包,提醒他说:“这不是你该做的,快去学校才是你现在该做的。”



于是帕特依依不舍来到学校,他想起刚才的一幕,便兴奋地画在了纸上。


尽管很有绘画天赋,也画得很逼真,却被无情地指出:“这不是你该做的,ABCD才是你该学习的东西。”



日复一日,帕特被“规定”着,禁止尝试新事物,禁止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


但渐渐地,帕特越来越不开心,一直到最后,原本有天赋的帕特,也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现实。


短片中的爸爸其实就的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们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看不到孩子的天赋,甚至阻碍着孩子开发兴趣。


孩子想学小提琴,觉得孩子是瞎折腾;孩子想看漫画书,觉得孩子在做无用功;孩子想做家务,还觉得孩子是帮倒忙;


上周末,我带着女儿去她同学思思家做客,玩了没有俩小时,净听思思妈在咆哮了。


  • 思思,不要乱画了,你画的都是啥呀,又不能成画家。


  • 思思,不用你摘菜,竟在这添乱。


  • 思思,你说想学游泳,还是算了吧,你也成不了运动员;


一直到吃完饭,我都没看到思思笑过一回。


我去安慰她,反倒被她说的一句“我真没用”呛得说不出话来。


人性的弱点中写道:“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孩子的很多天赋都需要开发,很多品行也需要培养,如果第一次尝试就被打压,那他一生都会活在自卑之下,更不会有大出息。




上世纪七十年代,纽约有个叫爱德华的牙科医生,他有一个从小就爱钻研的儿子,名叫马克。


在电影《星球大战》大热时,小马克被电影的艺术效果深深吸引,突然有了拍电影的想法。


“那我们试试吧!”这是爱德华对马克想法的第一回应。


说干就干,爱德华不惜重金为儿子买来了一台手持摄像机。


机器很重,幼小的马克哪里能扛得动,繁忙的爱德华就抽出时间,主动扛起机器,和儿子合作拍了第一部影片。


又有一天,10岁的马克突然告诉爸爸,自己对编程很感兴趣,想学习编程。


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10岁孩子想学编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对于儿子的新奇想法,爱德华再次回应说:“那我们试试吧!”


要知道,爱德华对编程一窍不通。


然而在他的教育理念里,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尝试的事情,他都可以支持,不做任何阻拦。


后来儿子马克考上了哈佛大学,在父亲鼓励精神的影响下,大学期间他创建了一个社交软件,后来仅用几年时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帝国。


这个社交网络就是众人皆知的Facebook,而这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孩子,就是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徐小平说:


“人生就是永不停息的探索,要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天性。


父母要尊重并呵护这种天性,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显然,正是爱德华的“我们试试”的教育理念,才让扎克伯格拥有勇气去创新,开拓了一个新的社交时代。


人们常说:“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在育儿理念上,父母看似支持的仅仅是孩子的一个想法,其实,支持的是孩子的一生。




在一季《爸爸去哪儿》中,吴尊作为父亲,就曾因为女儿neinei的一句话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村长问neinei:为什么以前离开爸爸会哭,这一次离开爸爸却没有哭?


neinei天真的说:“因为爸爸告诉我,你要勇敢。”



其实,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吴尊不仅仅是嘴上告诫女儿要勇敢,他更是在女儿面对新事物时,一边鼓励尝试,一边和女儿一起去挑战。


之前网上就流传着一则,吴尊为女儿示范玩滑滑梯的视频。



起先是女儿站在滑梯前,想尝试,又害怕而止步不前。


吴尊没有说教,更没有嘲笑,而是放下明星身段,亲身为女儿示范了一番。


看到爸爸的示范,女儿终于有了勇敢的第一次尝试。


遇到挑战,一起尝试,吴尊的这种育儿理念慢慢地根植在了neinei的内心,短短的几年后,就让neinei从爱哭怕人的小萝莉,长成勇敢爱助人的大姑娘。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孩子可能不记得你说了什么,但始终记得你做了什么。


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尝试,更能教会孩子自己挥动翅膀飞向天空。


白岩松曾说:


“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洁白无瑕、阳光灿烂,那不是成长。


成长应该是立体的、真实的,不断犯错误的。”


如果孩子突然有新奇的想法,有求知的意愿,父母最该做的,就是在靠谱的范围内,给与他无尽支持,并身体力行地带领他去尝试。


童妈说

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不束缚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的思维和性格,在成长路上自由而奔放地生长。


那些尝试,那些经历,那些风景,全都会融入孩子的骨子里,成就孩子一生的高度,照亮他一生的路。




作者:明月,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授权请联系有书主编,微信号:youshu925。


精彩微课推荐:


《飞机大揭秘

带你学习丰富有趣的航空历史,

每集课程都带有有趣的飞行器制作课,

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陈不时指导,

结合实际场景讲解飞机原理,

原创3D动画风格教学,

满足孩子对航空航天的无限幻想▼



如何听课:


下载哈哈儿童APP最新版本,点击首页最下方中间按钮“发现”,进去后点击最上方“微课”,找到飞机大揭秘,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即可收看微课(可自己开团,也可在首页和其他人拼团哦)



扫码即可下载哈哈儿童APP▼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飞机大揭秘,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动手能力!

↓↓↓ 

阅读38539
豆芽 
举报0
关注哈哈儿童网微信号:hahaertong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哈哈儿童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哈哈儿童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哈哈儿童网

微信号:hahaertong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