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00天三起命案,滴滴的无奈与抗争

作者:腾讯科技 来源:腾讯科技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甲方研究社企鹅号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关注科技页卡,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在交上200天安全大整改成绩单三天后,又一起血案向滴滴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3月24日一位滴滴司机被乘客连捅数刀死亡。


虽然此次恶性事件并没有发酵成为全民热点话题,但这对于滴滴团队来说毫无疑问是黑暗的一天。


过去半年,滴滴all in安全,无限期下线顺风车、200天15个版本安全迭代、全年巨亏109亿、上市搁浅……滴滴出台了多种保护司乘安全的举措,试图挽回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可就算滴滴把安全武装到牙齿也无法杜绝此类恶性事件,其中的无能为力的滋味也许只有滴滴的亲历者才能体会得到。


几乎在一夜之间,滴滴从被众人追捧的独角兽到饱受非议的刽子手,政府联合检查队入驻、组织架构大调整、高管年终奖取消、15%的大裁员……这半年传出的尽是坏消息,而且尚未结束。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滴滴?


24日凌晨,常德市江南城区一名网约车司机被害身亡。犯罪嫌疑人杨某淇(男,现年19岁,武陵区人)乘司机陈某不备,朝陈某连捅数刀,致陈某死亡。杨某淇事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据其供述,因悲观厌世早有轻生念头,当晚因精神崩溃无故将司机陈某杀害。


面对此类无选择伤害的安全事故,即便滴滴将安全问题做到了无懈可击也于事无补。问题一旦出现,舆论还是会把矛头指向滴滴。


经过前两起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恶性事件后,舆论对于滴滴的偏见已经形成且不断加深。滴滴的痛苦之处除了无法通过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司乘之外,还在于舆论的不理解,即便很多诟病只是捕风捉影。


3月21日下午,社交媒体传言,称广州一位女乘客在珠江新城打滴滴车时被杀害。据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确实发生了命案,但凶手与滴滴无关,是广州某出租车公司司机谷某。3月15日凌晨1时许,谷某搭载女乘客谢某从天河区至荔湾区海北村。期间,谷某抢走谢某手机,将其推下河并逃离了现场。


随后,滴滴平台的紧急自我核查随即启动。根据广州警方的信息,案发时受害人并未使用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务,犯罪嫌疑人也并非滴滴平台上的司机。




同样恶性的事件,发生在出租车身上,警方的通告中连出租车公司的名字都不会提起。


滴滴的任何和安全相关问题一经炒作就会成为网络热点,然而实际上,所谓滴滴的安全问题,只是又一起典型的“行业偏见”而已。滴滴出事,全民关注,媒体纷纷跟进,迅速形成全国热点。而出租车出事,则往往无人关注,最多事发当地的媒体会关注一下予以报道,无法形成全网热点。


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发微博称,公众确实需要时间来接受网约车带来的冲击……即使同样的案件发生率,网约车“破案率100%+当天破案”也就意味着所有案件都是“热案”,给公众的冲击最大,而不是很多出租车那种很久才破案的“冷案”。


发生在出租车上恶性事件数倍于网约车,但社会关注度不及网约车之十一。


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网约车司机在服务时犯罪的案件不到20件,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而传统出租车司机在服务时犯罪的案件高达170多起,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出租车的案发率比网约车高十几倍!



2月15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在湖南常德,17岁的小玲(化名)在搭乘出租车的过程中,遭出租车司机周某强奸;长沙出租车司机杜某强奸23岁的醉酒女乘客;黑龙江图门出租车司机秦某猥亵9岁幼女….


出租车公司的地域性与分散性相对而言分散了公众的关注度,但舆论对一家独大的滴滴显然不会更友善。批评一家企业,远比抨击整个行业更为容易。


对于一家背负巨大舆论压力的出行企业,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甚至毫无关联的安全事故都会和滴滴扯上关联,滴滴甚至还要背负个体人格扭曲对社会危害的骂名,可以说有苦难言。


滴滴的困兽之斗


无力改变现实,滴滴只能通过改变自身寻找出路。


对于滴滴而言,安全整改提升网约车安全只是一个方面,如何重塑公众对滴滴的信心,如何去除偏见,也是摆在滴滴面前的难题。


自去年两起命案之后,滴滴将安全与合规放在企业发展首位,程维亲自挂帅,投入大量资源all in安全。


对内,滴滴调整司乘规则,升级安全产品,优化客服处理流程,加强外包客服管理、加速自建客服,成立安全委员会;对外,滴滴向专家乘客征询意见,和政府部门沟通等。



最近半年,滴滴在清理人车不符、筛选犯罪记录等等方面不遗余力,滴滴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采用第三方的Face++,一次使用成本大概几块钱,而现阶段滴滴司机每天上线前都需要进行一次人脸识别。


此外滴滴升级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定期设计安全知识考试,覆盖所有上线的司机,未通过的司机无法出车接单。


这些措施究竟对安全出行能起到多大帮助短时间很难得到验证,但这些是滴滴目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合规化上,滴滴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主管部门规定,从事网约车运营需要三证齐全。从去年9月开始,主管部门已经数次催促滴滴加紧对不合规网约车清退工作。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截至2018年7月,全国合规网约车数量是17万,占网约车总量的0.54%,合规司机数量是34万,占司机总量的1.1%。比照这个数据,滴滴平台上3000万司机何去何从?


截至今年3月份,滴滴已在全国124个城市拿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去年9月、12月滴滴也开启了两轮快车司机的重新审核,并对于人车合规、拥有双证的司机,进行派单倾斜。而早在去年10月份,第一批派单倾斜试点在杭州市、广州市、合肥市等13个城市施行,派单倾斜政策已经扩散至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出租车作为政府管控资源,合规自是不用多说,可安全问题却较网约车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合规并不必然带来安全性的提升。


对于滴滴而言,合规关系到3000万平台司机的去留,关系到这个估值300亿独角兽的存亡。


合规性与安全整改之后,滴滴运力下降自然不可避免,一面是用户打车难打车贵的怨言,一面是对于网约车安全的呼唤,对于一个还在面临巨额亏损的出行企业,滴滴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出行行业集体进化


作为新兴出行平台的代表,滴滴发展至今不足5年时间,大众对于其认知不足,是偏见产生的直接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滴滴作为共享出行领域的绝对领头公司,在让大家出行更加便利,获得的出行服务更加舒适,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交通拥堵等方面,不可否认都是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而新市场、新业态必然会对旧市场旧业态带来冲击,造成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新变化。


在滴滴和UBER补贴战初起时,传统出租车行业是最早的受益者,他们一方面享受到新兴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成为平台补贴的受益者。


但随着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加入,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弊端凸显,已经无法与更多的新加入者正面竞争。


传统守旧的一方是利益受损的一方,所以必然会对新市场新业态展开攻击,一旦新业态出现问题,就会被大加利用,炒得路人皆知,以便维护本方的利益。所以,当滴滴出事之后,备受舆论关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滴滴这场声势浩大的安全整改的作用除了自救之外,更多的意义在于推动整个出行行业参与者集体进化,比如倒逼千年不变的出租车行业重视安全与服务,比如为乘客敲响安全警钟,时刻将出行安全铭记于心。


经过这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之后,公众而言面对此类事件也要理性对待,不能让偏见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力。


偏激的舆论可以杀死一个新事物,但并不会让这个世界更好。这也是滴滴200天三起命案带给公众的启示。




近期精选

一文读懂苹果春季发布会

雷军输董明珠10亿赌约 小米手机卖不动了?

315后 电子烟未断燃


阅读38192
举报0
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号:qq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腾讯科技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腾讯科技

微信号:qq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