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5G来了!究竟能做什么4G做不了的?

作者:腾讯科技 来源:腾讯科技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新华视点(ID:XHSXHSD)

作者 / 何雨欣 高亢 安娜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关注科技页卡,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5G来了!让人充满想象。


近日,记者搜集了一些大家对5G最感兴趣的话题,采访了10余位业内权威专家,提取干货,以期大家快速、准确了解5G。


5G就是比4G多了1个G?


5G更快、更聪明。


常说5G是大带宽、低时延。一部10G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5G仅需9秒;无人驾驶刹车智能控制反应距离,4G下是1.4米,5G下是2.8厘米。


如果把2G、3G、4G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比作不断把路修宽,让更多车可以跑,5G则利用技术在继续修宽高速路的同时,对路进行规划,实现分流,提高利用效率。


比如切片技术,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王映民介绍,在一个大楼内,有人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有人微信聊天,5G网络设计自动会让远程医疗获得更快、更可靠的网络资源,5G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用户需求,自动实现分门别类分配网络。


再比如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侧就可以计算,这实现最近距离、最短时间,把网络上需要的资源推到用户面前。



用5G要不要换手机?


答案是肯定的。


4G手机接收不了5G信号,5G手机依然可以接收4G信号。


展望5G时代的手机,造型将更多元,折叠屏、曲面屏等,在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手机厂商尝试的方向。


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说,5G手机分辨率高、传输速度快,对电池的容量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目前,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厂商都已推出5G手机样机。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可能出现5000元左右的5G手机,5G手机大规模上市可能在明年。



5G网络有吗?


局部地区已有,大范围覆盖还要再等一等。


2018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雄安等多地开展了5G试验,搭建小规模试验区。这也为今年下半年试商用和明年商用做准备。


今年全国两会和央视春晚也搭建了5G网络。业内预测,不少城市的火车站、飞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将首先体验到5G。


中国铁塔通信发展部总经理黄庆霞说,5G网络基站密度大,未来5G基站建设数量将超过4G,充分共享已有资源能够实现5G低成本快速布网。


“今年下半年,随着试验许可的发放,运营商将从主要城市开始适度部署5G试商用网络。”马红兵说,试商用用户有望于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体验5G网络。


5G资费贵吗?


初期和4G时代差不多,长期看流量资费单价下降是趋势。


业内专家预测,5G初期,消费者对5G网络服务和资费变化可能感受不明显,因为网络覆盖远不及4G,也因为没有太多5G应用出现。


“从2G、3G、4G历次技术更替看,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的流量资费单价下降是趋势,遵循的是规模经济规律,但单价降低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创新部技术战略处处长曹磊说。


“随着5G网络铺开,流量消费会随‘杀手级’应用出现而增加,也会随消费习惯变化而增加。”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邓伟说。


每次技术进步,都是一次大幅‘提速降费”马红兵说。


5G对你有什么影响?


业内常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来了,普通人先接触到的可能是4K、8K直播,VR、AR游戏等,体验“全场景”“沉浸式”效果。目前,基于5G网络下的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无人机作业等也开始探索应用。


4G时代,人与人的连接已经差不多完成,5G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也就是家庭、办公室、城市里的物体都将实现连接,走向智慧和智能。5G下物联网每平方公里连接数可超过一百万。万物互联时代将到来。


“4G改变了不少服务业,5G在改变工业方面潜力巨大,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会进一步拓展。”曹磊说。



5G之后将怎样?


国内已开始研究6G,共识是基于人工智能。


走向智能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必然趋势,6G的网络构架一定是为了满足人类更深层次智能通信需求。


对于未来,需要打开想象。


比如,6G下的网络传感设备,可能会实时采集物品的画面、气味、温度、湿度、光线等信息。


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张平等的一篇研究文章提出,6G不仅包含5G下人、机、物这三个元素,还将设计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第四元素。这是人的人工智能超级助手,它会将客观和主观结合进行决策建议。


总之,未来不远。




近期精选

一文读懂苹果春季发布会

雷军输董明珠10亿赌约 小米手机卖不动了?

315后 电子烟未断燃


阅读38945
举报0
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号:qq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腾讯科技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腾讯科技

微信号:qq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