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女人这两个字,从没出现在美国宪法里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全球范围内实现男女平等,还要108年。


据新京报,男女平等,还需要108年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报告这么“乐观”地估计。联合国报告3月7日的报告则说,造成职场不平等的原因,是男女花在家务上的时间不对等,而要实现这一时间的对等,还要205年。


不巧,你是女孩,就只能在后头,追赶平等那条线——你的有生之年都追不上。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原生家庭,严重重男轻女


《都挺好》引起了一波“重男轻女”的刷屏。苏明玉能考上清华,却只能读免费的师范学院,把钱省下来给哥哥;哥哥要出国读书,妈妈就卖掉苏明玉的房间凑学费。


反正,你是女孩,终归要嫁人,少读点书也没大不了。


过(海)关后,交给一个叔叔,就能拿到‘带工费’。


罗湖海关截获142支孕妇血,这些血样过海关,是为了检验胎儿性别


罗湖海关近日拦截了一个女童,她受人之托偷运了142支孕妇的血样,“寄血验子”,查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如果这次偷运成功,孕妇肚中女婴的命运,不难想象。


算了,你是女孩,没有Y染色体,来这个世界又是何苦。


一切差别化对待,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性别。


这些差异,是人们观念上的痼疾。如果连法律也规定男女有别,规定譬如同工不同酬之类的性别差异,是合法的,该有多么令人绝望。


但在美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性别为基准来制定,差别对待男女的法条,还有几百条。


那时,雇主可以仅仅因为女性员工结婚,就合法地解雇她;男性在过世后,家人可以领到遗属福利,但同样缴纳社保的女性,却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


陆陆续续有人,想改变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就是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最高法院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昵称RBG)。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于1993年,克林顿任期内,被任命为大法官,担任职务至今


这位86岁的法官奶奶多年来为平权运动发声,不断推动过时法律的修改,即使在九名大法官内部,也常常是个异见者。


她太酷,在美国,已经火出了圈,成为文化偶像。不信请看下图↓↓↓



呐,这是[乐高大电影2]里,她的乐高小人出席蝙蝠侠和女王的婚礼。连在它之前亮相的童年偶像居里夫人、[绿野仙踪]里的小可爱铁皮人,也没有一个人的呼声高过她。


去年,已经有一部她的同名纪录片。而现在,又能看到她的传记片,[性别为本],讲的,正是她如何撼动美国这几百条,以性别为本来制定的法条。


[性别为本],美国2018年12月25日上映,豆瓣7.6,IMDb6.7


影片中,菲丽希缇·琼斯([万物理论]、[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饰演这位“难搞的RBG”,而阿米·汉莫([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饰演她的丈夫。


主角两人都有工作,也都负担家务、育儿的职责


这部影片去年底在北美上映,得到的评价,好坏都有,但具体意见都惊人地一致,烂番茄73%的新鲜度,就很说明它的争议性。


这个具体意见,很类似人们对[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评价:拍摄手法中庸甚至平庸,但它说的是一个太有魅力的人物,一个太值得讲述的故事。


正像一家西班牙媒体所说:“这是一部拍给粉丝的电影,也是一部拍给新一代人的电影,它让人走近这个‘活着的传奇’,这个迷人的灵魂,这个创造了历史的女人。”


[性别为本],展现的正是她如何创造了历史。正是从这电影演绎的故事之后,美国的男男女女,才有了平等的可能,男人女人,同时从刻板印象里,解脱出来。




RBG创造历史那桩案件,没有人命关天,也不涉及巨额的金钱。


最有趣的,作为一件女权意味浓重的判例,甚至案件的主角,也不是女性。


这位中年的单身汉,莫瑞茨,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请了护工。而美国法律规定,请护工赡养老人而产生的费用,可以抵扣税款。


但莫瑞茨抵税,却收到法院的判决:你逃税。


原来,这条免税条文明文规定,只适用于女性,如果男性要抵扣税款,必须证明自己离异或丧偶,家中没有女性能够照看老人。


莫瑞茨难以凭一人之力照顾母亲,只能雇佣护工,一片孝心却引来祸端


它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照看老人,是女儿、媳妇等女性亲属的责任,甚至是全责。而只有在女性缺位的情况下,家里的男人才会不得已,工作之余,亲手照顾长辈。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人质疑过,美国的法律,并没有对男女一视同仁,反而掺杂了许多对性别角色的幼稚、刻板想象。


美国的法庭上,有辩护律师问过:如果法律都以性别为由,实行差异化,那么男人和女人,怎么可能平等呢?


法官答:男女就是不可能平等的。


RBG发现,莫瑞茨的案件,恰恰是一个突破口。它证明了,不仅是女性被法律想象的性别角色所限制,男人也会。


某种意义上,莫瑞茨这样照顾母亲的单身汉,在法律上“不存在”


而如果他们能打赢这场官司,以后所有人,男人和女人,都能以此为判例,质疑涉嫌性别歧视的法条。


在当时,RBG就清楚地指出,受到男权社会束缚的,不只有女人,也有男人。


现实中她办理的案件,不止这一桩,主角是男性。


在另一个例子里,一名鳏夫希望能获得妻子的遗属福利,如果他是个女人就好办了,但作为男人,他却必须证实自己,在妻子生前,靠她的工资生活,才能获得这样的福利。


法律规定,女人待家里,男人上班去。


而包括法官内的许多人都在问,一直以来男女分工都是如此,有什么不妥吗?


男人被规定卖力赚钱,女人被规定操持家务;男人被规定买房成家,女人被规定离开娘家。


在准备辩词时,RBG就一再看到从前判例中可笑的言论:


历史已经得出了结论,女人永远需要依靠男人。她就像孩子,需要特殊照顾。


女人的命运,就是成为妻子和母亲,这是造物主制定的法律。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RBG作为女权象征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电影,也是这样表现的。但电影所隐去的,可能更令人敬重。


RBG这样说,让她回忆起来,上世纪50年代时,她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慢慢转向女权,是出于“个人的、自私的原因”。


她发现自己,非常善于记住、运用各种法条、判例,认定自己能比任何人,都更好地完成律师工作。


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女性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于是,RBG四处碰壁。


RBG只能一次次无功而返,望着律所的窗口,却进不去


为什么她明明擅长,也有意愿,却无法自由地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呢?


在影片的一开场,便是RBG作为哈佛法学院新生,参加开学典礼。礼堂里乌压压的男学生中,零星散落着几个女同学。


当时哈佛法学院刚刚招收女性,男女比例悬殊


但在此情此景下,学校领导的发言,就显得有些落伍,甚至刺耳了。


他几乎每两句话,就出现一次“哈佛的小伙子(Harvard Man)”,代称学生的人称代词,全都是“他”,就像台下的女学生们,都是隐形的。


就算说这一幕,还是弱势群体太敏感,RBG去参加新生欢迎酒会的遭遇,就完全没得洗了。


原本,RBG还打趣,穿哪条裙子,会看起来更像“哈佛的小伙子”,被称作“女伴”,倒也咽了一口气作罢。


但院长,竟然单独点名,让所有女同学报上家门,说说“为什么你来到哈佛,占了个本能留给男人的位置”。


这一幕,在现实中真的发生。至少RBG本人,就在回忆过往时提到过。当时,她并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尤其是在老师明显强势的情况下。


于是她说,丈夫同是法学生,她来法学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丈夫每天都在做什么,以做好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妻子。


RBG在酒会,第一次领教了院长的性别歧视


在电影里,这句台词被戏剧化处理,成了对院长的反讽。


而现实中,这不是RBG第一次遭遇歧视,也不是最严重的一次。


正像她自己所说,那时候的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性别歧视,还以为是在“赞美”、“恭维”、“照顾”。


影片中,在上法学院之前,她已经有了一个女儿。


她和丈夫共同带孩子,所以在这部电影里,还能看到呆萌的锤子哄小孩


但这个女儿的出生,也并不太平。


那时她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社会保障办公室工作,一怀孕,就被降职了。


影片也跳过了她生第二个孩子的经历,直接来到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场景。但实际上,第二次怀孕,她学聪明了,穿上婆婆肥大的外套,以掩饰自己日渐隆起的肚子。


电影重点呈现的,是她在职业生涯所遭受的歧视。


她找不到律师工作,每一家律所,给她的理由都荒唐可笑:


认为女性只能做秘书的;认为她会忙着在大减价时采买,影响工作的;认为能以第一成绩毕业的女人,一定不太正经,惹得军心涣散;认为女人太情绪化,不适合当律师。


终于要看到一点曙光,认为这家律所的合伙人看起来很开明,能打破成见,他却吞吞吐吐地说,律师们的妻子会起疑心。


厉害了,把RBG和妻子,全给黑了。


然而女人真的不适合当律师吗?


请看《傲骨之战》,女律师们虎虎生威,法庭上舌战群儒。怀孕?看榜样卢卡。


只给自己放了十天不到的产假,挺着圆溜溜的大肚子,也脚下生风


真实生活中的RBG也在观察瑞典案例时发现,女性占了法学院学生的20-25%,女法官怀孕八个月仍然在工作。


而她呢,虽然无比渴望在律师工作的前线奋战,却只能找到一份教职,培养战士,而上不了战场。


还有个更残酷可笑的事实,电影没有拍进去:1963年,RBG在罗格斯大学第一次担任教授时,薪水远远低于同岗位的男同事们,而给出的理由是,她有一个薪水丰厚的丈夫。


RBG的女权意识,正是因自身被歧视而苏醒的。


这更珍贵,因为真正的女权,正是意识到每个个体的处境,从自身开始,推己及人,同情一切因为性别,而无法实现自己所想所需的人,不论男女。



前段时间,一个“同工不同酬”的实验视频在网上流传,每组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让他们做相同的工作,但最后男孩得到的奖励,却是女孩的两倍。


当看见这样的落差,大人却告诉他们,唯一的原因,是他们性别不同。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表现出了困惑不解


但视频下的评论,却仍有人说,因为这个职场让男人承受更多辛苦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像RBG打的这宗税务官司,同样是男权社会对男性的歧视,而女权追求的,从来是“同工同酬”,而非“不同工同酬”。


电影里提到,当时美国还有一条法例,禁止女性当矿工。这看似是对女性的“照顾”。但当同学打趣问,怎么,你想当矿工?RBG的女儿正色:那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给我选择的权利。


无论是“薪水丰厚的丈夫”,还是“职场对女性的照顾”,都是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借着“甜头”、“照顾”的表象,一次次强化“女性必须依赖男性”的意识,到头来,剥削了女性的自由,男性亦不堪重负。


而另一种评论则说,劳务派遣的工作量更大呀,薪水依然少得可怜。


这种论调,又很像电影中,RBG的朋友,一位人权律师。他虽然帮助RBG,却坚持自己的立场:


女性不是少数派,你们占人口的51%


言下之意,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更应该被重视,正如“劳务派遣的同工同酬更应该保证”。


但女权是平权,而非比惨大会,平等也没有先来后到,而是共同推进。




但世界,一定在变得越来越好。


法庭上,对方律师质疑RBG,是想借这宗案件,达成自己的目的:极端的社会变革。


但即使RBG不点明,你也能在影片里时代的流逝中,看到这种改变,在一点点发生。


影片开头,只有RBG等廖廖几个女学生;而在她当上法学院老师后,70年代,修她这门性别相关法律的,满屋子全是女学生。


RBG读书的年代,她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RBG教书的年代,她周围都是敢说敢质疑的女学生


对于院长无礼的问话,她只能以玩笑话表示抗议;而女儿遭到路人口头骚扰,恨不能抡起拳头和对方干上一架。


RBG一方,曾试图专注于这件案子本身,而避开这件案子对于女权的意义。但以这种思路上法庭,却溃不成军。因为任谁都知道,这件案子远超它本身,而意味着法律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彻底颠覆。


所以为什么要闪躲呢?变化已经发生了。


RBG的法庭陈词极端动人:


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要求改变一个国家。即使没有法庭允许,这种变化,也已经发生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我们所要求的,是庭上,能够确保这个国家拥有改变的权利。


电影一直在问一个问题,是先改变法律,还是先改变观念?


理论,永远也无法有一个正确答案。由法律所强制的平等,听起来是不可靠的,没有法律保护的平等,又根本荒谬可笑。但现实,会走出它的路。


我们1980年的《婚姻法》里,第十六条写道:“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这在子随父姓的传统社会中,几乎不可想象——随母姓,那是入赘,丈夫脸上无光,街坊暗地里议论。


但你猜怎么着,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婚姻法》修正案的第二十二条,把那个“也”字去掉了:“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已经破除了延续多少年的“理所当然”,随父姓不是理所当然,而只是一种选择,和随母姓一样普通的选择。


真正的平等,当然道阻且长。


依然有人污名化“妇女”称谓;在应聘时,依然会遇到“结婚了吗”、“什么时候结”、“什么时候生”等等带歧视意味的问题;男人似乎不买房就结不了婚;重活似乎总是留给单位里的男人,哪怕有些活,女人也办得了。


网传三七女生节校园里低俗的横幅,歧视女性


我们拒绝所有这些以性别为本,而给人下的定义。


但改变,真的已经发生。


当父母还在催婚、催生,希望“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工作”,儿子去外打拼,而这一代的我们,已经在寻求热爱的工作,独立的生活,自我的价值。


我们不再把生活的全部指望,都放在婚姻、孩子上,也不再全部以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确认自己的价值。不论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男是女。


你由你正在做的事情决定,而社会,正给你越来越大的选择自由。你可以是个爱做美食的男孩子,开开心心做家庭煮夫,不必遭受异样眼光;你也可以是写字楼格子间里加班到深夜的女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偶尔为爱的工作肝两夜,忍了……


我不知道“完全平等”什么时候会来。如果是新闻里预测的108年,那可真够快的。


但[性别为本]里,RBG向法官,陈述一次次“极端社会变革”,也不过一百年。


RBG的陈述,让人惊觉原来我们艰难向前,进了这么多


100年前,美国的法庭上,第一次有人质疑法律赋予Ta的性别想象;


65年前,职业女性要求法律赋予她们加班的权利,以合法地挣她力所能及的那份工资,却被法庭拒绝;


当她还在哈佛法学院时,那里连女厕也没有,却没有女学生质疑;


而影片中的现在,她的女学生们穿着花裙子,思维敏捷,语露机锋,她的女儿走上街头参加集会,聆听女权演讲。


现在呢?现在我们也会感到痛苦,为网络上一则不负责任的歧视留言,为我们和父母不同的性别观念。


但正是因为一切正在变化,才有撕裂的阵痛。


性别为本,On the Basis of Sex,但性别总有一天,会成为人与人差异最小之处,因为每个人都会拥有那么多不同的自由,会做出那么多不同的选择。


法官在改变的问题上犹豫:“‘女人’这个单词,从没出现在宪法中。”


RBG回答:“‘自由’也是。”


但自由和性别平等,早就是题中之义。


所以,这样一部[性别为本],不光要推荐给女性,也要推荐给男性。因为只要你笃信人生而平等,性别,不是根本,更不是问题。




别着急走,这儿有一条紧急提示


微信又改版了,我们又走散了。


不想错过看电影的每日推送?


赶紧按照下图提示,将看电影设为星标,让我们和你不离不弃。



影迷互动


你的性别,有没有限制你做想做的事?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39636
美国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