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古滇家宴|一年之约,一生难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3-31

如果让我说出儿时最怀念的事情,我是有答案的——老爸的家宴


那几乎是我童年中最快乐的事情了,在父亲的盛情邀请之下,亲戚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从各自的生活中暂时抽离,来到我家,围坐在桌前,不知道是被菜肴的热气蒸的,还是微醺造成的热度,同样的淡黄色餐桌,气氛却与平日截然不同。


菜肴是吃掉一盘,撤掉一盘,又新上一盘,爸爸、舅舅、姨父,还有他们那些我也不全都认识的朋友们,红着脸,咧着嘴,高声的说笑着;女人们当然也没在客气,从公司经营聊到不小心被烫了个窟窿的昂贵套装,新烫的发卷也随着她们的笑声起伏,手中的筷子始终不忘记行驶在菜碗与孩子的一次性碗之间。叔叔们在喝到烂醉之前,一定会用粗大的手抚摸孩子的头顶三次以上;我呢,则睁圆了双眼,不想放过任何细节,只想好好享受当下热烈又愉快的氛围。



大城市的解药,旅居世界的可能



小的时候总以为长大之后,自己也会像父母那样生活,但一不小心,世界却几乎变了模样。家乡那些低矮的红色筒子楼缺席了市政规划的新版图,普通的淡黄色餐桌早已被各种生活方式美学取代,只靠自行车搭配公共交通看起来根本无法应付孩子的成长,充满诸多情绪问题的快节奏生活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现实。最快乐的时光,热烈的家宴,即便是春节时候也很难拥有。

从何时起,“建设中”成为了城市的标配...

人们的脚步在不断加快...


在大城市漂泊,在无数个加班后的深夜里,在会议室赶忙吃掉外卖时,回想起儿时最钟爱的场景:相亲相爱的亲戚朋友,飘散着饭菜香的楼道,还有爸爸他们当年酣畅的模样,以及默默享受着当下温暖与依恋的我。是不是再也无法拥有?是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吗?大城市、超大城市、顶级城市是我们唯一的向往吗?

大城市之外,还有哪些美好生活?


1961年,高速发展的大城市就被两个孩子的母亲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形容成一碗单一的、毫无营养的稀粥。我的母亲与她的感受想必也类似,大城市给予她最直观的感受是,糟糕的交通、糟糕的空气以及糟糕的外卖。“你生活得不好,一日三餐吃得也不好,身体也不好了,你还能有什么好?”母亲的语气总是很坚决。

 

根据《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外卖食客中拥有子女的已婚人群占比已经超过50%,以55.8%力压看似拥有更多一人食需求的单身人群(20.3%)。未来家庭这个单位还会发生怎么样的变革,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母亲总是很担忧。

但有一句话从19世纪中叶被传颂至今,“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高速发展的社会将我们的生活节奏拨快了10倍不止,但便捷的技术也赋予我们了旅居世界的权利。前不久一篇《2019年财务自由登记表》在网络上被热烈的传阅,从煎饼摊自由,到滴滴自由、商务舱自由,到生孩子自由等等,一共20个Level,生动刻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务自由量级。但在此基础上,也许还应该补充一条,也许是Level 21,或者只是Level 5,那就是城市自由。

 

“一年四季去不同的地方,和每个城市最好的季节相处。没什么逃离/逃回北上广,也没有让你爱恨交加的故乡”


——网友@ellennnli



一年一度的古滇家宴,城市自由的必选项


2018年的初春,我受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家宴,既不在我生活的城市,也不在我的故乡,发起者当然不是我老爸;但在那个被篝火映红的夜晚,我仿佛又回到了红砖房子里那张淡黄色餐桌前,怔怔地睁着双眼,想要了解更多、感受更多、参与更多。

 

那是昆明诺仕达集团老总及家人举办的第一届古滇家宴,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聚在滇池边,围坐在特质的火塘前,享受一锅鲜美的野生菌汤,品尝云南特色的烧烤;还有土陶罐装米酒和七彩云南花米饭一轮接一轮没有停歇。老总及家人,还有各界的朋友一次接着一次地祝酒,歌声唱响后就没有停止,“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铺那里睡”;燃起的火炉旁,本来陌生的朋友们都为这热烈的氛围所陶醉,一圈接着一圈,围着火炉起舞。这氛围,比老爸的家宴还要热烈很多很多倍。人们陌生却不生分,风景如画般优美,夜幕降临也掩盖不了欢快的氛围。


他们说,“幸好,回头还有云南”。


云南,正如沈从文说的“唯其单纯,反而见其伟大”。不必用要求大城市的那一套强求它,云南的显赫并不在于文明与历史的显赫,而是大地和存在的显赫。



云南,永远为你敞怀的美好生活


2019年的春天比2018年的更暖一些,回到古滇的那一刻,我心里一轻,回来了。回来一词用得自然,仿佛早就应该回来,滇池广阔而平静,天边太阳还未开始低垂,不急不缓,花草树木还有和善的云南人都在这里,回来晚了,没事的。这里一切照常,最单纯朴素的阳光,蓝天白云,力气不小的春风,青草和大地,回来就好。帮你把积累了一身尘土拍一拍,快坐下,古滇的故事这一次要从上千年前滇池流域的古滇人说起。他们把吃过的贝壳汇集起来,垒成了一座座闪闪发光的贝丘,狩猎获取的羽毛用来装点自己的服饰。他们崇尚青铜的粗犷坚固,也相信吞口的图腾可以吞掉一切不好的东西,为他们带来庇护与平安;他们祭祀百花之神以祈百花盛开,春色满园,更希望可以为自己带来幸福与好运……

滑动欣赏,来自云南家宴的丰盛佳肴

又一年家宴

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迎着灿烂阳光,翩翩起舞

干了这一杯,接下来我们共享盛宴

随处可享用,云南特色美食

与自然共生,是云南古滇精神的核心

滇海秀

呈现给你最璀璨的云南文化

古滇人

古代滇人沂水而居,在滇池湖畔捕鱼而生,长食贝类产品,吃完的贝壳扔在特定的地方,日积月累的贝壳垒成了一座座贝丘。

青铜舞士

古代滇人已有铸造青铜的能力,古代滇人武士勇猛的形象借助青铜这一载体,呼之欲出。

鎏金舞

存在于青铜器上的鎏金纹案,随风舞动

吞口·图腾

滇文化中,吞口象征着辟邪,为古滇庇护

滇王出巡

古时候,滇人崇尚金色,认为金色是财富与权利的象征。滇海秀中,“滇王”身着金服,手持金樽,走上花路,与在座各位来宾一饮而尽。

阿念老师《归鸟》

鸟飞再远也要归巢,人走再远也要归家。

在阿念老师的带领下,来宾一起向太阳行太阳礼;向忙碌了一天的太阳说再见。

在这里人们距离自然这么近。“你有多久没有仔细看过太阳了?”太阳东升西落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默默支撑着万物每一天的生活。太阳忙碌了一天也要回家了。全场人都安静地注视着太阳的西落,静下来之后,风的声音,树枝叶摇晃的声音,甚至花落的声音,流水的声音,清晰可辨。太阳回家了,我们也要回家了。人走得再远,也是要回家的。

醉意渐浓,家宴的氛围也逐渐达到高潮;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下,人们手拉着手,载歌载舞。

500余架无人机汇成“古滇家宴”字样

夜幕降临,熊熊篝火燃起,500余架无人机飞向高空上演天幕灯光秀,排列组合成多样的云南民族形象,让夜空变得绚烂无比。

又是一年的家宴,源源不断的美食,歌声里的祝酒,不断唱响的云南歌谣,这里有着永恒不变的美好生活,在这里,你离太阳与泥土都更近。

 

“你要吃得好,睡得好,心情舒畅的生活”,幸好还有云南,拾起了我母亲总是空悬着的心。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丰富绚丽,机遇与挑战,云南则永远的自然、自在,总是敞着怀抱,等着帮你洗去疲累,重新拥抱美好生活。




今年的古滇家宴已经完美收官,无法亲临现场的朋友还可以收看4月25日东方卫视《人生加减法》栏目重磅推出的古滇家宴特辑,一睹古滇风采、家宴纷呈。


下一季度古滇精彩仍在继续:

4月21日云南生活方式发布会之北京站;

5月25日-26日五百里音乐节;

6月-7月入滇记、火之节...

精彩纷呈,敬请期待!


(主要图片来自古滇家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路瑞海

作者:阿翯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高效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39541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