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披头士是如何成为神话的?

作者:良仓 来源:良仓 公众号
分享到:

04-01



4月1日,愚人节,总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你可能没有想到,1970年4月1日,那是 Beatles 最后一张专辑 Let it be 的最后一次录音棚录音。9天后,Beatles 宣布解散,一个时代的神话完结。愚人节快乐。


▲ Please Please Me, 1963


56年前,EMI 旗下的 Parlophone 公司发行了一张石破天惊的专辑,它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业界的生态,更可以称得上是改变了整个世界。它就是 The Beatles 处女作《Please Please Me》。抛开那些满是赞美的老生常谈,甩开厚厚的“专业乐评”课本,就浅叙旧事,和大家聊聊这张专辑的来龙去脉。




A

英雄的养成


一切还得从灵魂人物 John Lennon 说起。Lennon 的妈妈Julia 在他小的时候把他寄养在亲戚家里,虽然自那时起他成了一个性格自我的放养娃,但一直以来,擅长音乐的 Julia 教儿子和他同学弹班卓琴,给予了他音乐与陪伴。


▲ 约1949年的 John Lennon 与母亲 Julia


Lennon 上中学时,从小爱好音乐的他跟校友组建了 The Blackjacks,因为和当地一个乐队重名,很快就谦让地换了一个名字:The Quarrymen,取自母校,利物浦的 The Quarry Bank High School。随着年纪增长,他独当一面,招贤纳士,领导范儿十足。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成员来来去去,乐队始终难有一个固定班底。


▲ 1957年,The Quarrymen 在利物浦的一个教堂外演出,这一天 John Lennon 遇见了 Paul McCartney


1957年,John 邂逅了小自己两岁的 Paul McCartney,和 Lennon 的灰色童年不同,这位来自另一学校的学霸弟弟从小生活稳定,品学兼优,学过钢琴小号吉他,进过唱诗班,但和 Lennon 差不多的是,McCartney 自己也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乐理知识训练,都是野路子。McCartney 当时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吉他手,但他在与 Lennon 的磨合中渐渐与之成为了好搭档。


▲ 1957年 McCartney 加入后,The Quarrymen 的首次演出


和 McCartney 熟识的同校校友 George Harrison,经介绍在1958年也加入了乐队。起初,Lennon 嫌 Harrison 是个小屁孩,不予采用,但 Harrison 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人员更替的过程中,最终乐队形成了只有三个吉他手的奇特局面。不过面对乐队没有贝斯手和鼓手的质疑,他们说:“节奏就藏在吉他里。”


那 Ringo Starr 在哪儿呢?别急,他上世纪60年代初还是 The Hurricanes 的鼓手呢。


▲ 1958年,The Quarrymen 进行婚礼演出



B

阴霾与曙光


几年来,他们用不同的名字征战了大小沙场,启用了不同的人掌舵事务,过了没钱买设备的苦日子,Lennon 个人更经历了丧母之痛,乐队濒临散伙,但始终都没有把三人彻底分开,“官配”Lennon 和 McCartney 还在一起写歌,小鲜肉 Harrison 和他们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 1958年,The Quarrymen 进行婚礼演出


之后,Harrison 错过了自己所在乐队 The Les Stewart Quatest 的一场演出,他和成员 Ken Brown 因此被开除了。为了要给俱乐部老板 Mona Best 一个交代,Harrison 机智地想到了 Lennon 和 McCartney,他和 Brown 招募了他俩,四个人在一起以 The Quarrymen 之名重出江湖,在新开的俱乐部 The Casbah Coffee Club 小获成功。


▲ 1959年,The Quarrymen 在 The Casbah Coffee Club


但世上的事就是没个准儿,Brown 因为一场病和三人分道扬镳,Lennon 邀请朋友 Stuart Sutcliffe 带资进组,担任贝斯手,两人想出了 The Beatles 这个日后红遍全球的名字,而 Mona Best 的儿子 Pete Best 也担任了鼓手。五人阵容的原始甲壳虫正式成军,离开利物浦的“披头士在汉堡”更成为一段传奇经历。


▲ 1960年,The Beatles 在汉堡演出


可即便是这样的他们,离成功还是很遥远。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遇见伯乐 Brian Epstein 之后。乐队在德国汉堡之旅结束后,回到了利物浦,开始在 Cavern 等俱乐部表演。这次旅行对 The Beatles 的意义不言而喻,拿了经验值也壮了胆儿,横跨五个月在 The Top Ten Club 的驻守,不但业务能力飞升,更狠狠刷了存在感。




▲ 1960年代早期,The Beatles 多次在 Cavern 俱乐部演出


在这段经历内,还不得不提与 Tony Sheridan 合作的专辑《My Bonnie》,只不过那时候他们的名字被 Polydor 公司换成了 The Beat Brothers,因为 The Beatles 听起来太像德语粗话里的男性生殖器。


就是这张专辑,吸引到了唱片店经营者 Epstein 的注意。当时有人求买这张唱片,嗅觉敏锐的 Epstein 立马get到了商机。之后他杀到 Cavern 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大为震动之后,便决定要当他们的经纪人。


▲ My Bonnie, 1962


Epstein 是个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人,首先他把乐队的皮衣扔掉,让他们穿上了漂亮得体又时髦的新西装,连同摄影师 Astrid Kirchherr 打造的马桶盖发型,为日后的“披头士狂热”打下重要的基础。接着他带着乐队四处奔走,在几经挫折(重要的 Decca 面试以失败告终)后终于与 Parlophone 的 George Martin 正式联姻,合约稳了。可是此时 Pete Best 的技术受到了这位“第五只甲壳虫”的挑剔。


那时候弹贝斯的 Sutcliffe 早已经离开了乐队,选择继续求学,McCartney 替他接盘了,唯一的矛盾点就是 Best 的鼓技。跟与 Sutcliffe 略显幼稚的矛盾原因不同(他们嘲笑他小小的尺寸和大大的 ego),Best 的危机解释了成功必须付出的牺牲。


▲ 1962年,Harry Whatmough 为其拍摄的宣传照


录都录了N多东西了,Martin 和男孩们对他就是不满意,Martin 自己准备物色鼓手。其实乐队早就相中了,谁呢?那就是之前与他们结缘的 Ringo Starr,Starr 在1962年8月正式加入了披头士,无奈之下 Pete 只能打包回家,尽管他妈妈 Mona 为乐队付出不少,但实力不够谈别的也没用。


▲ 1962年,Ringo Starr 加入 The Beatles


风波还没完,这边厢 Martin 一直对乐队自己找的鼓手存有疑虑和不满,暂时让 Starr 穿了小鞋(Martin 竟然认为老他们十岁的 Andy White 能呆乐队里,真是神逻辑,但很快 Starr 就获得了 Martin 的肯定),那边厢他们的初始迷妹对乐队更换 Pete Best 表示强烈抗议,因为 Best 已经有不少的粉丝了(悄悄告诉大家,Best 长得超帅)。


可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日子一天天过,并没有谁能抵挡乐队进步的脚步,他们录单曲、打榜、表演,整个1962年末到63年初,几乎都生活在这种节奏下,忙得热火朝天,而曙光就在眼前。


▲ 1963年,The Beatles 在伦敦演出



C

时代之声——“1,2,3,4!”


1963年春天,《Please Please Me》终于发行了。按下播放键,“1,2,3,4!”,朝气蓬勃的开场,立即使人沉浸在酣畅淋漓的 Merseybeat 节拍当中。在专辑中,你时而能体会到 Lonnie Donegan 那般迸发的连贯的激情,却又被分明的 beats 隔开;你能触摸到猫王那样的温柔黄金之心,却多了一份青春的稚气。这股子新锐的气息是前所未有的。


▲ Please Please Me, 1963


放到现在或许有些难以置信,但整张专辑都是现场录制的,只不过地点选在了录音棚而已。乐队只花了不到一天就一气呵成将单曲以外的10首歌曲录好了。这不奇怪,当时又不是如今制作人的百万修音时代。整张专辑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加工,连口琴都是当天感冒的 Lennon 现场吹奏的。和音更不算完美,但音准却没有任何问题。


▲ 1963年,The Beatles 在 Abbey Road Studios录制专辑《Please Please Me》


这和我们熟知并热爱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所开创的局面完全对立,而从其中也可以看出两件事:Skiffle 的纯粹和迷幻的复杂与激进。我们承认 The Beatles 中后期的伟大与不凡,但是作为根源摇滚的末班车,也只有先老老实实上了车,才能有机会一睹“迷幻钻石星球”的壮丽景观。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


专辑录是没录多久,但筹备过程不轻松,费了老大劲儿。那时候,要是不够红,别说专辑了,连单曲都悬。单曲《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登上了UK榜冠军后,Martin 才真正动了做专辑的想法。可是原创歌曲不够,所以又找了6首翻唱。在单曲选择上,Epstein 眼光锐利如隼,但专辑的构建需要更专业的 Martin 来拿捏。


▲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63


原创八首歌,其中两首在英国本土打了单,采用A面带B面背靠背的方式打出四首歌,《Love Me Do》是他们录的第一首歌,自然先打,《Please Please Me》是后来写出来的,旋律的完成度明显超越前者很多,但《Love Me Do》的价值却藏在他动感的节拍中。抛开动听的旋律不讲,咚咚作响的节拍,才是这一张专辑的真正主题。这些节奏是少年的摆动,更是少女的粉红色心跳。


▲ Love Me Do, 1962


虽然接近一半的歌都是翻唱,但在当年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些翻唱歌曲都是他们常在俱乐部中表演的,已经非常熟练,Martin 的目的除了趁着单曲的走红趁热打铁,还为了重现 The Beatles 的表演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翻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出自美国黑人艺术家,乡村/灵歌先锋 Aurther Alexander、Ray Charles 伴唱组合出身的R&B女子组合 The Cookies、女子组合 The Shirelles、双人男子组合 The Top Notes。


▲ 1963年,The Beatles 在 BBC Studios 演出


这进一步说明 British rock and roll 血统来自美国。而他们在音乐中所营造的那股青春躁动和淡淡的乡愁感,却是自己的贡献。毕竟,美国并不缺节奏布鲁斯啊,美国也不缺 pop 啊,The Beatles 最终能叩开美国的大门,长驱直入缔造“英伦入侵”,靠的除了好听的歌曲和光鲜的乐队形象,另外就是“小鲜肉经济”了。


尽管四个人都在专辑中献了声,体现了专业的业务能力,但这终究还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让少女一并跟着疯狂的,让“Beatlemania”席卷全世界的,还有他们的青春的面庞。


▲ 1963年,The Beatles 于伦敦 BBC 大楼外




D

春雷微动,复见君子


专辑封面在今天依旧令人津津乐道,四个小伙子满脸笑靥地在伦敦EMI总公司大楼内往下俯瞰,毫无故意营造 icon 的油腻感。也许正是这不经意的惊鸿一瞥,才成功俘获了少女的芳心。


最初 Martin 想法是带他们去动物园的昆虫馆外拍照,遭到动物园的拒绝后,Martin 联系到摄影师 Angus McBean,让他带他们去 EMI 大楼拍一张彩色照片。拍摄过程很随意很快,就像他们的音乐一般。一辈子习惯了超现实主义创作的 Angus McBean 在偶然间捕捉到了经典的瞬间,对他过去的作品风格来说也是一种颠覆。


▲ Angus McBean 在 EMI 大楼为 The Beatles 拍摄的照片


几年后,The Beatles 解散之际,Lennon 提议让 Angus McBean 再来拍一张复刻版,作为原拟定专辑《Get Back》的封面,表示首尾呼应。但最后因为《Let It Be》的发行导致这一想法被搁浅了,照片没有立刻被用上。


然而,在1973年发行的回顾精选时,这两张时隔6年的照片被分别用在了上下部的封套上,底色用红蓝以示区别。从满腔热情到平静如水,用意不可谓不深。在第二张照片里,大家的头发长了,样子沧桑了,尽管笑容依然看起来真诚,但当下每个人的心中都长满了时间与情绪的皱褶。


▲ 1973年,The Beatles 发布精选辑《1962-1966》和《1967-1970》


如今,Lennon 和 Harrison 都不在了;Starr 老而弥坚,前两年的新专辑中还玩了一把雷鬼;最活跃的还属 McCartney,上一次留给年轻一代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与 Rihanna 和 Kanye 合作的《FourFiveSeconds》,大摇大摆升到 Billboard 第四名。他虽未开口,但他酷酷的弹奏姿态还是会令人感受到《I Saw Her Standing There》中那个略微佯装成熟却青涩恳切的他。


▲ 2015年,单曲《FourFiveSeconds》发行


风云56载,过去的亲密或疏远甚至是怨忿都不再重要,就像《Misery》中一开始那故作矫情的嗟叹一样:“哎,这世界总是虐待我,惨啊。”唱的时候是一种心情,回头看,又是另一种心情了。春雷响过,自有甘霖降下,洗去所有爱恨嗔痴。






[ 感谢今日作者 ]

NOWNESS现在

ID_NOWNESS_OFFICIAL

撰文 / 酒肉和尚

编辑 / Zoey








\ 良仓往期内容推荐 /


海边,他养了一群吃风的怪兽

乐队都怎么起名字的?

全球最有趣的50个街区
2019最野的音乐节都在这里了







阅读40539
如何 神话 
举报0
关注良仓微信号:iliangc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良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良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良仓

微信号:iliangc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