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WeWork陷入困境,共享办公经济是泡沫?| 外媒头条

作者:创业邦 来源:创业邦 公众号
分享到:

04-02


编者按:

《外媒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语音合成技术:标贝科技


WeWork成立于2010年,主要为企业家、自由职业者、小型企业及大公司员工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9年来,WeWork迅速崛起,目前业务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共计27万名,几乎成为“共享办公”的代名词。


除了WeWork,已经上市的传统“二房东型”联合办公品牌Regus(雷格斯)也入驻了中国市场。


另有一些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迅速,如毛大庆于2015年4月成立的优客工场,已获得数亿元C+轮融资,总估值达到110亿元,正在筹备上市科创板,以及潘石屹SOHO集团旗下的共享办公品牌SOHO3Q等。


目前WeWork尚未上市。


因此WeWork不必发布完整的收益表,但因为发行债券,它必须至少公开收入和支出的简单情况。从这些情况来看,本期推介文章作者Nate Swanner认为WeWork最近的表现不算太好。


这篇文章《WeWork的困境是否预示着共享办公经济的泡沫?》(《DoWeWork’s Troubles Signal Co-Working Spaces Are a Bubble?》)几天前发表在科技网站Dice上,探讨了WeWork当前的困境与其商业模式的弊端。


2018年WeWork收入翻了一番,达到18.2亿美元,但作者指出了另外一些数据,比如入住率下降到80%,同比降了4%,这意味着在共享办公市场供远大于求;住户平均年收入降至6360美元,比2016年第一季度低13.5%。整体亏损也翻了一番。


事实上,这十年来WeWork一直没有真正实现盈利。


WeWork副董事长Michael Gross在与债券持有人和媒体的通话中称:“我们还能获得大量资本,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机会。”作者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妙的说辞。


彭博社称,WeWork有着一张10亿美元的可转换票据,30亿美元的认股权证,以及来自日本大型机构20亿美元的投资。其实,这些东西都来自它唯一的大投资方软银。


作者表示,也正是融资把WeWork的估值抬到了470亿美元。


这样的溢价可能并不合理。


《福布斯》有篇文章表示,消费者、投资者、创投企业和媒体都喜欢听初创公司关于梦想的故事,却很少有人关心它们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文章点名了刚刚上市的Lyft,Uber以及WeWork。


而WeWork的商业模式显然存在隐患。


作者首先指出,WeWork的债券表现不佳。穆迪去年8月以“信息不足或不充分”为由撤销了对这些债券的信用评级,软银的出资方也表示已不愿再向WeWork提供额外资本。


其次,作者称2018年WeWork近20亿美元的损失是经营损失,而不是来自对新办公项目的投资。


公司租用办公空间后,需要长达18个月的时间来装修布置。在此期间,办公空间会产生大量的开支,而直到布置完成后收入才能从零开始增长。这就是扩张的代价。


除此之外,WeWork还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


“会员”们可能不需要租用那么长时间,因此WeWork 必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寻找新的“会员”填补空位,成本非常高。


作者还揭示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现在对很多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来说,与其花费不菲租用专门的办公空间,还不如省下这笔钱更好。


作者举例称,有些人喜欢远程工作,另一些人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租金费用,找个咖啡店其实就能实现日常办公。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潜在的客户流失。


在当前情况下,WeWork应该从不乐观的财务信息中对其难以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做出调整。


尤其是WeWork上市在即,到时候定价再度提高,对于那些利润微薄、合同期短的技术从业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作为共享办公经济的代表,WeWork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它盲目保持现在的状态,那么共享办公或许真会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经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阅读39483
办公 
举报0
关注创业邦微信号:ichuangyeb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创业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创业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创业邦

微信号:ichuangyeb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