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最后一晚!杭州近江海鲜市场明天搬家!老板娘阿芳:11年的青春,都留在这里了

作者:钱江晚报 来源:钱江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31

依旧是来来往往的顾客,忙个不停的店老板。市场里的狭小走到两旁,依旧满是箱子、冰柜、摊位,各色鱼虾蟹蚌螺,琳琅满目。


这是近江海鲜市场。它的全名叫杭州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在吃货们心目中,近江卖的海鲜,有着独一无二的“近江海鲜味”。


今天,它依然如同往日般繁忙。而明天起,我们心目中的“宝藏”市场——近江农贸市场,将搬离驻扎了23年的老地方。


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1996年启用,上下两层楼、面积1.2万平方米,共1000多个摊位,水产摊位占四分之一左右。



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小菜场,而是云集了杭州各路批发商分销商的专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杭城有九成以上的宾馆酒店在这里做农副产品的采购。


在摸不着的烟火气中,看一群人为生活而努力,我想,再顽固的悲观主义者,也会被眼前的这些生机勃勃所打动。



今天中午11点多,钱报记者来到近江海鲜市场时候,外部已经有一些房子在开始拆了,但依旧有大约二三十家商户在继续做经营的。



不少商户老板都在忙着生意,前来购买的顾客也依旧不少。


店老板说,平时生意蛮好的,只是担心老顾客:“有很多的老顾客,做的时间长了嘛,都知道我这个摊位在哪里。也不知道搬走之后,这些老顾客,能不能找得到新的摊位。”



也有不少商户在经营的同时,也在整理自己的摊位,准备搬走。他们,打算做到最后一天:“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再过一两天,大伙儿就都要搬走了。”


一家名为“海兴”的海鲜店老板说,自己是是2000年到这边来的,已经做了19年了,在这个地方也是蛮有感情的。搬迁的价格早已经谈妥,搬迁的安排也早已经定下了,他们提前几天就已经开始和老顾客对接,一一电话对方,告知要搬走了,新的地址在哪里。至于目前店里的东西,诸如海鲜还是要带走的,像一些盛放的器皿,也着实不方便搬运,就打算最后一次性盘掉了:“搬到新的地方嘛,肯定刚开始会有点不太方便的,特别是对于老顾客来说。时间稍微长点之后,还是有信心重新能把生意再做回来的。”



我们用相机和故事

记录下这个市场搬迁前的最后时光


阿芳,潮州人

24小时营业的海鲜水产行


足足100多平方米的水产档口,卖的海产也有些“品位”。满满一堵墙的水缸,水槽不断地冒着泡,盛着打“飞的”而来的生猛鱼虾蟹。


人群当中笑得最甜的就是阿芳。


她穿着山林绿的呢子大衣,长发梳得一丝不苟,笑颜可掬。可一开嗓,就是一股子干练与飒劲儿。



她是这间“龙达海产”的老板娘,这是市场里一家24小时营业的水产商行。


阿芳是地道潮州人,傍海而食,从小就在码头边长大。吹惯了腥咸的海风,见惯了沸腾的码头鱼市,潮汕人对海味的异常挑剔,也在阿芳身上展露无遗。


像我们这样的新客来这里,胡乱指着一堆海鲜,问这两天吃什么好,阿芳会笑盈盈地帮着拿意见。



“最早我们是给市场里的水产老板送海鲜的,后来自己开店,在近江落了脚。”开一间水产行,并没有那么简单。小到水温、湿度、PH值,大到地下铺设的净水系统,阿芳说,要先摸清水产们的“脾性”,营造出合格的“水环境”。


闲谈之间,来杭十多年、爱喝凤凰单枞的阿芳,也起身“与时俱进”地泡了一杯明前龙井。


“杭州人的口福越来越好了。”阿芳骄傲地说,青龙、花龙、长脚蟹、龙趸、琵琶虾、石斑、龙胆、油追鱼,能想到的海里宝贝,这里都有。


有人说,近江市场是海鲜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情的连接场。“我看不上的鱼,也不会卖给别人。”不客气地说,全杭州的小饭馆、大酒店和超市社区店,大部分都卖过来自“近江直供”的海鲜。



搬迁前的最后一天,有相熟的老客来问,你们是要搬走了吗?要搬去哪里了?阿芳这才意识到,11年的青春,都留在这里了。

  

小陆哥,丽水人

十年卖过200余种“冷门蔬菜”


爱买菜的朋友和我说,你要是吃腻了普通的“大路货”,来近江换换口味总是没错的,还特别推荐了151号。


走到摊前凑近瞧,我就开始怀疑人生了——黄黄绿绿姹紫嫣红的菜,怎么会越看越“脸生”。



“想买点什么?”穿着绿黑格子衬衫,耳朵上夹着笔,手上戴着紫色一次性工作手套,摊主小陆哥上前问我。


泰国人喜爱的香茅、法式大餐上的白芦笋、“盘靓条顺”的意大利芹菜,作为近江市场里最早的一批“特种”蔬菜卖家,小陆哥一家卖菜已经近10年了。


为了让我涨涨见识,小陆哥用刀削开了一个长相平平无奇的萝卜,冒出的红色条纹清晰可见;他随手又削开一个糯米山药,产地在越南边界一带,泛着糯米的光泽感,晶莹白嫩,透着水灵劲儿。



“这是红玉兰和西兰苔”、“这叫黄耳,是一种菌”、“这些应该见过吧?九层塔、迷迭香、百里香、罗勒”、“那个是云南紫胡萝卜”……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冷门蔬菜,早不再是昂贵西式料理餐桌上的专属,它们跟着马大嫂渐入寻常百姓家。



“在家拌个沙拉、烤个披萨,马大嫂会先来这里买点食材。”小陆哥回忆,几年前火起来的马家沟芹菜、冰草、洋蓟,早就不再身娇肉贵了。牛肝、鸡枞、虎掌,以香味就能辨之的“识菌人士”也越来越多。


这不,小陆哥为了展示更多的特种蔬菜,花了心思设计了展示格。“品种越来越多,还是不够用”。


卖过200多种“特种”蔬菜,见识了太多中西贯通的主妇们、外籍大厨、烹饪系学生的身影。十年间,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凌晨3点,小陆哥就准时出摊了。


金老板,温岭人
外地调味料客商都爱来这里扫货


早上4点多,近江市场已经明亮与热闹起来。老家是台州温岭的金老板,忙着铺货,只待今早第一批登门选材的主顾。


这,一晃就是17年。


二楼的干货调味品市场,绝对是个让人挖掘好货的地方:其貌不扬还拥有一众拥趸的水瓜柳、生杏仁、泡仔姜、桃胶,次第展开。有些香料的气息直冲脑门,挺特别的。



金老板说,这一层有30多家干货调料卖家,不敢说是杭州城最多最全的,但人气上绝对数一数二。


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天之内,总能看见两三趟送货车,专程给市场的调味干货卖家拉货。不少客商专程从宁波、嘉兴、绍兴慕名而来,为的就是一站式“扫货”。



一个摊上到底会卖多少货?金老板闷头一乐,“这说不好,500种总是起码的。”


就拿随菜的酱油来说,换做我这个外行人,一两下就弄懵了。你首先要区分这是扑鼻而来有点呛人的老抽,还是幽香隐隐的头抽,再加上产地繁多、做法有别、风味各式,金老板解释,“光是酱油就不下10种了。”


二十多年前,金老板还因为想在杭州买一套商品房登上了报纸,成了老乡口中的名人。1998年,他攒够了首付,在杭州买了套房子,算是落了户,一家人真真正正在杭州生活下来。


靠着这门生意,金老板一家融入了这座城市。有一瞬间,市场里的白炽灯光洒在金老板的脸上,满是真切的幸福感。



徜徉于近江市场里,既有初春时青艳艳的豌豆尖、水芹菜,又有夏末上市的时令海鲜、秋风骤起时的大闸蟹,以及冬天里的冬笋蛋饺和酱货。


在这里,你会被好吃的包围,你会感受到世间四季的变化。


这些到处弥漫着未尽炊烟的气息,坦露着城市的性格与节奏,或许,才是生活的模样。


小贴士

过渡期新市场内景,摄于2019年3月26日


记者了解到,近江海鲜市场已经从3月27日到31日开始,搬迁到隔壁的华东家具市场3号馆临时过渡经营(步行约3分钟)。而这个临时市场,预计将开到今年的8月15日,大致会有4个半月的过渡期。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祝瑶 潘骏 赵星 鲍亚飞 蒋慎敏

值班编辑:张琴


猜你喜欢



新闻好看就点这里


阅读38814
杭州 海鲜 老板娘 青春 
举报0
关注钱江晚报微信号:qianjiangwanba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钱江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钱江晚报

微信号:qianjiangwanbao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