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家: 为什么看到这么好的儿童画, 我其实有点难过?

作者:哈哈儿童网 来源:哈哈儿童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29

哈哈儿童网
超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


本文摘自“一席”

ID:yixiclub


李甦是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


多年来,她对孩子“怎么学画画”这个事儿做了很多研究。


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


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不会画了。


画画对孩子有那么重要吗?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学画画应该如何引导?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李甦的分享。


(点击观看李甦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


刚才的短片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画家的作品,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是梵高,另一位是毕加索。


其实每次观看他们的作品,我都会心潮澎湃。


为什么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有那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呢?


如果追溯历史,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有一些艺术家开始关注儿童作品,这些艺术家是以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为代表的。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想再受写实主义的约束,也不想学习那些让他们感到特别拘谨的,去描画真实事物那样的各种各样的方法。


所以他们就开始寻找儿童绘画当中的一些东西,他们发现儿童绘画中的一些简洁有趣的表现特别吸引人。


在20世纪,很多艺术家开始专门收集和研究儿童绘画,为自己的创作汲取灵感,毕加索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他的一句话:我花了毕生的时间学习像儿童那样画画。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儿童绘画当中一些独特的地方。


其实我们

根本不懂孩子在画什么


儿童画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绘画中会用典型面的画法。


典型面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图上有一头小猪,小猪的侧面就是它最典型的一面,所以在儿童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孩子画正面的猪,一般都是画侧面的猪。


很多动物的典型面就是它的侧面,还有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侧面。


我们人的典型面是正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正面的人是儿童绘画中非常常见的主题,而且正面的人的两个胳膊一般都会一直伸着放不下来。


儿童画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会用透明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历


这是一个德国小朋友的作品,他把他吃饭的整个过程,包括吃了多少,还有饭粒在肠道消化道当中运动的轨迹都画得非常清楚,非常可爱。



儿童还会用夸张的手法来画画


这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刷牙,他特别喜欢牙刷和泡沫在口腔当中搅动的感觉,所以在他的画中,整张脸上有一半的面积都用来画他的嘴和牙齿。



儿童画还会使用混合视点的方式


这个小孩画的是一家三口去吃龙虾,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夸张的画法,龙虾很大,占了整个桌子的一整面,而且画的龙虾是从上往下看的一个俯视的视角。



他自己是画的正面的,而他的爸爸妈妈很遗憾,只能像散开的花瓣一样围在桌子的旁边。


这就是儿童画中非常有趣的地方,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忽略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在我的演讲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清楚。


这是西班牙米罗的作品。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站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我们通常会想什么?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看不懂。



我想除了我们看到的画面上的一些图形、颜色、线条等等,我们其实特别想知道的是,画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外形去表达什么,他们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


可是当我们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通常会想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少会去关注小朋友们想通过这样的图形、线条表达什么。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同样都是绘画作品,站在大师的面前和站在孩子的面前,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有点不太公平。



我是做基础研究的,多年来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但在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尝试把我的基础研究的结果和教育实践相应用,所以我开始给孩子上课,想在最自然的场景中观察小朋友画画的状态。


这是一个小孩画的妈妈。他妈妈是卷发,戴眼镜,穿着红色的衣服,妈妈很喜欢梳妆打扮。



妈妈进了屋子里,小男孩很想知道妈妈在干什么,打开门一看,惊讶得伸出舌头,以为是妖怪来了。



其实是妈妈敷了海藻面膜。



大家看完这个画都会心地笑了,我想大家一定get到了画中小朋友的真情实感。


所以我们想,“儿童画”这三个字当中最重要的是“儿童”,儿童画中必须有儿童,有儿童就得有他们的思想,就得有他们的情感。


我刚才讲了我从实验室走到实践当中去给孩子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幅被我称为“非常著名的菠萝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当时在教室里放着很多水果,我们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放在自己的面前画画。


左边这个是一个5岁的小姑娘画的,她画得非常快,很快就画完了。


我挺想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在菠萝上画满刺儿。所以我问她这个菠萝身上都有什么?这个孩子说全部都是刺儿。


我说你画上刺儿了吗?她很肯定地说我画上了。


我又问了一次,她说我画的这一圈都是刺儿呀。我说那你中间空着的那个地方是什么?


她说那是菠萝的心,是菠萝的里面。



我听了她的回答之后恍然大悟,觉得我的问题很蠢。


我在想我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在反思,这其实是因为我的脑子当中有一个非常顽固的菠萝的形态。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那种形态是成人发明的觉得应该是画菠萝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孩子眼里的菠萝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无论是研究儿童,还是在实践当中去教育孩子,必须都要回到孩子本身去看。


想让孩子画得像

到底重不重要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它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逐渐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画得越来越像。


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特别想让孩子的画得像,那么这件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孩子最终肯定画的是越来越像的,不需要着急。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结果。


为什么我们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年轻时候做的一个研究。


当时我们给孩子呈现了这样一些图片,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照着它来画。


每个图片可能都会引发大家的一些联想。


 比如左上面这个图,有些小朋友说像苹果树,有的说像孔雀的羽毛,还有的说像放在盘子里的羊肉串,等等。


右边这个对他们来讲有一点抽象,有说它像跑道,有说像创可贴。


下面这个图相对来讲比较抽象,它是研究儿童行为发展协会的会标,这个基本上大家就没有什么联想。



我们把这些画依次地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照着画,我们的要求是,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且这幅画始终摆在孩子面前,我们来看看孩子们会画成什么样。


以这个创可贴为例,4岁多的小孩会把它不同的部分拆开又拼贴在一起,这反映了他视觉加工的一个特点。


5岁的孩子完全把它改造了,画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后来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他画的是花。




我们再看这个像苹果树的图,5岁的孩子认为它是苹果树,全部都画成了像树的样子。


大概只有到7岁的时候,我们孩子才可能做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这个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即使是我们让孩子照着画,孩子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他有自己对事物的一个主动的认知和加工的过程。


大家试想,如果我们长期让孩子照着老师的画来画的话,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


所以儿童的绘画完全不等于最终的作品的样子,它不是一个作品的制作的过程,在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他的思想过程,以及他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这个作品是有次六一儿童节一个小姑娘送给我的,我当然很感谢她送给我这个作品,但是看到这个作品之后,我其实有点难过。


但凡有一些跟孩子打交道经验的朋友都可以看出,这幅画其实不是孩子画的。



因为在孩子自主表达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画得这么流畅的螺旋线,螺旋线之间的间距是很均匀的,而且布局也很完整。


这个孩子的这幅画是用圆形的东西拓印的。我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很多颜色和图形方面的经验,但是孩子的思想体现得太少了。


我有时候在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是在长大之后,好像画一幅画对我们来讲很难。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刚才我讲的,孩子在发展中需要自己发现表征的意图,需要自愿把想表达的东西探索到一种方式,把它主动地转化到画面上。


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是缺失的,所以可能我们大了很难去自主地画一幅画。


这是我在看到小女孩作品的时候感到特别难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儿童画中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儿童的思想和想法。


不随意,不放任

怎么支持孩子去画画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想知道,那我们是不是让孩子自由画、随意画就是好的呢?


我想跟大家说,自由不等于随意,也不等于放任,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应该是孤立前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这么多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方式,能够支持儿童去找到他们自主的表达。


观察能力是儿童画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摸、闻、品尝。


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这些东西就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他们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



这是一个还不到5岁的小孩在观察后画的榴莲。这些是没办法一笔一笔地教出来的,是他们自己观察体验之后画出来的非常生动的图画。



除了观察力以外,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活动去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的发展


我们还会基于儿童的经验给一些表达性的任务,让他们去画。


比如我们让孩子以树为载体,来表达高兴的树和生气的树,其实就是表达情绪。


左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用了明亮的暖色来画了一个高兴的树,最值得一提的是树根,她画了很多棒棒糖,让这棵树从根上甜到了叶子上,旁边还有一只小狐狸也拿着棒棒糖。


右边这个图是一个小男孩画的,他虽然画的不是特别复杂,但是用圆润的线条和温暖的颜色表达了一棵高兴的树。



下面我们看生气的树。左边这个男孩画的简直是一个怒火中烧的树,他用了很多尖锐的图形,还有强烈的红色。


右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画了一个扭曲的树干,最重要的是她还画了一些飘落的树叶,人在生气之后的确会有一点点的落寞失落。



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孩子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


我们会让小朋友主动去讲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们作品当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还会用一些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


这幅图是我自己编的一个水果大聚会的故事。


大致情节是葡萄在夜晚变出了彩灯,桔子小姐把自己的桔子皮剥下来当裙子来跳舞。这个是石榴大哥,它包里背着一个小东西露出了棕色的带着毛的脑袋,其实就是猕猴桃。



到最后我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我说他们都在很快乐地开Party的时候,有一个黑影来到了水果聚会的现场,但是我没有说这个高高瘦瘦的黑影是谁。这个小孩画的是芹菜大叔。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在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给孩子影响。每当我们的孩子画出非常好的作品,我们也非常开心。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一开始画得很好,很快速地能表现很多形态,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而且有时候这个时间会非常长。


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家长,所以这时候我通常都会劝说家长,你别着急,我们再等等看,他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是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他内在的心理和脑当中发生了什么我们是看不到的。


有的家长坚持住了,他会看到孩子非常快速地发展。但是有的家长放弃了,觉得孩子没有绘画的天分,所以很遗憾。


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很无奈,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理性,多坚持。


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孩子跟我的每次对话,还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的研究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动力,我也很享受在其中的快乐。


我做的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希望我们的儿童画能够闪耀出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光辉,这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最好的回报。



精彩微课推荐:


给少年的进化论

每个孩子都需要的经典启蒙,

全国十大科博馆共同打造,开启孩子发散性思维,

跟着达尔文的旅行日记,一起探索世界的未知角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跟着达尔文的旅行日记,一起探索世界的未知角落

↓↓↓ 

阅读38698
中科院 儿童 心理学家 
举报0
关注哈哈儿童网微信号:hahaertong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哈哈儿童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哈哈儿童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哈哈儿童网

微信号:hahaertong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