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无限纠结的肺小结节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4-02

来源:齐鲁呼吸王光强 作者:王光强


有些小结节其实是个情绪病。



也就是这几年的事,门诊上实然冒出一大批来看肺结节的患者。他们或心事重重、面色凝重,或心急如焚、坐卧不安,多数是查体时发现的肺部结节,或者因为胸闷、咳嗽行胸部CT检查时所发现,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CT结果出来后,一切都乱套了。


最为添乱的是,现在手机上网方便,随手就能百度查询,根据报告中的“小结节”、“磨玻璃密度影”等字眼对号入座,哪句话说得严重就老是琢磨哪句话,一直纠结到无心吃饭,无法入眠。


真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还不如不识字的乡下人,心神不受扰动,活得逍遥自在。


这种小结节的增多是与CT检查的普及有关,并非真的增多了。


这种肺部小结节的增多,是与CT在查体中的普及应用有关。一不小心,关于小结节的处理成了一个朝阳产业,相关的专家共识及时出台,呼吸科门诊量因此增加了不少。


外科切得不亦乐乎,如同割韭菜一样,排着队来,俨然形成了流水线。我还曾在2016年青岛电视台做过一期关于肺小结节的节目,后来整理成文《肺癌系列五:肺部发现小结节怎么办?》见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m361b_4753768917.htm。


图一:国内的相关指南及时跟进


也难怪人们对这种小结节无比的纠结,因为现在肺癌的确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肺癌死亡的例子时有所闻。但是这种查体发现的小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以前查体很少用CT,肺上原先就有这种小结节也不知道。


最新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指出:


5 mm以下的结节是不需要去大医院看的,在基层医院管理就可以了,更没有必要提前若干年杞人忧天;


5-10 mm的可以去有经验的医院就诊;


大于10 mm的,才有必要重视,可以请外科看一下,有没有手术的必要。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微小肺癌灶,我们可以定期复查,如果有增大或者是密度变实,及时切除,也是来得及的。


一个肿瘤从发生到具有转移能力,一般要经过5-8年或更长时间,最快也需要3-5年,何必惊慌?


我经常对患者讲,这个小结节没有什么危害,目前唯一的危害就是让你焦虑。长时间的焦虑,会导致许多疾病,现在绝大多数的疾病其实都是与情绪有关。


医生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患者减压,而不是加重焦虑情绪,不能拿全国大会上提到的几个罕见的例子,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医学上不存在“万无一失”的承诺,这种要求确保“万无一失”的人活着是很累的,为了“万一”,不惜付出“一万”。


每天马路上都会发生车祸事故,我们不是照样出门吗?


任何事情刚出来的时候,常常是偏左,激进。可能过几年,大家对肺结节就会泰然处之,不会这么焦虑了。


下面借陈良安教授的几张幻灯予以说明:


指南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制订者的目的就是能让患者做到最大受益,但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是在避免漏诊和付出的代价之间权衡利弊。即便如此,“过度诊断”却成了当前的普遍现象。



按“过度诊断”的这个定义,肺癌的过度诊断在20%左右,早期的肺微浸润腺癌的过度诊断竟然达78.9%。也就是这部分患者是暂时不需要处理的,但却做了手术。


注意下面这个幻灯的最后一行:


在这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中,只有0.67%的肺小结节最后诊断为1期肺癌(Stage 1 LC),这是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部分。(见下图)



那么发现肺上有小结节,也不能熟视无睹,该怎么办呢?


对于绝大多数的肺部小结节,只要随访就可以,关于随访的原则,世界上几大权威机构的观点大致是一致的,我国的专家共识也是参照这些观点制订的。


其中小于5 mm的结节是不需要随访的,而我在门诊上看的肺结节大部分是小于5 mm的,并不是说小于5 mm的结节就是良性,而是即便是恶性的,也没必要急着处理。


据说在美国,小于1 cm的结节做手术,医保是不负担费用的。著名的胸部影像协会Fleischner society、美国胸科协会(ACCP)、英国胸科协会(BTS)的意见如下:



上面的指南中已很明确了,<5 mm的小结节根本不用管,可以无视。但对于国人来讲,最好是每年一次复查就足够了,我有时对“患者”讲,也不是看这个小结节,主要是看其它地方有没有新的病变。


<5 mm的小结节如果是3-5个月复查,就有点过了。但对于特殊焦虑的人,不复查就睡不好觉,也要区别对待。>5 mm的结节一般是3-6个月复查,这要根据其形态定,如有分叶,毛刺征,可直接让胸外科就诊。


▌ 有没有办法能尽快明确诊断,而不是在焦虑中随访等待呢?


(1)肺部增强CT对部分实性结节有些意义,需要延迟扫描,看一下造影剂退出的快慢,但一般肺部增强CT时并没有这个项目。这种增强CT对于太小的,以及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并没有什么意义(见下图)。



(2)PET-CT检查是针对肺结节大于8 mm的才考虑,毕竟花费较多。如果是实性的结节,PET-CT更容易判断良恶性,准确性能达到90-94%,如果是模糊的阴影,可能做了PET-CT,结论也很“模糊”(见下图)。



(3) 病理。如果从结节上取一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称为活检,这当然最好了。一般是通过常规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经皮CT引导或超声引导下肺穿刺、电磁导航技术、超声导航技术、虚拟导航技术等方式,又称为非手术肺活检。主要是针对大于8 mm的实性结节。对于部分实性和磨玻璃密度的,并不推荐。



这种穿刺出的小标本,不一定代表整体情况,并且随着呼吸动度,小结节也在活动,有时很难穿准了,如果查到肿瘤细胞,那一定是准确的,如果没有肿瘤细胞,还是不放心。下图是301医院的一例。



(4) 也有人觉得核磁共振(MRI)比CT高大上,是不是更好些。其实不然,MRI看肺部病变,并不占优势。



(5)当前人工智能(AI)很是火,也就是机器人辅助诊断技术,我国在这方面总算是没有落后,很难得。AI确实可以大大提高检出的概率,假阳性率也大为降低。


看来判断这种结节的性质原来是个体力活,并非脑力活。我个人觉得,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真的会把更加细小的结节找到,造成更大范围的“肺结节相关焦虑”在社会上蔓延。



(6)“现在科学不是很发达了吗?难道查个血不能明确诊断吗?”这也是门诊上经常有人问的问题。这些人往往还沉浸在“厉害了,我的国”的兴奋之中,以为现在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2018专家共识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如下:


这里面没有提液体活检,血中查到循环肿瘤细胞(CTC)或 ctDNA,如同大海捞针,不太容易。虽然这几年技术大为提高,但血中查到阳性结果,目前的原则是不能诊断肿瘤的,但可做为参考。



(7)患者最为关心的其实就是要不要手术。


有些高危的结节,当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手术,毕竟看着很不放心。尤其是具有毛刺征,胸膜牵拉,分叶等的征象。



例如下面这样的结节一般需要考虑手术了。



还有这种有血管进入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中间是实心的,周边是磨玻璃影,即“软包硬”,看着也不顺眼,是要建议手术的。



除了小于5 mm的不要担心以外,下面这些一般是良性的,错构瘤有时也会增长。这只是个概率问题,也就是数字游戏。多数的结节并不按指南里写的长,看着没有问题,有时也会是恶性的。有时我们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般来讲,多个结节比单个结节,恶性的几率小很多,就更不用担心了。陈旧性结核或肺炎好了留下的疤痕的可能性更大些,往往会形成多个结节。不过有的转移性肿瘤也是多发的,但容易分辨出来。


肺上一个地方出现癌变的概率本来就很小,两个地方同时出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两次同时都抓个大奖,理论上是有的,但不现实。但是,也不能因为肺上有了陈旧性的结核,就不可能再长个肺癌出来,这些人患肺癌的概率和正常人是一样的。


▌ 说了半天,道理都懂,可我还是纠结怎么办?


现在有些单位里普及CT查体,大约20%左右会查出肺部有小结节,对于极个别的典型的早期肺癌患者,可手术切除,是受益的,而其它的做分母的人,则会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这种过细的查体,是利是弊,难以权衡。如同算命先生的推算,会让一个人在焦虑中度过余生。


其实,即使是早期肺癌,也可以长期存在不进展,甚至终生带瘤生存。正常去世的人,会发现30%的人体内有肿瘤,但在生前却不知道。每个正常人,随时随地会产生肿瘤细胞,但我们会及时的清除掉。肿瘤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


指南归指南,最终的处理方式还是看患者的心态,不纠结的,可以按指南观察,如果还是放心不下,睡不好觉,那还是早点切了吧。


现在地太平盛世,人们的心态没有经历战争、自然灾害的磨炼,变得 异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波折。“相由心生”,这个结节是不是严重,更多的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有人肺上有个小结节,每年做CT,一直没有变化,活得很好。如果切下来,或许就是个早期肺癌,只要戴上“肿瘤”这个帽子,以后就很可能生活在阴影之中。肺上的“磨玻璃影”没有了,心中的阴影却多了。


▌ 这种小结节其实是个情绪病


这种小结节,有一部分确实就是早期的肺癌,只要心态平和,可以一生都不会进展,但如果总是处在一种焦虑,烦燥的状态,即便这个结节切掉了,其它的地方,也难免不会再长出一个来。


所以这种小结节其实是个情绪病,无形的不良情绪,最终会变成有形的块,在肺上就是以小结节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道家所讲的“无中生有”。


所以肺部有小结节的患者,多数平时压力太大,不会释放。压力大,工作忙其实并不是理由,同样的工作,为什么别人肺上没有小结节?最终还是与个人的性格有关。


这种无形的不良情绪,除了在肺上会表现为小结节,更常见的是在甲状腺的结节,其它还有肾上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这些在本质上是一类的病。


所以乳腺肿瘤,子宫肌瘤的患者几乎个个是压抑、郁闷的性格。那些及时把火气发出来,“没心没肺”活着的人,就不会把“心”中的结,转变成“肺”上的结节。


除了无形的情绪会变成有形的结节,现在的人营养过剩导致的内火内热的积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讲,他的鼻腔里经常起疮,流脓流水,疼痛难忍。我就说:恭喜你!他很吃惊,但听了我的解释,也就认可了。


这其实是他体内的氧自由基的一个出口而已。现代人普遍存在吃得多,消耗得少,多余的能量,总得找个出口冒出来,能量总是要守衡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好多人反映,咽炎好了,鼻炎会犯;鼻子抹点药膏好了,中耳炎会犯;耳朵好了,眼睛会发红,这些都治好了,很可能痔疮会发作,或者尿路感染加重,只要是有粘膜的地方,就会成为散“内火”的出口。


能有个地方散火,并不是坏事,如果这些积聚在体内,就有可能成为各种的“结节”,最常见的部位是甲状腺、肾上腺、乳腺、子宫、肺。


最近接了个电话,有患者长期尿频,尿路刺激症状,诊断为神经性膀胱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最近膀胱炎明显好了,却出现了胸闷、胸前区疼痛不适、烧心症状,我推测之前的膀胱炎也是散火的一种形式,现在转成了食管炎。


所以,有个“火山口”散这些多余的能量并不是坏事,虽然很不舒服,总比攒在体内强。更高的境界是不要产生这些氧自由基,也就是“节制饮食,量出为入”。现在一顿饭摄入的能量,比以前生产队的年代三顿饭吃得都多,但活动量却少得多,显然出入严重不平衡。


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出现这么多的肺小结节也就不奇怪了。生活越好,越不舍得这个世界,无限纠结也不奇怪了。其实纠结的何止是患者,医生更是纠结,告诉“患者”有结节,导致焦虑情绪,不报出来,又怕“万一”漏诊。生活就是这么无奈。


专家简介


王光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呼吸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93年0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2008年10月,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硕士学位。先后在山东省胸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工作,2013年12月开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工作至今。


毕业后长期从事呼吸内科诊疗工作,同时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师从山东省中医院陶凯老师。著有《身边的中医智慧》一书。


先后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省科协“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卫生厅“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 END -


/ 相关阅读 /

·好险,这个病人差点被误诊为肺癌!


/ 推荐阅读 

·


阅读38063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