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成功IPO,市值200亿美元,但这家公司仍未完成自我证明

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4-03

Lyft上市后的几天内,股价经历了一次小型过山车,市场对独角兽的追捧和对网约车盈利模式的疑虑交织在其中。


综合整理 | 王玄璇

编辑 | 马吉英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对网约车第一股Lyft来说,上市既是高光时刻,也是被密集质疑的开始。

 

3月29日上周五,Lyft以72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纳斯达克,由于路演期间受到追捧,发行价已经上调过一轮。上市当天,Lyft开盘价飙升至87.24美元,公开交易后价格开始下跌,最终收涨8.74%。

 

但到了这周一,4月2日,Lyft跌破发行价,较周五最高点88.68美元下跌22%。到了周二,股价继续下跌,最终收于68.97美元。截至周二收盘,Lyft的市值也从上市当天的222亿美元,缩水至197亿美元。

 

虽然第三日跌幅较小,但前两日如此快的下跌速度并不常见。CNBC的一篇报道指出,通常IPO当天大涨后,股价可能会出现回落,但很少在第二天就跌破发行价。这一现象显示出投资者对Lyft过高的估值持怀疑态度。该报道进一步指出了股价下跌的三大原因,首先从股票交易次数可以看出,投机者交易活跃;其次是没有可以参考的其他网约车上市公司,市场只能等待Uber的到来;再次是其他科技股也有类似大幅波动的情况。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股价下跌可能和部分投资者出售股票的时机有关,为了让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更完美,一些投资人会选择在4月1日之后再出售。Lyft的股价表现提醒投资者,在面对热门IPO时保持警惕。

 

对于支持者们而言,短暂的股价波动并不重要,他们用亚马逊和facebook的例子说明长期持有的重要性。但更主要的问题在于,网约车是否会像电商和社交网站那样,具有盈利能力?

 

福布斯在一篇报道中援引了三位分析师的预期,其中一位认为Lyft的毛利率会大幅提高,但五年内并不会实现盈利。另一位认为虽然Lyft收入增速会放缓,但将在2020年内实现盈利。还有一位分析师认为,Lyft将在2021年实现盈利,但由于其业务依赖于补贴,抛开补贴这一商业模式能否继续成立还不好说。


老二逆袭


Lyft讲述了一个行业老二如何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励志故事。

 

2008年,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洛根·格林受津巴布韦小型客车项目Kombis的启发,建立了一家叫Zimride的拼车公司,为学生提供拼车服务,zim是津巴布韦的简称。那年秋天,在雷曼兄弟做分析师的约翰·齐默在Facebook的共同好友页面上看到了格林发的帖子,“来看看我建立的这个网站Zimride.com”。 齐默(Zimmer)被这个名字击中了。两人因此聊上了,发现对方都对如何改善交通很有兴趣,齐默决定加入Zimride。

 

在Zimride创业过程中,二人发现可以做城市版的网约车服务,满足要求的人都能提供服务。2012年这一想法成型,Lyft正式诞生。格林和齐默转让了Zimride,将所有精力放在Lyft上。

 

当时Uber已经上线了4年,但主要是面向高端人群的专车,Lyft则将重心放在平价车型上。 Lyft上线一个月后,Uber也推出了平价车型服务UberX,并凭借此前的积累迅速打开市场。两家公司也并非没有谈过合并,但据报道,Lyft提出的条件让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难以接受,谈判结束,只能在战场上短兵相接。

 

Uber的战略一直颇为激进。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文章曾曝光过Uber的一项“地狱”计划,通过虚拟Lyft账号获得附近8名空闲司机的准确信息,继而“挖角”。《华尔街日报》曾报道,卡兰尼克为阻止投资人对其他公司出手,会要求潜在投资人在查看Uber的财务状况之前,签署协议承诺放弃对Lyft或任何其他叫车公司长达一年的投资权利。

 

在Uber的快速扩张之下,Lyft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比如注重用户体验,要求司机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鼓励乘客坐在前排,与司机建立平等的关系,早期还在车前贴一个毛茸茸的粉丝大胡子,打造年轻品牌。这种对文化和体验的追求也体现在Lyft的招股书中。招股书里放上了部分司机和乘客的照片,写上他们对Lyft的感情。

 

Uber也给Lyft的发展留下了空间。2016年之前,Uber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投入了太多精力,8月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后,Uber将更多重心放回了美国市场。但在那之后,Uber又备受丑闻困扰。性骚扰丑闻、灾难事件中不合时宜地涨价以及数据泄露等问题,让Uber的名声跌到谷底,以至于卡兰尼克被赶出了公司。2017年8月新CEO达拉·科斯罗萨西上任后,将Uber的重心转移到文化、营收与IPO上。

 

也许正是Lyft对自身风格的坚持让它赢得了不少的市场份额。根据Lyft的招股书及Second Measure的数据,Lyf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为15%,到2018年底升至39%。

 

而且在IPO这件事上,Lyft“抢跑”成功。


Lyft背后的支持力量 


尽管Uber在Lyft投资上搞了些“小动作”,Lyft还是拿到了约51亿美元的融资额。上市后,除管理团队拥有的27.73%股份外,余下前几大股东分别是日本乐天株式会社(13.05%)、通用汽车(7.76%)、投资公司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7.71%)、风险投资公司a16z(6.25%)、谷歌母公司Alphabet(5.33%)。

 

其中,乐天被视为Lyft上市后的最大赢家。2015年,乐天向Lyft首次投资3亿美元,乐天CEO三木谷浩史进入Lyft董事会。三木谷浩史表示看好Lyft在美国网约车市场的表现,此后又在2016年1月参与了Lyft共计10亿美元的F轮融资。

 

三木谷浩史于1997年成立乐天,很快将其建成为日本最大电商,有“日本亚马逊”之称。为寻求增长,乐天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在出行领域,除Lyft外,还投资了中东网约车公司Careem和西班牙打车软件Cabify。

 

在Lyft的投资上,三木谷浩史经常被拿来与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做比较,但孙正义通过愿景基金的投资范围大了很多,仅在网约车领域,就投资了Uber、滴滴、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等。

 

通用汽车与Lyft结缘于自动驾驶。2016年1月通用出资5亿美元,领投了Lyft的F轮融资,获得了董事会上的一席之座,Lyft也和通用签订了第一份自动驾驶汽车合作协议。也有传闻称,通用曾想买下Lyft,但价格没有谈拢。之后双方也在自动驾驭分别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包括Lyft与福特,通用与Uber。据媒体报道,双方关系曾一度紧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笔投资给通用带了可观的回报。

 

其他几位大股东,富达国际于2018年6月领投了Lyft新一轮6亿美元投资。a16z在2013年向Lyft投资了6000万美元,后续又继续追加投资。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在2017年通过投资部门CapitalG向Lyft投资了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与优步中国战火正酣的2016年1月,滴滴曾与阿里、腾讯参与了Lyft的F轮融资,但Lyft在招股书中没有列出上述公司。

 

格林和齐默的股份被大大稀释,将通过AB股的形式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Lyft还在招股书中表示,由创始人来掌握公司是一大优势。


未完成的自我证明


虽然上市抢跑成功,但the information一篇文章指出,Lyft不够努力,错过了赶上Uber的最佳时机。这么多年来,Lyft在制定新战略和发展用户上远慢于Uber。《财富》的一篇文章把格林和齐默称为“理想主义二人组”。

 

接下来摆在两人面前的挑战是,Lyft能证明网约车的盈利能力吗?

 

网约车依赖于从司机的劳动报酬中抽取佣金,在一定程度上,网约车与司机的利益相悖。Lyft上市路演期间,Uber和Lyft的司机在洛杉矶罢工。据NBCNews报道,一位Uber司机表示,在过去三年半时间内,Uber几乎每隔半年就会降低优惠和车费分成。一位Lyft司机则表示,赚的钱不足以维持生计,但又无法放弃这份工作。

 

Lyft不认为它们提供的是一个工作机会,需要负担司机的生计问题。根据招股书,91%的司机每周接单时间不超过20小时,大部分司机都是用业务时间补贴家用。但是补贴政策已推行多年,2018年Lyft在市场营销和司机乘客补贴方面的支出达到13亿美元,平均每趟车程的成本超过2美元。且司机和乘客都习惯了从中获益,一旦停止补贴,很可能造成用户流失,除非当Uber也上市后,为实现盈利,两家公司同时会减少补贴,为网约车公司找到一条盈利之路。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Lyft正在为实现盈利而努力——收入与交易金额的比例在不断上升。Lyft将网约车服务的交易金额定义为除小费和过路费之后乘客付的费用,2016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为16.8%,2018年第四季度则达到了28.7%。这意味着补贴效率正在被优化,同时也说明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正在下降。如何在平衡乘客、司机和公司三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定价,目前似乎还很难。

 

Lyft收入与交易金额的比例。来源:Lyft招股书

 

也有观点指出,自动驾驶将是网约车实现盈利的途径。Lyft从2016年起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与通用、Waymo、NuTonomy、Aptiv达成合作,2018年花7200万美元买下计算机视觉公司BlueVision,用于Lyft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招股书中,Lyft表示对自动驾驶的投入会遭致反对意见,但他们认为这一技术将引领交通服务的未来。很多反对意见认为,未来几年内该技术无法安全地使用,但对公司上市而言,也为其估值讲了个好故事。

 

自动驾驶之外,Lyft小范围推出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在国际版图上,也只进军了加拿大。专注于出行和美国本土市场或许会让Lyft的亏损收窄和盈利之日来得更快一点。

 

Lyft招股书透露出的好消息是,Lyft亏损的增长率没有营收增长率高,2016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是3.43亿美元、11亿美元和22亿美元,亏损为6.83亿美元、6.88亿美元和9.11亿美元。这也得益于收入与交易金额比例的提升。坏消息则是,总成本和费用的增速依然很大,分别是10.36亿美元、17.68亿美元和31.34亿美元。

 

接下来,2018年营收五倍、亏损两倍于Lyft的Uber即将上市,《巴伦周刊》甚至写了一篇名为《如何避免被优步和Lyft的IPO套牢》,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


。END 。

制作:肖丽  图编:高婧婧  审校:高欢欢


2019年4月13-14日,全球木兰论坛暨2019(第十一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将在北京召开,董明珠、何巧女、陈春花、王潮歌、管清友等上百位大咖出席演讲。


点击下图,报名注册,即可抢票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阅读39213
举报0
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号:iceo-com-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

微信号:iceo-com-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