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林清玄走了,这是他留给少年的最后一堂生命课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4-10


2019年1月23日,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 他是几代人中学时期的记忆 · 

作品荡涤心灵,塞满了青春时期的摘抄本


林清玄走了,很多人觉得突然,纷纷来到他去世前一天还在更新的微博底下留言。


有人在告别,有人在怀念,还有一群人在抱歉,直到他倏然远去,才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他。


也许你的确弄不清他的名字,对他的故事不太熟悉,但只要你读过小学和中学,你就一定还记得那些曾经荡涤过你心灵的作品:


《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百合花开》《生命的化妆》……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他用文字滋润着我们这代人的中学时代。


除了语文课本和中高考语文试题喜欢入选他的文章,就连报刊亭里,滋养我们课外阅读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也都喜欢刊选他的作品。


有人说:“能让我安静下来的,林清玄散文就是其一。”


林清玄的散文,典雅质朴,总给人一股清新之气。初接触他的文章,看着看着内心便能安定。



他的文章并没有义正言辞地教一些大道理,而是用一些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微小事物,不疾不徐地传达出某种蕴意,让人产生共鸣。


那是一种像茶香一样慢慢飘进人心里,无声而又坚强的力量,某些时刻,还能成为困顿时候的一针有效安慰剂。


星云大师赞他:文如流水,语似冬阳。王家俊评价,清而不玄。


也有人说:“他的有些文字成了我从小到大的写作素材,填满了整个摘抄本。”


余秋雨说,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在传达至善至美,充满着禅意的喜悦。


周光明说,林清玄成就了清真这一散文美学风格。



很多人喜欢林清玄散文里的清雅和美学态度,也会模仿他字里行间的韵味。


不要笔尖锥心刺骨,但要从生活小事中淡淡抖出一些哲思,哪怕浅显也好,那都是对生活的探索。


 4月重磅 全网独家首发 

 林清玄送给青少年的最后一堂生命课  

赠-亲笔书信 限量版精美套装书签

↓点击海报加购↓

↑点击海报,先加购,再读文章↑


 · 畅销百万册的华语经典 · 

小时候吃过的苦,长大后化为文字里的甜


你总能从林清玄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况味,他说那是因为小时候吃过太多苦,所以长大后就想将它转化为文字里的甜。


林清玄出生在一个二十人的大家庭里,家里兄弟姐妹十八个,他排行十二。


那时候,除了物质匮乏,常常穷得吃不起饭,就连在精神上,因为兄弟姐妹太多,他也没能得到太多的来自父亲的关爱。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从幼小的心灵里升腾起了一个梦想:我要当作家。


14岁时他便离家求学,为了支持自己的作家梦,他白天打工,晚上才坚持写作。


最艰难的时候,他要连打好几份工维持生活。像什么帮渔民出海捕鱼、种蚵,甚至帮人在码头搬货,在屠宰场杀猪,这些脏活粗活重活,在他那个小小年纪都干过。


他一直谨记自己的作家梦,因为吃过不少苦,他深知写作的意义是要激励苦的人要有希望,能从他的文章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



记得一位名列“台湾十大杀手”之首的死囚,在行刑前,最后的心愿是要见一次林清玄。


他在关期间几乎读完了林清玄的所有作品。临死前他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早有人告诉我读书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会让人这么感动,我一定不会成为一个杀手。”


林清玄20岁出版了第一本书,主要创作内容多为教导读者“心灵改革”,被称为“心灵导师”。


30岁前就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创造过150次再版的热卖纪录;



作品风靡华语世界,入选华语中小学语文课本;与三毛、席慕容等并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作家路很顺,看似是老天爷赏饭吃,其实,又何尝不是他坚守作家梦,笔耕不辍,心有柔软和清欢带来的结果呢。


 · 给少年的最后一堂生命课 · 

他只是走出了时间,他的文字依然滋养我们


先生前不久离开了我们,有评论表示“他不是离开了世界,只是走出了时间。”这算是一句安慰。


另外,遗作出版,也弥补了我们心中一些小小的遗憾——


就在2018年,林清玄亲自编选了两本自己的作品集,亲拟书名,亲定新篇,准备送给青少年。


他还亲笔撰写了两封书信作为序言,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善与美,是他对少年最好的祝愿。



书稿编选完后,他独家授权给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拟定今年3月面市。


这两本书,一本是《盛开于繁花的季节》,另一本是《漫步在青春的河畔》。



前不久,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两本书出版上市,只可惜,林先生再也看不到了。


而这两封亲笔信,也永久成为了林清玄去世前留给青少年的珍贵礼物。


《盛开于繁花的季节》和《漫步在青春的河畔》是林清玄生前为孩子们编选的治愈系散文集。



《盛开于繁花的季节》收录林清玄散文作品52篇。


有大家熟知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枯萎的桃花心木》等经典名篇,也有多篇在大陆首发的全新散文如《蚂蚁不吃的甘蔗》《灰鹤八十五》《温柔与感动的交织》等。如今,却成了林清玄先生的遗作。


文后附《林清玄小传》,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其人。



《漫步在青春的河畔》是林清玄给少年的启蒙课。


全书围绕一个“思”字,和少年朋友们一起探讨自处、共处、空间和时间。并从中感知善良与从容,领悟生活美与真。


书中选取《红心番薯》曾为中考语文试题,也收录有《清欢》《清净之莲》等经典代表作。《榉树与香樟的牵手》为2018年的新作品。



这两本书尽管是林清玄写给青少年的最后一堂生命课,但成年人读了,同样能收获一份礼遇和感动。


写给儿童——

及时及地,即心即美,

错过了,就失去了,不会再有彩虹临空的童年。

感悟生命的珍贵与精彩,

成长为一个真、善、美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 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在,却是一 个不变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 一点温暖、一点希望。

《昔年樱花在》

教会儿童学会观察有灵万物;


儿时吃长命菜那种欢欣鼓舞的景象,常常宛如生命 的掌声,推着我们前进。

《长命菜》

学会体悟生活点滴;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拍档,也不要与烦恼的自己 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穿过泥泞的 田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和太阳赛跑》

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写给少年——

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一个个“我能感同身受”的故事,

教会少年爱与成长。


想到我出生的偏乡,自己正是一粒小小的油麻菜籽,向往山林、河海、蓝天,向往美好、深 情、优雅,向往广大、深刻、细腻……

《向往一切幸福的可能》

教会少年如何跟自己相处;


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 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 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 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省的。

《期待父亲的笑》

如何跟他人相处。


写给家长——

父母总记得孩子的童年,

那些甜蜜的记忆,仰赖父母爱的保存。

爱孩子,

却时常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

关于爱情、生命,死亡和其他,

欲言又止的话,都在这本书里了……


情感是非常微妙的东西,即便是一只猫也在追求感情的 自由和自主。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也要明白选择的代价。

《暹罗猫的一夜》

父母怎么跟孩子谈论爱情?


肉身之外,我们还应该有一颗丰富的心。在茫茫的大千 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

《松子茶》

怎么跟孩子谈论生命?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是“当下即 是”,是“人圆即佛成”!

《一朝》

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



写给老师——

好老师如同悬崖边的树,

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好老师与学生一起坐在学海的浮木上,

并且帮助学生调整浮木的方向。


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 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发芽的心情》

如何鼓励遇到挫折的学生?


我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无数的 平凡人之一,却也是这个世界 上无数伟大的母亲之一。

《飞入芒花》

在鼓励“自我”的年代,如何培养学生关怀他人的品格?


保有一些未完成的遗憾来温存, 既不求全,也不责备,随缘而 不随俗,随意而不随便。

《未完成之美》

在讳言生死的传统中,如何上好一堂生命课?


 4月重磅 全网独家首发 

 林清玄送给青少年的最后一堂生命课  

赠-亲笔书信 限量版精美套装书签

↓点击海报加购↓

↑点击海报,先加购,再读文章↑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这是一套激发自身成长力量、生命感动、思维惊喜的成长书;


对于家长,这是一套重视生命教育、担忧孩子成长的教育手册;


对于老师,这是一套锻炼学生敏于生活、勤于思索的轻快的文学书;


对于热爱散文的读者,这是一套温柔的美学书。



 “人间无我,见字如面” 

赠送林清玄亲笔信,聆听大师跨时空寄语


书中从多角度呈现作家笔迹,传递大师手稿的温度。



装帧由设计师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全彩印刷,是值得珍藏的文学礼物。



大号字体,舒朗版式,打造舒适的阅读体验。


专门设计1000套精美签名套装书签,随书限量赠送。书签双面四色印刷,并贴出“林清玄”字样,独具匠心。



这套书,青少年读,能培养情操底蕴、提高语文成绩;大人则可在烦闷时,拿起任选一篇阅读,从生活的纷扰中抽离,获得片刻的宁静。



同时,它还是林清玄送给大家最后的书香礼物。

(文中带水印图片皆来源于林清玄微博)



阅读39858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