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建高标准农田,这个地方下血本了!一亩地政府投资近10万元...

作者: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 公众号
分享到:

04-09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稳定粮食产量,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要继续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然而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却了解到很多地方大型农机越来越多了,但由于土地条块分割,没有修建配套的机耕路,农机无路可走,难以下田作业。


没有机耕路 种田老把式四年亏损十几万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石堤村家庭农场主毛学忠,是种地的老把式,种植粮食蔬菜和瓜果样样拿手,村里凡是有人外出务工,都会把地流转给他来耕种。几年下来,毛学忠流转的耕地达到了220亩,成了村里最大的种植户。可毛学忠却感受不到规模效益,反而增加了很多烦恼。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石堤村


原来,这220亩耕地分散在村里的十几个地方。其中有一片地7亩5分,形状很不规整,地的中间还有一片别人家的鱼塘,地的四周也被别人的地包围起来。唯一的入口两边不仅有电线杆卡住,还有一米高的栏杆阻挡。使得入口宽度只有2.15米,而2.2、2.3米的大型农机根本进不了他家的这片地。 


△毛学忠家田地唯一入口


另一片18亩2分的地情况更加糟糕。要进到自己的地里头,必须经过两道关卡,涉及三家农户,没有一家允许农机开过去。即使别人允许,到了自己地里,大型农机也施展不开,因为毛学忠的这一片地被水网和沟沟坎坎切割成了九块碎片。


△毛学忠家被分割成九块的地


由于没有机耕路,大型农机要进自己地里,就不得不轧到别人的庄稼。为了减少纠纷,毛学忠只好尽量减少大型农机作业,改为小型农机或者雇佣人工作业,但种地成本大幅增加,每人一天就要七八十元。


△轧坏的另一户田地


因此无论种还是收,毛学忠只能雇佣人工作业,辛辛苦苦耕种四年,却赔了十几万元。毛学忠说,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工成本,仅去年一年,就花了26万多元。


△吕四港镇石堤村家庭农场主 毛学忠


在石堤村,所有耕地目前都还没有机耕路。今年春耕,毛学忠不得不继续雇佣人工作业,所以,他最大的心愿是政府出面,帮他修一下机耕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乐了农民美了乡村 不需要种植户掏一分钱!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每到农忙时节,毛学忠对于机耕路的渴望就格外迫切。事实上,修建机耕路并不简单。吕四港镇副镇长朱芳芳告诉记者,在启东市,修建机耕路,通常需要两年的时间,而且不会单纯为某一片农田修建机耕路,只会将机耕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进行。而且机耕路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涉及到种植大户利益,又涉及广大土地出租户利益,其中光做思想工作就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有一户不同意,就有可能变成断头路。


△吕四港镇副镇长 朱芳芳


3月27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刚好赶上一条300多米长的机耕路要在吕四港镇吕复村破土动工。吕四港镇农村工作局高级农艺师张华在现场协调修复自来水管、有线网络连接管,甚至是油菜地的赔偿问题。这条机耕路,是旁边一片800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设施,包括机耕路、相关设施建设、甚至青苗赔偿费,都不需要种植户掏一分钱。 


△机耕路施工现场


江苏省启东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渠道,即中央拨款、省级专项拨款和启东市自筹资金。江苏省启东市副市长袁胜菊说,地方的融资和财力加起来占到整个资金量的80%以上。启东市从2016年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初具规模。


△江苏省启东市副市长 袁胜菊


江苏省启东市副市长 袁胜菊:十三五期间,启东市的目标是要建好高标准农田43.7万亩,到现在已经建了34.67万亩,今年还剩下9.03万亩的任务。建成以后,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就达到整个基本农田占比的80%。


吕四港镇锡康村家庭农场主岑春辉,是启东市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的受益者。2016年,他接受政府招标,在吕四港镇锡康村流转了1050亩耕地。这些耕地,是国家农业部在启东市扶持建设的一个高标准农田重点项目的一部分,项目总资金规模2750万元。岑春辉拿到的1050亩高标准农田,政府投资了500万元,除了修建机耕路,还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和粮食烘干厂房等。相当于每亩耕地获得政府投资95000多元。这么大的资金进去,岑春辉耕种这三年,收益如何呢?


△岑春辉家的田地


岑春辉说,2016年流转到土地后,当时机耕路还在修建之中,大型农机还不能进田作业,人工成本费太高,以至于2016年没有赚到钱。2017年机耕路建成,省下了人工成本,纯利润是一亩地大概挣300元,2018年赚得更多。


△岑春辉


江苏省启东市副市长 袁胜菊:机耕路建好以后,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大大提升,有利于土地的规模流转,吸引企业进行投资,也增加了老百姓的土地租金收入,每亩大概在400到500元。而且周边的农户通过为企业和种植大户打工,也多增加了一份收入。


半小时观察

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机耕路,却牵扯到种植大户以及千百万种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没有机耕路,农机就下不了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江苏省启东市种植户毛学忠的烦恼并不是个别现象,随着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提升,农机越来越大型化,但国内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土地条块分割,机耕路严重缺乏或者缺少规划,造成农机下田作业无路可走等卡阻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修建机耕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升级,既能利国也能富民。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王艺燃

觉得好看,点这里

阅读38235
举报0
关注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财经

微信号:cctvyscj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