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顺其自然养孩子?不!该勉强还是要勉强!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4-10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小灯塔radish

来源 | 小灯塔的三十六计(ID:xdt36ji)



01.



窦文涛是我挺喜欢的一个主持人,达观开朗,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都很好。


无论是《锵锵三人行》还是《圆桌派》,从阳春白雪到接地气的热点问题,窦文涛都可以举重若轻,把自己隐匿起来,很巧妙的引出嘉宾的角色,带动话题,维护一种既不张扬也不卑微的谈话氛围。



窦文涛出生长大于河北农村,为此他常常自嘲。


有一次窦文涛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鲁豫曾经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去学那些名画儿、建筑、瓷器等等,你本身也并不那么喜欢,你顺其自然不好吗?

窦文涛说:


“你知道如果我不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吗?那就是我们家三个大老爷们,睡到快吃午饭再起床,中午吃一大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睡一下午,晚上再接着吃,吃完继续睡!”


“这就是顺其自然不勉强的生活,唯一可以谈论就是食量和力气。我就是想勉强一下自己。我想看看除了吃饭睡觉晒太阳还有没有别的有意思的事情。我想知道别人为什么喜欢诗词歌赋各种器皿玩意儿,我想了解一下,那样的东西是不是也挺有趣。”


“你还别说,就因为我这样勉强了自己,慢慢我发现我还真有点儿喜欢,这些东西还真有点儿意思,我就没那么勉强了。即使还有很多我在勉强自己去接触了解,我觉得多一些总比少一些好。”


窦文涛谈到另一个“勉强”的例子,是关于赞扬。




作为一个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尤其节目涵盖范围还特别大的时候,对主持人的人脉和情商要求就特别高,所以窦文涛会特别“勉强”自己去看到别人的优点,“勉强”自己去赞美别人。


“后来我发现我越来越不勉强了,因为我很习惯去找别人的优点,我确实觉得我会被他们的优点吸引,我没有刻意去夸赞,而是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


“勉强”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

“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曲折一点也无妨。”



02.



朋友G,她家女儿跳了快十年舞,也没参加什么舞蹈队,就是舞蹈学校每年节目汇演去参加一下,中规中矩没有很突出。


图片来源:电影《白兔糖》


有一次聊天,有个妈妈很有礼貌很含蓄的问道:“怎么还在坚持跳舞呢,现在初中学习也紧张了,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也完全达到了可以放弃酱油项目的时候。”


“可能是孩子特别喜欢吧?”另一个妈妈解围的说。


G很豁达的笑着说:
“你们不知道我女儿肢体协调性有多差,以前学校的跳绳考试是怎么都及不了格,跳舞的话不仅同手同脚,节奏也完全踩不准。”

G给我们看了小女孩最开始的一些跳舞、滑冰、体操视频,不得不说确实挺不理想的。


而再看看现在舞台上的她,节奏感不错,动作灵活到位,虽然谈不上光彩熠熠,但是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中等程度。


“在她最开始学舞蹈的时候可费了大劲儿了,我自己也很犹豫要不要继续勉强她。


我爸妈都说虽然舞蹈对女孩有好处,但是也不是那么重要,你看孩子既没有天赋也并不喜欢。我老公也很疑惑的问我说你对她舞蹈上不会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吧?”


“刚开始,我女儿不喜欢每周去跳舞,当然她也没有特别反对,我也没对她提出高的要求,我就告诉她,尽量学老师教的动作,尽量跟上拍子。”


“我当然知道她很勉强,但是如果她不勉强这几年呢?”


“如果不勉强这几年,她在学校体育会很发愁,体育太差可能会影响她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


她能不能在每一个可能需要站上舞台的机会自如的表现自己?以后学校的舞会,可不可以让自己在最美的年华绽放?再以后公司年会跳舞呢?哪怕到我这个年龄快要跳广场舞了,是不是会就比不会强?”


“勉强当然没能让她成为舞台C位自带追光,但是她开始敢跳,跳得也算中等,每周跳舞课都很认真很开心,而且她开始很喜欢去看一些芭蕾舞剧。”


“我们有一次聊天我问过她,会不会觉得压力大,因为别的孩子确实学得又快又好。我女儿的回答我特别感动,她说跳舞让我喜欢上了舞蹈,能看出哪一些好看,我就挺开心的。”


估计G家小姐姐学跳舞的故事已经可以回答一个教育群很常见的讨论话题:“要不要让孩子学乐器?”


基本上很少有轻松简单的快乐学琴,学琴的过程都有强迫有眼泪有不甘有愤怒。


图片来源:电影《非常主播》


可是从大多数过来人的经验来看,父母听之任之不让孩子学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大概率都会说:“你怎么没让我学/没让我再多坚持一下?我现在如果会弹钢琴多好!”


我表妹算不上一个很爱弹琴的小姑娘,五岁开始学琴,没少挨我舅妈的骂,后来初中学习紧张她就没再继续弹琴了。

但是她一直爱听古典音乐,知道好与不好的乐曲表达之间的差异,在自己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都能够用音乐做为情绪的另一种表达…

“学那几年琴对我还是很好的。”

文化是什么?爱好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文化爱好兴趣恰恰是把这些都拿走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


“勉强”,其实就是在帮助你内化更多可以剩下的东西。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3.



有趣的人生,总离不开一些勉强。


我不会游泳,水性差,不会换气,所以尽管很多人告诉过我浮潜有救生衣不会下沉,很容易blablabla,我还是不敢,所以即使去过很多浮潜圣地,我也从来体会不到乐趣,只能感受到恐惧。

去年感恩节我去了一趟大岛,因为要带孩子参加出海的tour,我终于下决心学习换气和浮潜。


图片来源:电影《海街日记》


在我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花了大半天学会了浮潜之后,在夏威夷最美的浮潜点Captain Cook,我能够亲眼看见finding nemo的取景地是多么美好得不可思议,我也终于完成了夜潜看魔鬼鱼这项本来完全不敢挑战的项目。

“我应该早一点勉强自己一下,就不会错过那么多漂亮的有意思的东西。”

我很庆幸我的孩子在我的“勉强”之下,没有错过我的错过。


十岁的儿子的水性已经不错了,虽然肯定达不到牛娃们游泳队的成绩和训练量,但是他完全可以安全的自信的自由的体验大海的欢乐。


当初那个四岁时带着游泳圈,爸爸抱着都不敢下水的小男孩,很难说没被我们勉强,但是今天的他会觉得游泳和呼吸一样自然。


蔡康永在《给残忍社会的善意短信》中这样说到: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

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错过新风景。


所以,为了不错过,你需要勉强一下自己,也需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勉强一下孩子。



04.



曾国藩有句名言:“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而思、求、问,都很难避免“勉强”。完全随心所欲任性而为的,最后往往会迷糊的无知的过一种只能称得上习惯的生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时常听到一种说法:


“我还不是什么都不会,不一样活得好好的?”


“好”是一个刻舟求剑的问题,同一只脚不能踩入同一段河水,你怎么知道如果你真的“勉强”自己学会了更多,不会更好呢?


或者说你对“好”的认知可能就不一样呢?


人生,当然是越多可能性越精彩。尝尽世间美味之后,你说你喜欢白米饭,和你只吃过白米饭所以说自己喜欢白米饭,这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一半蓝色》


当然,“勉强”也要有个度。


比如窦文涛对“品味”的“勉强”度,把握在“了解和尝试喜欢”,而不是成为美学大师;

比如G对女儿的“勉强”度,控制在“坚持上课,努力而为”,而不是成为杨丽萍或者谭元元;

比如我可以勉强自己克服恐惧学习新技能学会换气学会浮潜,但是不能勉强自己成为泳池无敌手;

比如那么多学琴的琴童,不是也不可能勉强他们成为郎朗李云迪;


学画的小朋友,靠勉强也拿不了世界大奖敲开名校大门…


但是!


“勉强”可以让孩子们对未知的可能性望而却步或者恐惧担忧时,告诉自己一句“不要怕”!


“勉强”可以多打开一扇门,让孩子们去了解世界的不一样;


“勉强”可以让孩子突破舒适区,多拥有一种方法技能或手段,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拥有更多乐趣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勉强”和“顺其自然”并不矛盾,我们对过程需要勉强,但是对结果顺其自然,不以功利的结果做为自己行动的初衷。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不会又怎样?”

“不会也不会怎么样,但是会就比不会强。”


因为真正让你浮起来的并不是接触你皮肤的那层水,而是你身体周围那些深深的水。


所以该勉强的,还是要勉强。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好看” 


来源简介:微信公众号“小灯塔的三十六计”(ID:xdt36ji)。“你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教育”,来自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各行业女性精英,关注亲子家庭生活,探讨子女教育,分享职场故事,欢迎关注。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3年了,收获了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300多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价值199元的成语课程一份。

阅读38542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