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药师说药】艾叶竟然有毒?药师:“艾”养生的吃货们注意了!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4-11


清明时,一位青春可爱的新晋网红刷爆朋友圈——艾糍粑,香糯可口,滋味无穷。

但是,艾糍耙的原材料——艾叶,有小毒,你知道吗?一起跟着药师来看一看吧。



艾叶是什么?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入药始载于梁代的《名医别录》,现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其性辛、温,味苦,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内服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主要治疗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1],是中医妇科的常用药物。



艾叶有小毒?



《中国药典》自1977年版起,明确指出艾叶“有小毒”。《全国中草药汇编》载“(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并在“备注”栏收载了艾叶中毒的例子[1]。


《中华本草》载“(艾叶)性味:味辛,苦,性温”,虽然未把艾叶列入有毒中药类,但在“艾叶”项下“毒性”栏记载“口服干艾叶3-5g可增进食欲,但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产生恶心呕吐,若大量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会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2]。



近现代对于艾叶的毒性记载并不一致,纵观历代本草书籍多认为其无毒,但也有认为其有一定毒性的记载,如宋·苏颂《本草图经》载:“(艾叶)然亦有毒,其毒发则热气上冲,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3]。



李时珍认为艾叶中毒是因久服致火上冲导致,对其进行了驳斥:“苏颂言其有毒……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有毒,误也。盖不知……热因久服致火上冲之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滞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錣,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4]


其实,一般药物(毒性特别大的例外)的毒性来源于其偏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还会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期过量使用,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地、合理地食用艾叶,完全可以减少和防止毒害反应的发生。



只要科学地、合理地食用艾叶,其实艾叶浑身是宝,可谓佳品。春季艾叶萌发,采撷嫩叶,烹制一些食疗养生菜给家人吃,还可以达到养胃、祛湿等目的。


一起来“艾”养生!


四月,艾叶飘香,此时的艾草鲜嫩又壮实,正是“艾”养生的最佳时机。推荐2款简单易做的药膳: 

艾叶煲鸡蛋



材料:艾叶10g(鲜品15g),鸡蛋1个,红糖片适量。

做法:艾叶浸泡半小时后,与鸡蛋一起放入砂锅,加水2碗,大火烧开,转小火,5分钟后捞起鸡蛋去壳,继续入锅煮10分钟,投入红糖片再煮5分钟即可,吃蛋喝汤。本品温经散寒止痛,尤其适合妇女寒凝性痛经、小腹冷痛等证


艾叶煎蛋



材料:新鲜艾叶嫩芽适量、鸡蛋2个,盐小许。

做法:艾叶洗净,放沸水里稍微一煮,除掉苦涩味,捞出沥干水,切碎,用小碗装好备用;鸡蛋打散,加入切碎艾叶、盐,拌匀;热锅,倒油,淋入蛋液,小火煎至两面微黄即可。


清明前后是食艾最佳的采摘期,“艾”养生的你赶紧动起手,为你爱的人做一顿艾叶药膳吧!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7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分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68-675.

[3]宋·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较.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39.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3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9.


注:文中微信聊天记录和朋友圈截图,真实来源于作者微信,感谢圈内各位亲朋好友;艾草图片是作者拍摄于乡村路边,摄影技术不好请见谅;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编辑: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用药困惑,来顺德中医院药学门诊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药学门诊每周一、周四上午8::3-12:00每次出诊均安排有着丰富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中、西药师各一名,中西结合,为你解答用药困惑!

地点:

顺德大良金沙大道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中医院)门诊挂号大厅儿科诊室旁


投稿看这里

欢迎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以个人的名义或集体(医院、科室)的名义投稿。

来稿方式:稿件发至邮箱pharma_jiali@163.com;

联系电话:李佳  137-1103-0785

稿件请务必署名:

作者或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沟通。


艾叶虽好

但也要注意食用哦~

猜你喜欢

【提醒】3岁娃咬断体温计,吞下水银……务必让孩子远离这些“凶器”!

【注意】坐车上下班的今后千万别做这事!医生:对颈椎伤害极大

【提醒】@广东人,最近千万别买这种鱼!有毒!可致命!快转告家人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点个“在看”让你身边的吃货知道!

阅读40711
养生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