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地铁修建变“挖坟”考古?西安:我也很无辜啊

作者:陕西交通FM916 来源:陕西交通FM916 公众号
分享到:

04-11



近日

西安地铁5号线修建过程中

发现文物的消息

引起广泛关注



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地铁修建变“挖坟”考古?

遗址系偶然发现?地铁施工会破坏文物?

考古专家忙到草率处理不重要的文物?

地铁5号线要临时改线?

别急!

听西安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

为大家答疑



9妹从西安市文物局了解到,此次地铁“遭遇”文物并不突然,早在去年7月至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就对地铁5号线的选址进行了勘探。


▲ 废丘遗址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位置


“勘探中,我们发现了夯土建筑基址、灰坑、墓葬、水井和一些带有文字的建筑构件,据此推断这里可能是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此后,文物部门和地铁部门还专门探讨建设方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自力说。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登记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达32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2处,省级文保单位有108处。当城市轨道建设可能遇到数量如此庞大和高级别的文物时,很多网友因此带着关切的语气调侃:在西安修地铁,不仅施工队累、考古队更累。



“因为考古工作的特殊性,有时项目多、周期长,确实很累。”从事考古工作26年的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唐龙感触颇深。他举例说,规划西安地铁1号线时勘探出了3处墓葬,2号线勘探出174座中小型墓葬,4号线勘探出36座墓葬。


但在唐龙看来,劳累换回的文物保护成果更有价值和意义。“得益于文物部门和包括地铁公司在内多部门的密切合作,地铁选线最大程度上避开了重要的文化遗迹,勘探出的也都是一些中小型墓葬。”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技术管理部工程师李勇伶说,对于一些绕不开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地铁建设也会设计多个方案进行遴选,并合理确定施工技术。比如,地铁2号线要经过西安钟楼,经过和地质、文物等部门的综合研判,最后选定了从钟楼两侧绕行的建设方案。“因为施工过程有打桩加固,在后期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震动值非常小,将对钟楼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热点问题



针对相关热点问题

西安市文物局做了以下答疑

01

谣言一:地铁盾构施工伤及文物?


真相:“对不起,我们不在一个维度。”




根据考古资料和调查研判,西安城区范围古遗址和古墓葬埋深一般不会超过10米,而地铁盾构施工在地面10—18米以下,所以不会与文物“碰面”,又何谈伤害?城区以外有较大较深的古墓分布,但地铁盾构作业区也多在已建成的道路、建筑等地下进行,而这些区域过去在进行道路、建筑施工时事先已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盾构也难遇文物


02

谣言二:地铁施工“偶然”发现文物?


真相:“别把文物部门当小透明。”



西安每一条地铁从线路规划到施工,文物部门都一直“在线”。规划时,地铁线路已经规避了已知的重要遗址区;施工前,会先行对地铁开挖的站点、调度站等进行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出有遗址或古墓时,要先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工作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勘探、发掘、保护,这一系列环节都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规范。


“西安所有工程建设开工前、政府在土地出让前,都必须要经过考古勘探,且全市覆盖,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自力说,实行“考古前置”,最大程度避免了城市开发建设中文物被破坏的情况。网友所谓的“偶然”发现,不过是考古工作的必然成果。

03

谣言三:地铁5号线要临时改线?


真相:“相关人员一脸蒙圈:我怎么不知道?”



其实早在2016年,西安市考古院在配合西咸新区秦皇大道项目考古勘探中确认和发现了“三普”文物点东马坊遗址。2018年7月至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对项目用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402平方米,发现夯土建筑基址3处、清理水井23口、灶15座、灰坑73处、现代坑5处、墓葬1座,发掘解剖沟25条。


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经专家论证,初步判断该处文化遗存可能为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遗址。由于此遗址范围较大,局部涉及地铁五号线二期西马坊站与会展中心站区间线位,同年12月,文物部门与地铁部门组织专家研究了涉及此区域的地铁线路微调方案,目前已经制定了技术方案上报。


事实上,当地铁遇见文物,如何处理,西安早已有成功的案例,并非一定要改线。


在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中,针对地铁下穿西安城墙、钟楼等文物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程保护技术措施,如采取双向绕行、加大埋深,盾构施工、控制沉降,采用暗挖法,无缝接轨等,对中国其他地区地铁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肯定。


04

谣言四:西安文物太多,会草率处理不太重要的文物?


真相:“一视同仁,路子不野。”



针对发现的地下文物均要进行考古发掘,需要经历申请发掘证照、现场发掘清理、照相、测绘、现场保护、加固、登记编号包装提取文物等步骤。“像做手术一样,不论大小,程序步骤一样都不能少,要把资料全部提取完,不会草率处理。”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唐龙介绍道,保护文物是国家利益,对所有考古发掘都是一视同仁的,只是最终的展现方式会有不同。


毕竟,仅目前西安地区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就有324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数量大、分布广、级别高,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决定了西安的文保工作必须依法依规、按步骤、分重点的进行保护并展示。


05

谣言五:考古是对文物的破坏?


真相:“文物工作者是还原历史的探索者。”



唐龙告诉坊妹,考古工作关注的是三大哲学命题中的前两个——“我是谁”,“从哪里来”。考古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考古所提供的物质凭证,是沟通古人与现代人的“时光隧道”,能让现代人直观感受到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创造的绚烂文化。


“没去过三星堆之前,不能清晰的理解什么是“纵目”之人;看过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美轮美奂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才能感知到唐代杰出制作工艺与科技发展水平......”提到出土文物,唐龙娓娓而谈。


也正是有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考古探索者、文物守护者,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文物才能拭去历史的蒙尘,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在此

9妹为大家科普一下



埋藏在地铁沿线的宝贝们




9妹了解到,目前西安地铁二号、一号、三号、四号线的考古工作已全部完成,这四条地铁也已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五号、六号、一号线二期等线路,均正在开展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那么,这些地铁沿线都有哪些考古发现?


一号线


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段),共发现5座古墓,为汉唐墓葬。其中康复路地铁站,发现唐代墓葬1处,通化门(金花路)站,发现古墓葬1处,万寿路站,发现古墓葬2处,纺织城站,发现古墓葬1处。

二号线


这条纵贯西安城中心南北中轴线的地铁,沿线共清理发掘古墓葬174座,墓葬规模较小、等级也不高,大部分属于平民墓葬。出土文物也很普通,以陶器为主。墓葬主要分布在二号线的南北两端,尤其在北郊张家堡一带更为集中,墓葬时代大多为西汉时期;二号线南端,线路穿越西安南郊凤栖塬古墓区域,主要发现有汉、明墓葬。



三号线


2013年至2015年,西安市考古院进行了考古勘探,其中港务区车辆段发现现代墓36处,井6眼。未发现古代遗址和墓葬。

四号线


2015年5月至10月, 西安市考古院在航天新城车辆段发掘34座古墓,其中汉代墓葬8座,北朝墓葬2座,唐代墓葬17座,明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共出土263件文物。34座古墓中,有32座在考古勘探、发掘前已被盗扰。此外,2016年6月,西安市考古院在大明宫车站发掘汉墓2座。

五号线和六号线


地铁五号线、六号线,正在建设阶段,西安市考古院正在进行沿线站点围挡开挖区域及车辆段停车场等区域的考古勘探工作。近期配合六号线科技六路站的建设在木塔寺公园以北发掘一座汉墓。


西安文物系统在全国是什么咖位?



西安是一座建立在千年古迹遗址上的城市。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建都丰镐算起,西安已有3100年的城市发展史,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作为都城历时1100余年,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四大历史古都”,其文化遗产具有公认的系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安城市突出的特点是现代城区与古代文化遗产区严重叠压,中心城区约490平方公里面积中,重要遗址区约200多平方公里,其中最主要的是周、秦、汉、唐的都城遗址和帝王陵寝。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目前西安地区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24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


世界文化遗产2处6个点:兵马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九分之一


省级文化遗产公园5处:杜陵、顺陵、华清宫遗址、西安城墙、大华纱厂,占全省五分之一



西安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136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7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


近年来,汉长安城渭河桥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阎良)、杨官寨遗址(高陵)等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少数几个建设工程项目

必须提前进行文物勘探的城市

西安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

相融相生之路


文保与城建如何完美结合?


2017年12月出台的《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中创新性提出“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前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提出供地意见,考古调查、勘探所需费用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承担”,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文物保护与建设项目之间的矛盾,还实现了由“建设前考古”到“土地出让前考古”的变化,使出让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净地”,更利于开发商投资建设,在全国层面也具有示范意义。



另外,西安市编制了《西安城市轨道交通文物保护规划》,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保护措施。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王超介绍:“在编制地铁网络规划和线位设计阶段,轨道集团都会提前委托文物部门对地铁沿线文物进行调研和普探,尽量避开重要遗址和古建筑。在施工阶段,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遇到个别未探明文物,我们会提前编制文物保护紧急预案。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地铁途经的重点文物加强了监控测量,长期追踪其影响。”


同时,西安也在不断实践对文物进行“活态保护”和传承。比如,近年来通过对大明宫、昆明池、薛家寨等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文物正在逐步走出“想象”,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形成西安独特的气质。


来源:人民日报社208坊、腾讯大秦网、悦西安




要闻回顾:



社会、民生类稿件征稿

一经采用,稿费1000元起

 征稿邮箱:newmedia@radio916.com


请点在看

↓↓↓

阅读40568
西安 
举报0
关注陕西交通FM916微信号:jiaotongfm91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陕西交通FM916”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陕西交通FM916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陕西交通FM916

微信号:jiaotongfm916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