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互联网病了,药呢?

作者:InfoQ 来源:InfoQ 公众号
分享到:

04-12

作者 | 徐川
编辑 | 小智

最近,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互联网上,一件事物的创建者和颠覆者,有些时候是同一个人。比如,Node 的创始人 Ryan Dahl 转头推出了 Deno,又比如,Java 之父詹姆斯·高斯林去了 AWS 后,推出新的 JDK 发行版 Corretto,再比如,万维网和它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这并不难理解,创造者对作品倾注心血,爱得深沉,如果心血结晶脱离掌控,变成讨厌的样子,创造者通常会有一种要把它纠正过来的冲动,有的人甚至视为使命。

从去年万维网诞生 29 周年之际,蒂姆开始呼吁,Web 正在面临威胁,希望有识之士能采取行动。很快,他联合 MIT 的一群老师和学生,打造了 Solid,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网络设想,用来解决现有互联网的问题。

互联网出了什么问题?

普通人可能体会不到,但在互联网的设计者眼里,它仍然存在遗憾。

两位“互联网之父”的说法

Vint Cerf 是参与创造互联网的几位关键人物之一,最近,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创造互联网时有两个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一个是 IPv4 寻址系统,显然,Cerf 对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预计太少;另一个是信号传输没有考虑安全设计,这是今天的互联网各种安全问题的根源。

这两个问题现在正在通过升级打补丁的方式解决,第一个是 IPv6,由政府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运营商一起推动;第二个是 HTTPS 和其它加密手段,通过在应用层来解决安全问题,由谷歌 / 苹果等互联网巨头推动。

万维网之父蒂姆提出的问题则更尖锐,在上个月互联网诞生三十周年之际,他提出了目前互联网存在的三大问题:

  • 故意、恶意的企图,例如黑客发起的入侵和攻击,犯罪行为以及网络骚扰;

  • 建立不当激励、牺牲用户价值的系统设计,例如基于广告的营收模式在商业上回馈了标题党、大肆传播虚假信息;

  • 仁慈设计产生的意外负面结果,例如网络语言的愤怒、偏激的语气和特性。

这些问题更加宏大,也更加难以解决。蒂姆认为,除了制定法律和规则之外,互联网的底层系统需要重新设计,这也是他推出 Solid 的初衷。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的确带来了不少问题,即使是那些依靠互联网取得成功的巨头们,也开始受到了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 Facebook。

扎克伯格的烦恼

近一年多来,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一直都很烦恼,多年来 Facebook 发展一直顺风顺水,没想到一下子走到了悬崖边上。

Facebook 问题的爆发始于剑桥分析利用平台用户的数据干扰美国大选,它遭遇了持续而猛烈的质疑和抨击,而随着更多隐私、泄密问题的曝光,Facebook 的公共形象一落千丈,甚至连内部都人心浮动,包括 Instagram、WhatsApp 创始人等诸多高管纷纷出走。

有人说,这是之前 Facebook 发展过快留下的弊病,它们过于关注增长数据而忽视隐私保护和平台内容治理,扎克伯格也意识到这一点,今年 3 月 7 日,他发表公开信表示,Facebook 将整合旗下的三大社交通信应用,打造私密的沟通平台。

很多中文媒体将其解读为向腾讯和微信学习,甚至连扎克伯格也承认这一点,并称悔不当初,没有听从别人四年前的劝告及早向微信模式转变。

3 月 30 日,扎克伯格又发表了另一封公开信,认为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应该对四个方面加强监管:有害内容、选举诚信、隐私保护和数据可携带。

有人将其解读为 Facebook 需要明确的监管规则,在遵守规则后可以以此来转嫁责任。但笔者认为,扎克伯格道出的,正是互联网在设计之初未能考虑的两大问题,而这两大问题,攸关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其中企业的命运前途。

其中一个问题是 现实国家疆界与互联网版图的错位。互联网没有边界,但是,一旦上面发生问题,我们终究还是要从现实中进行追责,但目前国家间的关系并不支持这样的操作。这在过去已经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之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英国的低级执法部门为了打击犯罪,需要一些 Facebook 用户的隐私信息,但是,Facebook 很难响应别国低层级的执法请求,国家暴力机构也很难为一些小犯罪进行跨国审判和追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某些国家的做法是网络主权和国家级防火墙,对不服管的境外社交网络和服务进行屏蔽,要求境外服务将数据放到国内。这一做法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仍然具有争议。

另一个问题是 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隐私之间的矛盾。现如今,隐私已经成为竞争武器和营销伎俩,很多公司和组织都挥舞隐私大棒用来打击对手。但是,以大数据和 AI 为代表的技术,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其中的尺度很难拿捏。

这其实是互联网设计的问题,一个人接入互联网,就一定会留下足迹,就会暴露于攻击之下,用户既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数据不被收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免于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采取了粗暴的一刀切方法,即著名的 GDPR 法案,它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拥有跨国业务的互联网公司都关闭了欧盟区服务,有评论认为法案将把欧盟变成互联网荒漠。

这两个问题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是很难解决的。像 IPv4 地址枯竭,我们还可以通过升级的方式解决,但这些问题,需要将互联网推翻重来。这就是我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些解决方案的意图。

解决方案之 Solid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说 Solid 了。

Solid 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设计,其中关键有两点,一个是 Solid POD,它是一个小型服务器,负责存储个人的所有数据并对外提供访问。另一个是 WebID 协议,包括访问认证和权限控制。它让个人重新拥有对自己产生数据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解决隐私保护、数据滥用、大规模泄密等问题。

(POD 服务器架构)

个人的身份和数据是互联网的关键核心,从它入手的确可以解决传统互联网的问题。

蒂姆在 2000 年就发明了 WebID,但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它有一些精神继承者和变种,比如 OpenID,但也并没有获得广泛使用。

Solid 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它和当前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背道而驰。现在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先通过种种方式将用户圈进自己的围墙花园,然后用不同的方式从用户身上榨取利益。一旦公司不能将用户圈住,不能拥有用户的数据,很多以前的生财之道都要完蛋,所以可以想见,互联网巨头们是不可能主动拥抱 Solid 的。

Solid 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性能的担忧,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很强大,但并不是为真正的去中心化而设计,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互联网应用的计算,都发生在云端,发生在巨头的数据中心里,这些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要远远强于个人终端。如果让终端保存每一份数据,服务器来请求,那么像 Facebook 和微博这样的产品将很难存在,因为它的每一个页面都将涉及到成百上千的数据请求。

总之,Solid 的设想很好,但目前看起来并不完善,它还缺少很多必要的组件。这让它只能吸引一些极客和特定的用户,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解决方案,则和区块链相关。

解决方案之 Web3

现在区块链已经很凉凉了,由比特币和 ICO 带来的热度一去不返,这也让我们终于能够静下心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区块链里面的一些天才设计,具有颠覆互联网的潜力,之前已经有不少人看出来并为之鼓吹,其中初具雏形的就是 Web3.

Web3 目前缺乏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它认为是一系列内容的集合:一个支付和资金为数字原生的互联网、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与中心化应用程序竞争的互联网、一个用户能对自己的身份和数据有更多控制权的互联网。

Web3 最重要的是为现有的互联网嵌入一个或多个基于区块链的附加层,从而为互联网应用赋予额外的能力和约束,比如众所周知的支付和钱包功能,比如让个人真正拥有在平台购买的数字产品并能够转移到其它平台,等等。

Web3 可以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观念:互联网免费是有害的。那么将一切都收费呢?借助区块链,这将变得可能,而这也必然会对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带来冲击。

Web3 的设想可以更好的解决之前提到的隐私保护、数据可携带等问题,但由于它仍然是以现有的互联网为基础,因此对于另一些问题,比如有害内容、网络霸凌等等仍然无能为力。

另外,Web3 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根基并不牢固,它需要依赖现有的公链而存在,而目前的公链仍然存在性能和交易成本等问题,无法作为大规模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

目前的区块链还具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带给创始人和早期参与者惊人的时间红利,越是后参与者,则吸引力越弱。这种模式,只能吸引骗子和投机者。

蒂姆当初在发明万维网时,将所有一切全都免费开放,受其吸引而加入的早期参与者,需要自己负担服务器开支,无法收回投资。与万维网同时期有一个类似的技术 Gopher,但它选择收取授权费用,最终消失得无声无息。也许只有这样无私的先行者,和免费开源模式才会被所有人真心接受。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脑洞

在谈论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时,即使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仍然显得缺乏一点想象力。

几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对互联网和国家的关系这一重大命题视而不见,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采取手段对互联网进行限制和分割。

互联网巨头越来越不把普通用户当回事,数据到了巨头手里的那一刻就已经失控。前两天刚曝出亚马逊雇佣数千工人来标注 Alexa 用户的语音,其信息足以定位到具体的设备和人。

我们需要能更好保护用户,同时与现有互联网应用相比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还需要能彻底改变现有互联网问题的天才设计,即使它的前提是推翻现有的互联网。

互联网病了,你的诊疗方案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今日荐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996.ICU,中国程序员的呐喊与彷徨


5 月 27-28 日,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广州站)将邀请 70+ 国内外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一起探讨 2019 年的技术热点,给你最适合的参考案例,另有丰富的社交活动、一起聊聊技术圈那些事儿。

感兴趣的同学抓紧时间向 Boss 申请报名,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助手鱼丸,电话:13269078023 (微信同)。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提前 get 干货信息!





点个在看少个 bug

阅读39459
互联网 
举报0
关注InfoQ微信号:infoq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nfoQ”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nfoQ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InfoQ

微信号:infoq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