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懂的人不多,要买台好车,全靠这4个独门选车秘籍!

作者:玩车教授 来源:玩车教授 公众号
分享到:

04-12


已经当了连续好几天老司机的教授今天将为大家将揭示一些只有在漫长的用车过程中才会逐渐浮现的真正能映射普罗大众日常用车需求的方面。



 1.主观舒适性 


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坐姿对于驾乘者的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诸如方向盘、油门、刹车、休息踏板、扶手、安全带以及各个功能区的按键位置是否合适,座椅的坐垫、靠背与头枕的位置、支撑与包裹是否合理,这些要素决定了驾乘者头、肩、背、腰、臀、臂、腿的保持性以及缓解长时间驾乘产生的疲劳感。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代表汽车运转时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作为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是驾乘者能获得的最直观感受。



同一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NVH表现会有明显不同,大多数驾乘者希望得到安静的车内环境,少数追求运动驾驶者会喜欢车内的声音听起来动力十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些特定频率的振动会引起人体共振,造成身体不适甚至损伤。人体内各器官对应的振动频率是不同的,大多数引起内脏器官共振的频率是低于人类听觉范围(20Hz以下)的次声波。回忆一下,有没有过那种自始至终萦绕在驾驶以及乘坐过程中若隐若现的异样感。


 2.主动安全性 


汽车主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一些诸如ESP, DTC, VSC之类的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能够在不打破物理极限的情况下提升车辆在极限状态下对一般驾驶者不当操作的容错率,广义上能够使车辆更可控,更安全。



另外一些像是自适应巡航、转向辅助、盲区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智能防碰撞预警、自动刹车等功能在被驾驶者充分认可并接受的前提下是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部分驾驶者个人原因而导致的意外状况的发生以及发生意外状况后驾乘者的伤亡率。


 3.日常操控感 


国内的普罗大众基于日常驾驶状态下对于车辆在操控性方面的要求归根究底是为了让车辆的行驶表现能够符合的驾驶者预期,主观而言大抵反映在三个方面:敏捷、准确转向系统,扎实而有韧性的悬挂系统,足够充沛的动力和能正确理解驾驶者意图的传动系统。



汽车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点到点出行的交通工具,所有关于汽车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移动性的需要。



汽车发展至今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让驾驶更高效,加速、变道、转向、巡航,驾驶者可以轻松地实现自己想要的操作,有效减少了意外发生的可能。身体和心理上双重的轻松能使驾驶者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人生课题,从而在一些关键性的节点作出更有利于个体升华的抉择,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4.产品力 


产品力是对产品综合水平的最客观评价,除了产品本身,品牌、价格、供需以及营销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产品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产品终将会被看不见的手持续摆弄至最合理的位置。



车型的产品力强就意味着该车型除了质量优异、供需稳定且市场对其认可度高,这样的车型通常都会拥有较高的保值率。



试想一下,你花22万落地一款指导价20万左右的车,你朋友花20万落地另外一款指导价也是20万左右的车,四年后,你的车能卖十四万,放出去分分钟有人要,你朋友的车只能卖10万,放了一个月没人收,最后降到8万卖了。


对于国内这些平均不到4年就要换车的普罗大众来说,产品力的高低必将是选车时重要的参考条件。



一位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诚然,有得必有失。


然而即便如此,教授依然强烈建议我们的购车者,就算是在限定预算的情况下也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从容应对厂家和经销商的糖衣炮弹,优先按照教授今天所提到的四个方面来对即将购置的车型进行选择,这四个方面是(排名不分先后):


主观舒适性、主动安全性、日常操控感、产品力。


阅读39490
举报0
关注玩车教授微信号:gzwcj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玩车教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玩车教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玩车教授

微信号:gzwcj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