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孩子得了真性近视能治愈吗?不能!教育部等发的通知,提醒家长别被误导!

作者:奶爸奶妈 来源:奶爸奶妈 公众号
分享到:

04-13


“每天三分钟,轻松治近视”

“28天,让孩子彻底摆脱近视困扰”

“12周帮你摘掉眼镜”

……


听着这些神奇的治疗功效,

你是不是也想带着孩子去试试?

如果你试了,那就可能有中招的风险。


随着家长对孩子视力问题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商家抓住了商机,

各种治疗、矫正视力的产品让家长们应接不暇,

治疗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但是这些所谓能“治愈”青少年近视的方法管用吗?


“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系误导!6部门发文规范

  

前不久,小编的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她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去年开始,她跟风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种说是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价格不菲,而且每天都要清洗、佩戴,佩戴的过程很复杂,孩子自己无法操作。每天都要她来弄,耽误时间又辛苦。这还不算,戴了快一年,孩子的视力没有大的起色,她最近看新闻说真性近视不可治愈,忍不住又急又气,不知该不该接着给孩子治下去。


如果以“近视矫正”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可以搜到多款不同类型的近视恢复仪器,有的号称用超声波来治疗真性近视等等,在搜到的产品中,不少在宣传语中含有“视力恢复”等词语。


除了使用仪器,一些据称可以治疗近视的中草药也在网络上被炒得火热。


“近视恢复真性假性提高降低度数保护器中医调理儿童成人眼干”是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上官百草堂”的商家卖的一款产品,该产品详情页声称,对于效果,儿童持续用,基本可以完全逆转。“12岁孩子喝了不到20副降低了150度。”


据客服介绍,该“近视茶”有20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降低真性近视度数,“假性和真性的都是可以的,但是真性的会顽固一些”,“一般一到两个周期可以看到一定效果,30天为一个周期”。店铺页面显示,该商家月销93笔。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上海爱尔眼科副主任医师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真性近视不能被治愈,但真性近视可以通过配镜,激光手术或晶体手术矫正,目前为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没有发布任何被认可的近视治疗仪作为临床应用的指导意见。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其中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家长一旦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应当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矫正。


孩子得了近视,真的不可逆吗?

  

家长在孩子的视觉发育期,不仅仅只关注孩子的视力,必须全面了解孩子的双眼视功能,才能确保孩子的视觉健康。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近视。

图片来自“微言教育”


大多数近视眼是由眼轴变长导致的。说白了,如果把眼球比作是相机的镜头,那近视就是镜头对不上焦了,看不清楚了。


眼球这个相机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弯曲度)、眼轴(眼球长度)、晶状体屈光力(相当于相机的变焦镜头)决定。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屈光不正。而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


所以正常情况下,只要眼球的生物学形态参数(眼轴、角膜曲率、晶状体)不变化,近视就不会变化。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治疗近视方法中,没有任何一种可以让角膜曲率变平坦,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可以让眼轴缩短,所以也不能减少近视。


所以眼科医生才说:一旦真性近视,无法逆转!


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

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


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

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 。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


这些好政策助你呵护孩子的眼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同时《方案》中明确了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今年4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知》里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家长一旦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应当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矫正。”


“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执业、依法经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不得违反中医药法规定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虽然近视不可逆,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预防。


养成这5个好习惯,帮助你的孩子远离“小眼镜”

  

规范读写姿势


在孩子养成读写习惯的时期,家长要经常留意孩子的用眼行为,时刻提醒孩子保持规范的读写姿势,即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不要弯腰驼背,不能在光线较强或较暗的地方读书写字。


许多孩子喜欢在躺着 、趴着或坐车、走路的时候看书用眼,这样的姿势虽然暂时比较舒服随意,但是由于光线环境不稳定、眼球承受一定的负担,对视力却有长期的损害。


鼓励劳逸结合

努力学习是好事,但人类的大脑和眼睛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高强度的用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失衡等。


不论学业有多么繁重,家长都要经常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适当休息,每隔一段时间闭目休息或站在窗边远眺,做做眼部放松运动,陪孩子聊天等。让孩子到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多去户外锻炼,看看树木、草地等大自然中的绿色景观,缓解视觉疲劳。经过充分放松后的孩子可以更高效、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有专家表示,绝大多数因视力、骨骼发育等问题来就诊的孩子都存在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电子产品的屏幕画面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长时间注视对视力有极大损害。


孩子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少自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意识,需要家长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每天使用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让眼睛休息放松10分钟。


保障睡眠和营养

在成长阶段的孩子缺乏睡眠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在孩子面临一定课业压力的情况下,睡眠质量要得到充分保障,让孩子的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不要打疲劳战。


避免孩子视力受损还需补充一定的营养,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营养不均衡也会影响眼球的发育,造成视力下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为孩子搭配合理的饮食,多吃鸡蛋、动物内脏、胡萝卜、玉米、菠菜等对眼部健康有利的食物。


多做眼部护理

眼睛其实非常脆弱,但同时又承担了人体巨大的工作量,帮助我们接触、感受、探索外部世界。而戴眼镜会为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为了预防孩子的视力下降,家长需要督促孩子在放松之余多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孩子的按摩穴位和手法。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经常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定期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避免不科学的矫治手段为孩子的视力带来危害。


最后小编温馨提醒各位家长: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用眼情况,关注孩子视力异常的迹象。如果孩子出现了需要坐到课堂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在帮助孩子矫正近视过程中,要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到眼科医疗机构验光或采取其他矫治措施,避免因不正确的验光配镜导致近视加重。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根据相应标准选购和使用照明产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阅读39395
教育部 
举报0
关注奶爸奶妈微信号:NBNM_Bab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奶爸奶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奶爸奶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奶爸奶妈

微信号:NBNM_Bab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