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全程不到5秒,17岁男孩在母亲面前跳桥自杀!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大河报 来源:大河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4-19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一名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跪地痛哭……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4月17日晚,一位女司机在上海的卢浦大桥东向西主桥段上停车。


女子先是下车走到左后座的窗外,仿佛想与车内人员对话,但是车内的人员并未打开车门。然后她返回驾驶座位,关闭车门,但是并未启动离开。



这辆车在原地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左后侧车门突然打开,冲下来一名男孩,往桥边冲去。



女子紧随其后,想要抓住冲动的男孩,但是男孩的动作太快,直接跨上桥边的护栏,一头栽了下去。



这位女子一下瘫软下来,跪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女子是他的妈妈。


男孩妈妈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跳桥。



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网友评论


听靴落地:眼看成人了,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了,以后走进社会怎么办?谁都顺着你吗?


张妙至:评论大部分都在说这个小孩心理素质差 很少有人会说这个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 我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别人争吵受了委屈 回到家不仅不被妈妈理解 还要被妈妈批评 心里真的会很不好受吧 还是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总是辱骂自己的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多些关爱 多些安慰


大王叫我来视察的:不会无缘无故的爆发,可能真的绝望积压太久了吧。


汉派老仁:我的一贯原则,小孩在外受到批评,第一时间是站在孩子一边。因为,你知道别人的批评对不对呢? 事情过后再来讨论,该总结经验就总结经验。


花丛中的飞飞:这个妈妈一辈子都会活在痛苦了 唉

父母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悲剧引发网友关注,很多人倍感扼腕痛心。


我们无法知晓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我们也无法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终结,内心是如何煎熬。


我们都是旁观者,孩子的离开和一个家庭的破碎已经成为悲痛的事实。我们不去指责这位母亲可能用了怎样错误的沟通方式,更不应该去指责这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太极端”……毕竟,我们也不知道那天、那对母与子之间发生过什么。更何况,这样的事件背后,远不是哪一个父母和哪一个孩子的问题。


但是,我们希望透过这件事,反思一下很多已知和常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已经出现的教育缺失,祈求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多少中国学生,最怕老师请家长


很多中国孩子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哪怕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离开校园,当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上学时光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恐惧:害怕老师请家长。


只要老师不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那就是岁月静好。只要老师一说“让你爸妈来学校一趟”,那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很多孩子知道,不论自己做了什么,不论自己有没有闯祸,家长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多半是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


曾经有太多这样的事例:


A被请家长了,他爸爸怒气冲冲赶来,先给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孩子一脚踢开,或者拉起来再拧耳朵、手臂。打骂一番后,再进到老师办公室赔礼道歉。


B被请家长了,他爸妈来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认真听老师讲述了事情经过,并保证回家不打骂孩子后,领着孩子走出了办公室。


然而刚走到校门口,夫妻二人开始又是厉声呵斥又是手脚并用,将孩子边踢边带回了家,到家后又是一顿毒打。


不论是A还是B,在家遭受完毒打和谩骂后,还要跪着忏悔,听父母哭诉“养你多不容易”“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我一天天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你”……


多少中国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句话被有些中国家长精准应用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没问题人家为什么来招惹你”“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吗”“人家主动挑衅你就不能直接走开吗”……


就像上面说到的请家长,很多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第一句话多是问孩子“你又给我闯了什么祸?”而不是“孩子你怎么了”。


而当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园暴力后,一些家长也不会第一时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听孩子的心声。


有人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初中时自己因为一点小事被请家长,他爸爸到学校后,先拳打脚踢对他“教育”了一番。等到老师回来时,他已经蹲坐在墙角瑟瑟发抖,脸上泪水混着灰尘,又不敢哭出声。


但其实,当时这位老师只是在作文中看出他缺乏关心,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才想着特意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好好沟通,希望家长平时能多关心一下孩子。


十多年后,这件事情仍然深深烙印在他心上,而他至今也没得到父亲为当年错打了他的道歉。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铁律。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他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想要的沟通方式究竟是什么呢?少有人关心。


多少中国孩子,只能想到用死解决问题


那个17岁的孩子跳桥后,很多人不禁发问:这个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才有勇气想到一死?


其实,这个孩子未必能有多绝望。或许他只是想停止眼前某种令他难受的状态,而他能想到的解决途径,只有一死。


死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停止那么简单。


曾经有这样两个类似惨剧:


一个孩子在寒假期间,父母每天催他做寒假作业。于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孩子想去同学家玩,但征求父母同意未果,也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是做作业,一个是想去同学家玩,在很多人眼里也许觉得这能有多绝望呢?但可能最后却成了一个致命的导火索。


某个综艺节目曾播过这样一个画面: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没有打骂,但是一直在说这件事。


吃饭时在说,看电视时看到某个相似情节时也说,家里来亲戚了聊到孩子的问题时又在说。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爆发了,哭着大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再说了?!


在孩子看来,他是做错了,他也认错了,承诺再也不会那样做了,但父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耳边不断提起。他能想到的,可能就只有用死亡来停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多少家长倾注了所有心血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却忘了去听一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可是,父母就容易吗?


父母也不是生来就是为人父母,他们曾经也是孩子。


也许由于时代、年龄的原因,有的父母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孩子也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但是,一个生命产生的过程即是艰辛也是美妙的,成为一家人并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


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暴力和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问题恶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剧。


但不管怎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以超越生死。要知道,能成为一家人,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延伸阅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调研发现,近三成青年有抑郁风险,过半有不同程度焦虑问题,经济、职业、学业是青年的三大压力源……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1、父母应注重对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父母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孩子要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学会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且缺乏情绪调控能力,因此其最好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等。


4、知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调试策略,如人际交往技巧、学习适应策略、考试焦虑调整技巧等。

应对抑郁,可以这样做


1、同信赖的人谈论感受,多数人在与关心他们的人交谈后都会感觉好一些;


2、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3、常与家人朋友联系;


4、经常运动,哪怕只是短距离散步;


5、坚持规律饮食和睡眠;


6、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这可能加重抑郁。


如患抑郁症,请及时寻求帮助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的离开

是一个甚至多个家庭永恒的伤痛

希望这样的伤痛不再发生!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编有话说

关注大河报,在聊天对话窗口回复:

回复活动查看最新活动资讯!

回复工作查看最新招聘资讯!

回复【地铁】获取郑州地铁路线!

回复大巴车获取最新最全大巴车时间路线!

回复【记者】获取大河报省市记者联系方式!

回复【生活技巧】获取更多生活小知识!都是干货!

回复【健康】获取健康秘笈!

回复【大河早新闻】查看往期大河早新闻!

回复限行快速查询郑州每日限行尾号,查询最新限行动态!

回复【天气】查询最新天气情况!

回复【落户】获取郑州最新落户指南。

回复【停电】获取郑州最新停电信息,简单查询停电来电。

回复城市+公交获取出行路线。

回复【公租房】即可获取郑州公租房申请的详细指南。

回复小区+房价获取小区的房价数据。

回复身份证获取身份证补办、换证、临时、异地资讯。

回复居住证获取最新居住证办理资讯。

回复医保在线缴费。

最新热文





来源:综合辽沈晚报、中国之声、人民日报

编辑:薛定鑫


阅读39454
举报0
关注大河报微信号:dahebao199508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大河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大河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大河报

微信号:dahebao1995080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