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4月19日上午,2019年第十一届中国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的开幕式刚刚结束,远在江苏的盐城晚报的公众号上,就发出了一篇名为《东北的春天从这里开启,不来场说走就走的赏樱之旅吗?》的推文。
这篇向盐城市民全面介绍旅顺樱花节文章的幕后主创,正是《盐城晚报》的副总编辑陆辉。
亲身感受到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的浪漫与创新,并竭力将这个“玩得有点意思”的樱花节推介给自己城市的读者,陆辉的身边站着很多“同仁”。昨天,来自新民晚报、盐城晚报、辽沈晚报、新晚报、沈阳晚报、长春晚报、吉林电视台等14家媒体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及记者出现在旅顺樱花节的现场,共话“樱花经济”。
晚报搭台
“樱花”唱戏
全国14家媒体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及记者20人,出席本届樱花节,其实是“另有图谋”。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的不断成熟,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加。“前几年樱花节,80%的客流是本地游客,但去年外地客流已经接近50%。”旅顺文旅集团总经理肖桂兰介绍,外地客流成了增量所在,因此主办方意识到,加大樱花节品牌的对外宣传和推广,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晚报社联合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旅顺文旅集团共同主办了“聚焦旅顺口,醉美樱花节”活动,邀请来自上海、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14家媒体总编辑、副总编辑及记者,共同为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的对外宣传推广出谋划策。大连晚报社搭台,樱花“唱戏”,这些常年研究传播的专家,则为建言大连的樱花如何实现“墙外香”不遗余力。
开放的旅顺
大有“网红”潜质
二〇三樱花园里浪漫的风铃电车、互动体验“花舞森林”、充满梦幻感的涂鸦大道,太阳沟里的樱花大道、留声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每一个景致,都值得发一个“朋友圈”。
“没想到旅顺的樱花节这么有意思。”在樱花盛开的二〇三樱花园和充满文艺气质的太阳沟游览了一圈下来,绥化日报总编辑王文阁用手机拍下了很多照片。在他看来,虽然本身已经有樱花季、文化历史脉络的深厚印记,但是旅顺的樱花节,因为增加了很多文创的产品和项目,而变得更加生动,有亲切感。
有“网红”潜质,这是此行从媒体老总到普通记者的普遍感受。在他们看来,旅顺樱花节元素比较多元化,在传播上有非常好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报社、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做轻松活泼的推送,让更多的人知道旅顺樱花节。”林城晚报执行总编辑齐永录表示,虽然他所在的黑龙江伊春市此刻也已经山花烂漫,但是与大连的樱花季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异,融入了文创元素的大连樱花季更让人难忘。
而在二〇三樱花园里走了一圈下来,沈阳晚报旅游项目负责人柳云龙已经在用手机跟报社汇报此行的收获。“以前我们对大连旅游的印象就是大海、星海广场、海洋世界、金石滩,大连晚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了解大连旅游的渠道。”柳云龙告诉记者,虽然常年报道旅游,但是大连樱花季这么好的旅游资源,此前作为同省媒体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已经开始计划,赶在今年的樱花季里,带着沈阳的读者到大连好好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大连旅游。”
从“樱花节”到“樱花经济”
大连这张新名片如何做得更精致
在与大连一海之隔的日本,樱花季已过大半,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樱花却为日本带去了惊人的价值。刚刚出炉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樱花季预计有6300万的游客去日本赏樱,为日本旅游业带来的直接消费高达30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2亿元。
大连的“樱花经济”,能否壮大,比肩日本樱花季?这是此行众多媒体人思考的话题。在他们看来,从客观上说,大连的樱花种植规模虽然没有日本那么大,但是作为中国东北最具春季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只不过,从“樱花节”到“樱花经济”,旅顺的这张樱花名片,还可以做得更精致。
赏花好去处
→
“比如,日本每年都会发布樱花盛开的预告,按照预测的花期,帮游客制定好攻略,甚至把详细的说明发给每家相关的旅行社,海外的旅行社也不放过。”“日本旅游部门是通过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全方位推介樱花季”“推出了大量关于樱花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在创造了销售额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品牌传播”……媒体老总们各抒己见,他们认为,加大对旅顺樱花季花期的预测、线路制定及推广,加大文创产品的设计销售,都是大连樱花节未来比肩日本樱花季的可能。“大连的樱花节赏夜樱这个点,非常有利于传播。”陆辉表示,在他看来,除了上述的建议之外,放大大连樱花节的特点非常重要。
“一般东北人去一趟日本看樱花的花费可能要在五六千元甚至更高,但是如果大连可以拦截这部分客流,对于消费者来说,费用也会大大降低。”柳云龙说,这就是大连旅顺樱花节的市场所在,也因如此,大连的“樱花经济”值得期待。
文字:大连晚报记者孙霞 徐婷
图片:大连晚报记者高强
编辑:湘烨
美编:王蕊
校对:魏红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大连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大连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