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带中老年人旅行的一些经验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20



作者:肥肥猫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01-

中短途(600公里以内)尽可能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行


因为不停换乘交通工具对老年人来说其实是相当疲惫和需要耗散精力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各种安检升级,机场火车都要提前到,拖着行李,还要各种排队,相当折腾。


而自驾游只要让他们从家门口跨上车就已经完成一大半,之后坐在车里继续睡就好了,完全避开舟车劳顿的影响。对于脾气比较糟糕的老人(很多),或者有一些不良习惯的老人(抽烟,爱插队),不需要和大型交通枢纽打交道还可以极大减少他们和外界发生矛盾的机会。

 


-02-

尽可能选大车


如果还要带孩子的话就需要较大的第三排乘坐空间,方便孩子休息。老年人普遍事儿多,血糖低了马上要吃东西,所以车要有足够的储物位置放些小零食什么的。


至于晕车问题,主要是身体感受到的加速度和眼睛感受到的不一致所导致,车窗不贴黑膜+全景大天窗可以有效缓解motion sick。上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教老人自己调座位,类似的事他们有时候会不好意思问,但是小的细节会影响他们的舒适度。

 


-03-

出游最重要的是节奏把控


老人出游经验普遍没有年轻人丰富,所以难得有小辈带着出去玩是一年里比较稀奇的事情,心态有点像小学生春游。如果火车是中午或者下午,他们会从早上就开始心神不宁,这也是自驾游的另一个好处——不需要迁就交通工具的时间,什么时候想走再走,这能让老人能安心睡懒觉,安心吃早饭。



但也不能把节奏放的太慢,上一代人普遍热衷打卡式旅行,你把节奏放慢成在沙滩上躺一整天肯定要挨骂。也不能太随性,像迷路绕道、饥一顿饱一顿、看到不错的地方就随意去暴走这种事情,年轻人觉得也是旅行乐趣的一部分。但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会觉得浪费时间和体力,心理上也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04-

不要高估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尤其在吃这件事情上


不要想当然为他们选一些口味奇特但有“当地特色”的馆子,他们没我们年轻人对这些东西那么热衷。我以前也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到了异国他乡非要找白粥包子炒青菜,其实那些就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见识没有年轻人广博,对熟悉的东西有强烈的需求感。


在境内带老人旅游的话,吃饭的最佳方案是实惠的家常菜+ 加点一两个当地特色菜。尽可能选择大饭店而不是村野特色小店,因为饭店还能解决老人途中上厕所的问题,鉴于中国公共卫生间以蹲位为主,选择高档一点的餐馆会比较有具备马桶的可能。

 


-05-

酒店同理,不要选花里胡哨的设计酒店


不要选小众文艺的民宿,尤其不要一进门浴缸就在卧室中央里的那种奇奇怪怪的酒店。选最保守的——热闹地区有星级的老式酒店最合适。



选在热闹地段可以增加夜晚的步行活动内容,遇到有什么需要的东西也可以在附近的超市便利店随时补充,你住在荒郊山谷景色是不错,但会让他们少了很多步行瞎逛的乐趣。至于酒店本身5星还是4星,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可能唯一的区别是晚上的噪音。

 


-06-

尊重他们的偏好


有很多在我们看来落后的观念和审美,没必要去纠正他们,做小辈的扮演好一个为开心买单的角色就好。尽管很多名胜古迹在你看来就那么回事,但如果他们想去,就带他们看看,因为你再来这个城市的机会还很多,有的是机会去那些你认为真正值得去的地方,但对老人来说这就是唯一一次。



就算只是开车走马观花开过景点外面看一眼他们也会觉得这地方来过了(全景大天窗的好处再次体现)。而且对他们来说,名胜古迹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和你一起度过的这一段时光,对他们来说是可以记很久的。

 


-07-

你要当起主心骨


在外面玩,老人之间容易相互埋怨,为避免这类不愉快,你要当起主心骨。像身份证、门票之类的东西一把统统收到你这里,一切全部由你包办,反而不容易出幺蛾子。


办事的时候先他们找个能坐下的地方等你,然后你再去问询办事,切忌七嘴八舌。至于买单就更是了,上一代人贫瘠年代烙印深,看什么都像是宰客,所以价格千万别让他们知道。我看有些人建议什么价格减一半再告诉他们,我觉得毫无必要,只要你说出个具体的数他们心里还是要算来算去,肉疼半天。最好一上来就霸道一点,出门在外一切费用一律不许问不许提,反倒太平了。

  

本文经肥肥猫的小酒馆(微信号:zhihufeifeimao)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南京的忧郁不是历史给的


每隔几个月,就有人提醒我买不起房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

发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秘密




阅读39171
旅行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