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些城市为何令人产生幻觉?

作者:利维坦 来源:利维坦 公众号
分享到:

04-24

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学现象,宗教圣地、艺术圣地往往让人产生妄想和幻觉。图源:Wikipedia


利维坦按:著名的巴勒斯坦历史学家纳兹米·朱贝(Nazmi al-Jubeh)博士说:“在耶路撒冷,不要问我真相的历史,若拿走虚构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无所有了。”这座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圣城承载了许多神迹和苦难,这也使得现代科学语境下难以解释的耶路撒冷综合征更添神秘色彩。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出现之前人们太无聊,所以先辈们都喜欢探究自己的内在世界而非外在世界。现代科学无疑打破了躯体这层屏障,使得我们对外部世界会更为关注。耶路撒冷综合征虽然还没有得到来自现代科学的解释,但从另一角度而来的阐述早已存在。



文/Jules Montague

译/远藤贤知

校对/何里活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408-paris-syndrome-when-travel-sparks-a-psychotic-state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远藤贤知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图源:Tara Tavi


2017年圣诞节,奥利弗·迈克菲(Oliver McAfee)本应早早回到家中过节。但事实上,自从2017年11月21日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来自英国北爱尔兰德罗莫尔的29岁园林设计师。


在他失踪之前,迈克菲曾经在以色列的以色列国家公路(Israel National Trail)上骑车旅行,他最后出现的位置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Negev Desert)中,靠近拉蒙大峡谷(Mitzpe Ramon)的城镇。失踪2个月后,他的自行车和帐篷被人们发现于不远处的一个背包客景点,拉蒙天坑(Ramon Crater)。此后,迈克菲的钱包、钥匙、平板电脑先后被其他游客发现,并陆续上交,这些物品就随机散落在道路两旁。


人们最后看到迈克菲的地点是路线西端的城镇,而他的帐篷、自行车被发现于路线东端附近的荒野中。图源:Google Map


媒体报道很快就提到了“耶路撒冷综合征”——这是一种暂时从现实脱离的非正常精神状态,往往与宗教体验联系在一起。受耶路撒冷综合征折磨的人往往变得多疑而偏执,他们看到或听到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并且对此神魂颠倒。有些案例中,这一病征的受害者最终失踪。


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来自以色列克弗肖尔精神健康中心的医生报告称,这一年他们发现了大约100名游客出现了耶路撒冷综合征,其中有40人的精神状态已经恶化到需要住院的程度,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基督徒,也有犹太人和少部分穆斯林。这些医生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指出,耶路撒冷综合征应该被视为某种精神病,他们还指出,这种病征的频发地点耶路撒冷让人们“从内心产生神圣、历史和天堂的感觉”。

(www.ncbi.nlm.nih.gov/pubmed/10789334)


文章指出,一些遭受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这类精神疾病的人,会因此偏执地开始进行他们妄想中的某种“神圣使命”。医生们还在文中描述了一位美国游客出现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他先是突然在家里开始举重训练,与此同时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旧约圣经》中的人物参孙(Samson)。接着,他来到以色列,并且固执地想要搬动犹太教胜迹哭墙的巨型石砖。警方控制住这名男子后,将他送往医院,并接受了医生们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终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回国。


在《旧约圣经》的故事中,上帝赐予参孙神力,他徒手击杀雄狮并只身与以色列的外敌非利士人争战周旋。油画作者为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图源:Wikipedia


然而,在更多的案例中,出现耶路撒冷综合征的人往往是没有精神病史的,就是在耶路撒冷这座城市中出现了精神异常。相比较而言,这种情况是少数——在过去的13年之中,在470位出现耶路撒冷综合征的游客中,有42人并无精神病史——但所有的案例在出现病征时,都让人始料不及。


“有时这些人会接受药物治疗,或者咨询治疗。

但是根据文章所称,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疗法,

只有‘让这些病人远离耶路撒冷以及圣城中的圣迹’。”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这些案例中当事人在到达耶路撒冷之后,起初变得执着于追求洁净、纯净,不停地洗澡,不停地剪手指甲、脚趾甲。他们往往会使用酒店的白色被单披在身上,当作古罗马时期人们穿的白色托加袍(Toga)。接着,他们可能会在大街上布道,在城市中的某处圣迹吟诵或者高唱赞美诗,这个过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有时这些人会接受药物治疗,或者咨询治疗——但是根据文章所称,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疗法,只有“让这些病人远离耶路撒冷以及圣城中的圣迹”。


2012年,一位名为罗纳德·霍吉(Ronald Hodge)的美国游客在耶路撒冷突然遭受病征折磨,相信上帝的声音不停地“穿透他的身体并给他指示”。最终,霍吉在当地精神医院接受治疗,状况稳定后回到美国,他的遭遇被一些媒体记录并报道出来。图源:Jerusalem World News


另外,这篇文章的作者还指出,这些出现病征的游客往往来自“极为虔诚的宗教家庭”,来到耶路撒冷之后,他们看到的是一座繁忙的商业化城市,可能会与自身潜意识中理想的圣城印象出现巨大反差,并因此引发这种病征。其中一位作者指出,这座城市可能是“一处引发群体妄想的温床”,鉴于几个世纪以来,不同信仰之间的领土争端所产生的“争执、密谋,以及妄想”都集中于这座城市。的确,一些史料显示,这一病征的案例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www.vice.com/en_us/article/ppqq89/messiah-hunt-v18n9)


至于奥利弗·迈克菲失踪一案中耶路撒冷综合征的可能性,迈克菲并不是到了耶路撒冷之后才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因为根据报道,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当迈克菲失踪后,他的兄弟从他留下的照片中发现了一些异常,并在采访中告诉媒体:“这些照片中的某些特征和迈克菲的性格不太相符,也许能说明他在当时的状态与平常不同。其中一张照片中,他的帐篷四周堆满了杂物和碎片,这一点根本不像他的习惯。


但不知为什么,在随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中,当在迈克菲的兄弟看到了更多的证据之后,他似乎又改变了想法,他对媒体说,他和家人们“日以继夜一遍遍观看照片,一遍遍查看行程,试图寻找异常,并且考虑到了任何可能与之相关的事件——但对于奥利弗来说,这真的可能只是一次非常普通的旅行”。

(www.telegraph.co.uk/news/2018/01/09/british-tourist-missing-southern-israeli-desert)


但是调查人员指出,在迈克菲失踪的地点,警方发现了一些压在石头下面的纸张,有些是从《圣经》上撕掉的书页,还有一些迈克菲手抄的经文,以及一些笔记表达自己已经和上帝取得了联系,根据一篇报导,甚至迈克菲还制作了一个临时的小礼拜堂(Chapel)——用自行车修理工具清理出来的一片圆形沙地。

(www.telegraph.co.uk/news/2018/01/15/british-tourist-missing-israeli-desert-left-trail-bible-pages)


调查人员认为迈克菲曾经在沙漠中清理出一片圆形沙地作为临时礼拜堂。图源:Telegraph


这是一段从监控录像中找到的画面,时间为2017年11月22日,调查人员认为画面中的人影可能是迈克菲,正在对着一座石柱跪拜。图源:Telegraph


在迈克菲失踪后,人们建立了一个脸书账号“帮忙找到奥利弗”(@helpusfindollie)。今年1月,这一账号发布了一条消息:“我一直在想,‘如果都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个账号还能写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奥利弗失踪一周年的那一天来了,又过去了,但真相似乎仍然还很遥远。”


正如耶路撒冷的精神科医生经常遇到耶路撒冷综合征的病例,佛罗伦萨的精神科医生也会遇到类似的病例,情况可能稍有不同。在这座城市,游客们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冲击之下,有可能陷入沉迷,并遭受另一种精神病征的折磨。


一位72岁的艺术家在参观维奇奥桥(Ponte Vecchio Bridge)的时候,刚刚过了几分钟,他就产生了妄想,坚信自己被国际航空公司监控了,而且认为自己的酒店房间正在被窃听。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40多岁的女性认为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中,斯特罗齐教礼拜堂里面的壁画人物突然对着自己指指点点,“当时我感觉到所有报纸都在写一些关于我的事情,所有电台都在谈论着一些关于我的事情,而且我走上街就会被人跟踪。”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27955/)


维奇奥桥建造于1345年,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桥梁,同时,在古代也是连接两岸乌菲兹宫、碧提王宫的走廊。图源:Pinterest


来自佛罗伦萨的精神病学家格拉齐拉·马格里尼(Graziella Magherini)记录并描述了1977年至1986年间,100多名旅客被送到圣玛丽亚纽瓦医院的游客出现的异常症状——心悸、盗汗、胸痛、拼写障碍,严重者出现了幻听、幻视、迷失方向的症状,甚至是短暂的精神错乱,或者无法辨别自己的身份,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些人甚至尝试破坏艺术品。马格里尼说:“如果满足一些条件,就可能突然爆发这种病征,比如易受影响的性格,比如长途旅行的疲惫,再加上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本身就集合了先贤的灵魂和厚重的历史。”她认为对于敏感的游客来说,这些因素单纯地压垮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马格里尼给这种病征起名叫“司汤达综合征”(Stendhal Syndrome),这个名字来自法国大作家司汤达,在1817年,这位作家来到佛罗伦萨,立刻沉迷在艺术氛围之中,并且描述自己每天都“上瘾一般地思考什么是崇高的美”,当他在某一天游历过圣十字大教堂并走出来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猛烈的心悸”。事后,这位作家回忆当时自己的感受是:“我体内的生命之泉干涸了,我一边走路一边害怕自己会摔倒在地。”


如今,所谓的司汤达综合征每年也不过发生两三次,但这样的事件总是发生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画廊中。去年年末,一名男子在观看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画作《春》(Primavera)的时候突然癫痫发作,相差没有多久,另一位游客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在盾牌上绘制的作品《美杜莎》(Medusa)前面昏倒。不久后,又出现一位参观者在波提切利的另一幅作品《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前面昏倒,乌菲兹画廊的馆长接受《意大利晚邮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虽然我无法做出诊断,但我知道当人们走进这样一家艺术馆的时候,一瞬间置身于充满杰作的空间,这对于来访者而言,无论对于其情绪还是心理,甚至是他们的生理,都可能构成一种压力。”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在盾牌上绘制的作品《美杜莎》。图源:Wikipedia


相比之下,人们也期待其他的城市能引发类似的综合征,但实际似乎事与愿违。日本游客就曾经提出过“巴黎综合征”(Paris syndrome)这一概念但是这些出现精神崩溃的日本游客并非出于感动,而是出于对巴黎的失望,因为现实中的这座城市与他们心目中的巴黎相差太远目前对于这种病征,已有63名病人的案例。当地人冷漠的表情,店员们的冷淡态度,以及随之引发的失望都造成了这些日本游客的崩溃。一家帮助日本家庭定居法国的移民机构的代表曾经向媒体解释说:“在日本的商店中,顾客就是王者,而巴黎的店员几乎不会用正眼看顾客。”


图源:Getty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上述的几种病征,真的是与耶路撒冷、佛罗伦萨、巴黎密切相关的吗?如果是这样,这些城市是否有必要对游客提前发出警告呢?


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游客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出动空中力量运送伤病进行救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精神科急诊”。更具体的数字是,在游客遇到的所有心理问题中,急性精神疾病发作的比例占据了20%——而且绝大多数发作的情况既不是发生在伯利恒圣诞教堂里,也没有发生在哭墙脚下,并没有那么戏剧化。


至于为什么疲惫的旅行者会被逼上心理崩溃的边缘,潜在的原因有很多。脱水、失眠、时差都与旅行中的精神问题有关,再加上服用安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或者在飞机上饮酒之后产生的不适,甚至问题有可能出自抗疟疾药物甲氟喹(Mefloquine)。飞行恐惧症的患病率在2.5%到6.5%之间,在游客群体中,潜在的重度焦虑患者可能占了60%之多。再加上机场安保引发的压力,博物馆外排长队带来的不愉快,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方便,如果恰好发生于一次个人期待已久的宗教朝圣之旅、文化之旅,一场心理风暴将不可避免。


在很多严重的案例中,游客在病征发作之前,很可能就已经罹患了某些精神病征,或者自身是某些精神疾病的潜在发病者,只不过在他们走进弗洛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之前还没有做过相关诊断。在马格里尼的研究中,超过半数的司汤达综合征受害者表示自己在发作前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不仅如此,《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评论员也指出:“我们不应该把耶路撒冷这座城市当作一个致病因素,因为游客心理问题的病因来自他们更早的经历。


尽管其中一种综合征以法国作家司汤达命名,但是这位作家的真实经历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警告,告诫我们正视这一类综合征的起因。在1817年司汤达游历弗洛伦萨期间,他每天都保持着详细记笔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中,大量充斥着对自己靴子太紧的平庸抱怨,然而日记对他在圣十字大教堂的经历只字未提,尽管他事后在出版的游记中宣称那个瞬间是自己“人生中最深奥的一次经历”,还说自己在当时“非常接近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


司汤达的画像。图源:Wikipedia


值得思考的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表现出剧烈的反应,是否能说明此人的地位、高妙、优越?或者,我们是否要相信人类历史中的杰出艺术作品的确能让人心理崩溃,还是选择相信是时差反应和艺术馆门口的长队让人心理崩溃?


大约在100年前,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美什么都不是

只是恐惧的开始,

那份恐惧让我们难以承受,

我们怀着敬畏侍奉两旁,

而它投下的蔑视毁灭了我们。

任何角度,都令人恐惧。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1923年。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进店 

阅读39209
举报0
关注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利维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利维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利维坦

微信号:liweitan2014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