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紧急提示:8类食物易过敏!好妈妈掌握最佳辅食改善策略。。。

作者:育儿宝典 来源:育儿宝典 公众号
分享到:

04-25

◆NO.1 淡水鱼生鱼片

  紧急提醒:淡水鱼生鱼片有肝吸虫 肝脏能长上万条虫子!

  广西零先生,常吃淡水鱼生鱼片,肝脏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它们就是通过生吃淡水鱼进入的!有病人肝脏有上万条虫子!但只要温度超90度,几秒钟肝吸虫就死亡。

芥末白酒也杀不死肝吸虫

  不少爱吃生鱼片的朋友认为,吃鱼生的时候喝点高度酒,蘸点芥末,再吃点大蒜,实在不行再加点醋。这样就能杀死寄生虫?不!行!肝吸虫幼虫有保护囊壁,生命力特别顽强,白酒芥末对它是毫无办法!

我国有超1200万人感染肝吸虫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超过1200万人感染肝吸虫,其中大多数分布在东南和东北的几个省份,因为这些地区的人们喜欢吃生鱼片。肝吸虫幼虫在肝脏胆管内会发育为成虫,数量可上万,可能引发癌症……淡水鱼生鱼片,别再吃了!

肝吸虫一年可产卵超过100万粒

  肝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肝脏里,雌雄同体自我繁殖,每天可以产1600到4000粒卵,一周产卵超过20000粒,一年产卵超过100万粒。肝吸虫在人体肝脏内最长可活三十年。淡水鱼生鱼片,你还敢吃吗?


(据央视新闻)

◆NO.2 小龙虾

  还记得去年夏天么?

  临安徐某5月初吃了顿小龙虾,两天后膝盖发肿,四肢无力,拉肚子,胃口变差,酱油尿。5月22日,呼吸衰竭,送进医院,上了呼吸机。医生确诊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天治疗费用要两三千元。据悉,每年5-8月都是这种病的高发期。

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三个原因

1、洗虾粉。

2、生长环境。

3、个人体质对小龙虾中的某种物质敏感。

  小龙虾只要经过正规处理,充分烧熟的,还是可以吃的,但不要吃头,建议用蒸的,不提倡煎炸。如果你得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请不要再吃小龙虾。

  此外,这样吃小龙虾当心“龙虾病” :

1、搭配不对:龙虾配啤酒,易过敏,还会让人体内的尿酸代谢增多引发痛风、结石等;

2、温度不对:麻辣小龙虾加冰饮,易引发急性肠胃炎;

3、体质不对:小龙虾是一种过敏源,过敏体质或有过敏性疾病的人要尽量与小龙虾保持距离。

小贴士:

1、如何鉴别死虾:小龙虾死后腐坏很快,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可能是死虾。

2、看颜色识别生熟:观察虾仁横截面颜色是否一致判断是否煮熟。

3、莫吃虾头毒素多:虾头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

◆NO.3 夜烧烤

看看下面三条新闻,烧烤也别多吃!

大四女生患胃癌 医生称与常熬夜吃烧烤关系大

  武汉某高校22岁的小丁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她上大学后便常常黑白颠倒:白天睡懒觉,晚上熬夜玩电脑。为减肥白天不吃饭,晚上吃烧烤。医生称:她的病与长期熬夜加上大量吃烧烤类食物关系很大。楚天都市报

宵夜爱吃烧烤爱喝啤酒 25岁小伙患上大肠癌

  25岁的小伙小林因反复腹痛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肠道内有一个鸡蛋大的肿块,诊断为早期大肠癌。原来,他从十几岁就喜欢宵夜,吃烧烤喝啤酒是家常便饭,饮食也偏辣、咸。医生提醒,患癌与他爱宵夜、饮食偏向麻辣、咸、油腻有关。

重庆一女孩鼠药中毒 疑因爱吃烧烤

  重庆酉阳19岁女孩小李爱吃烧烤。一天,她突然鼻子出血不止、身体出现瘀斑,一度病危。医院抢救发现,这名女孩为鼠药中毒,与她长期食用路边烧烤有关。医生说,一些不法商贩把一些死老鼠、死猫加工成烧烤“肉串”,人吃了之后有可能鼠药中毒。@新华视点


小贴士:

吃烧烤需注意↓↓↓

如何吃烧烤不长痘:

①烧烤前喝杯酸奶,或豆浆、黄豆芽汤,有助于预防上火。

②吃烤肉的同时,再挤些番茄酱、柠檬汁作为调料,可阻碍致癌物质的生成,降低烧烤热度。

③烧烤后可喝凉茶。将大蒜或柠檬压汁,倒入温水中洗脸,可减少皮脂分泌,清爽消炎,对暗疮有明显治疗效果。


◆NO.4 麻辣烫


“神水”一泡肉串鲜红 你还敢吃吗?

  去年夏天,浙江卫视记者在苏州与执法人员在一家不起眼的沿街商铺内亲眼目睹了鲜红肉串的“地下加工”过程,大批量的无证鸡胸肉被运到这里,经过“神水”浸泡立即变鲜肉,再卖给路边的小摊、麻辣烫!

  此前,浙江卫视还曾报道过麻辣烫行业"潜规则":在汤料中加泻立停。

  据浙江卫视报道,由于麻辣烫的锅使用时间久了,容易滋生大量细菌,此外食物当天往往难以卖光,储存后也易变质,商家为保证顾客不拉肚子,便将泻立停弄成粉末放到汤料中以保"万无一失"。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错过!!

阅读40199
举报0
关注育儿宝典微信号:yebd12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育儿宝典”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育儿宝典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育儿宝典

微信号:yebd12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