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年度最期待华语片,它会创造下一个票房奇迹吗?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4-24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永远倒在了珠峰8100米处,再也回不去了。他在出发前留下的那句话,成为了此后无数珠峰挑战者义无反顾的理由:“因为山就在那里(Because it is there)。”


乔治·马洛里


珠穆朗玛峰,8844米。山在那里,死神也在那里


在乔治·马洛里去世后的数十年间,珠穆朗玛峰就像一块磁石,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无望的浪漫主义者和野心勃勃的疯子前来挑战。直到1953年5月29日,人类终于首次征服珠峰。


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右)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左)是最早登上珠峰的人


当“不可能”被攻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渴望成为奇迹的缔造者,他们前赴后继地扑向这座雪山。登顶者与遇难者都在不断增加。有人说,当海拔超过8200米后,尸体就是路标


最有名的尸体路标是“绿靴子”,一位名叫Tsewang Paljor的印度登山者,他于1996年遇难,在登山途中若是看到他,说明海拔已至8500米


从1921年人类首次挑战珠峰到1959年成功登顶,再到登山商业化运作的今天,人类与珠峰 “相爱相杀”的这段漫长岁月,始终是掌声与眼泪并存的。


其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有些也被改编成了电影。而属于中国的珠峰故事,更是可歌可泣。在等待了整整59年后,“中国第一登峰队”的经历终于被搬上了大银幕,它就是电影[攀登者]


[攀登者]定档海报 9月30日上映


在此之前的珠峰题材电影,原型多是悲剧,还包括两次重大的珠峰山难事件



1996年,两支商业登山队在珠峰山脚展开了一场较量 — 由新西兰人罗布·霍尔领导的“冒险顾问”商业登山队,以及由美国人斯科特·费希尔组织的“疯狂山脉”商业登山队,同期跟随的还有来自中国台湾的登山爱好者和若干夏尔巴人。


1996年,“冒险顾问”登山队全体成员大合照


5月10日和11日,他们遭遇突发的雪暴,致使队伍中8遇难。


第二年,导演罗伯特·马克威治以这个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进入空气稀薄地带]。2015年,来自冰岛的导演巴塔萨·科马库同样根据这个故事,拍摄了电影[绝命海拔]。据悉他为这部电影筹备了十余年,只为尽可能真实地重现当年的悲壮瞬间。


电影[绝命海拔] 豆瓣 7.4 IMDb 7.1


2014年4月18日,人类攀登珠峰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了,那一次的雪崩夺走了16位夏尔巴人的性命。


夏尔巴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高山之上,他们生来就属于这里。随着“珠峰热”的到来,一些夏尔巴人为了养家糊口,成为职业的高山向导,帮助那些付费前来登山的人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想。


亲属和志愿者搬运雪崩遇难者遗体


这些夏尔巴人向导会与登山公司签下“生死状”,他们拿命去搏,负责把装备从一个营地运送到另一个营地。可到头来大部门的钱都进了登山公司的口袋。在遭遇了如此惨重的灾难后,他们的家属也只收到少得可怜的补偿。


纪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尼泊尔政府给遇害者家庭的补偿仅有四百美金


2015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导演詹妮弗·皮多姆将2014年的珠峰事故拍成了纪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镜头深入夏尔巴人的日常生活,让人真正认知了这个高山族群,并讲述了他们如何团结一致走出灾难阴影的过程。


纪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豆瓣 8.1 IMDb 7.7


我国首部珠峰题材的电影[喜马拉雅天梯]讲的是一个类似夏尔巴人的群体,镜头聚焦于珠峰山脚下的西藏登山学校。学校会提供专业的登山教育,培养高素质珠峰向导,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喜马拉雅天梯]:登山向导在登山学校进行日常训练


韩国电影[喜马拉雅]由黄政民主演,讲的是韩国登山运动员严弘吉的事迹,他一手推翻了安定的生活,毅然带领一支登山队伍来到珠峰8700米处,不为登顶,只为寻回挚友朴武宅的遗体。


[喜马拉雅] 豆瓣 7.2 IMDb 6.4


2018年的纪录片[珠峰清道夫](点击回顾)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珠峰。一支由9名美国登山者和20名夏尔巴人组成的分队前往海拔超过8000米的珠峰“死亡地带”,清理这里常年堆积的垃圾,有150具遇难者的尸体和超过100,000磅垃圾等着他们。


纪录片[珠峰清道夫] 豆瓣 9.0 IMDb 8.0


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为了恢复珠峰的生态平衡,也消除1.3亿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污染问题。这种现象自然与珠峰景区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脱不了干系。


今年2月份,西藏有关部门发布了通告,为集中清理垃圾和尸体,珠峰景区无限期关闭了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


纵观以上这些主流的珠峰题材电影,不难发现,影片更愿意去讲述的是挑战者们的悲壮史诗,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站在生者的角度向遇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哀思。


但是[攀登者]不同,因为它所要讲述的,是一次荡气回肠的成功登顶事件 — 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沿北坡征服珠峰



2016年9月19日凌晨,屈银华去世了,享年82岁


屈银华原本只是四川省的一个普通伐木工人,他自己肯定也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名字会被载入史册。


他是第一个越过珠峰北坳的人,也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第二台阶”的人,更是第一个沿北坡登上珠峰的人。


屈银华


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去采访,他还是会拿自己的“小脚”开玩笑,脑子里浮现的,是多年前那个被星空和山风困住的夜晚,他失去了自己的十个脚趾,命悬一线…


屈银华的十个脚趾在攀登珠峰的途中被冻掉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时局动荡,美苏冷战,中国正与尼泊尔商讨珠穆朗玛峰主权的归属问题。中国主张一人一半,可尼泊尔却嘲讽,“你们连珠峰都没上去过,凭什么一人一半”


于是,登顶珠峰上升到了事关国家荣辱的政治高度,它不再只是一个任务,更像一种使命。



1958年,苏联曾要求与中国组队,共同攀登珠峰。于是两国达成协议,我方赴苏联集训,苏方负责提供设备器材,最后在中国境内一同登山。


怎知到了1960年,苏联突然毁约,还把留在兰州的器材全部撤回。


当时主管此事的贺龙副总理下令:“人家不来了,那咱们就自己上。”报告打到上层,拨下来了70万美金,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带着钱和翻译,赶到瑞士采购器材。


队长史占春


1960年3月,中国珠峰登山队组建完毕,共有214人,其中包含一支192人的先遣队,他们负责把几千公斤的登山设备、食品和燃料先行运到位于海拔5400米、5900米和6400米处的三个高山营地。


按既定的计划,登山队要分四次行军完成登顶。


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宣誓


第一次行军,登山队行进至海拔6400米处,集体在红旗下宣誓,然后派遣侦察小队对北坳路线进行勘察,这是登顶过程中将要翻越的第一道难关。


第二次行军,登山队打通从北坳底部到顶端的“登山公路”,在海拔7007米处建立营地。


登山队队员进入珠峰北坳,运用云梯在竖着的“冰胡同”挺进


第三次行军的任务是侦察突击顶峰的路线。虽然任务顺利完成,在8500米处建立了突击营地,但过程中却遭遇了恶劣的暴雪天气,共有50多人被冻伤,损失了大半主力登山人员,其中就包括了队长史占春。


登山队于东绒布冰川区的冰塔旁休息


对于这支在冰天雪地苦熬了两个多月的登山队,此时算是到了真正考验意志的时候。时任前线总指挥的韩复东曾经考虑放弃本次登顶行动,明年再战。但最终还是决定,重新组织队伍,要不惜一切代价登顶


临危受命的登山分队由五个人组成,副队长许竞带队,再加王富洲、刘连满和贡布共四人任突击队员,负责登顶,屈银华作为运输人员帮突击队搬运辎重,跟随他们一起抵达8500米处的突击营地。


队伍组建完毕,即将迎来第四次行军,此时已是5月17日了。


x

可当他们到达突击营地后,更糟的情况出现了:两顶帐篷只剩下了一顶,锅碗瓢盆也都不见了,没法烧水做饭。


更要命的是,十筒氧气里,有两筒是空的。


由于物资紧缺,只好临时改变计划,登山分队由五人缩减至四人,体力不支的副队长许竞留在原地接应,屈银华顶上。队伍按原计划向“第二台阶”攀登。


“第二台阶”,下半部分岩石间有一条二十几米高的裂缝,剩下的是一段高约6米的峭壁其中红圈部分为屈银华砸进两枚冰锥的地方


“第二台阶”,正是阻断人类沿北坡登顶珠峰的天险。它高约30米,平均坡度80°,被认为“飞鸟也无法逾越”。此前外国登山队曾7次尝试沿北坡登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硬上自然是行不通的,屈银华一行人连试了几次,除了跌落,还是跌落。


看上去好像已无计可施了,中国登山队会和之前的失败者一样,成为又一支倒在北坡的队伍。


但是,还剩下最后一种办法没有试。


飞行员都知道,当战斗机用完所有子弹后,飞机本身就是那最后一颗子弹;同样的,在无可倚靠的珠峰,想要继续往上攀爬,运动员的的身体就必须成为那一道梯子


刘连满站了出来,他决定把国家的荣誉和全国人民的希望扛在自己的肩上。屈银华脱下自己的登山靴,踩在了刘连满的肩上,在岩壁上砸进冰锥,穿上保险绳。


这么做的代价就是,他的十个脚趾还有脚后跟的肉,全部被冻掉了。


刘连满,被称作珠峰“中国梯”


在“第二台阶”前,四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生命做筹码,上了死神的牌桌,他们赌赢了,可也筋疲力尽了。


“第二台阶”的这30米,他们足足用了5个多小时


在海拔8700米处,人梯刘连满累垮了,他们的食物和氧气也开始告急。其余三人只好把刘连满安置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并把仅剩的氧气和食物全都留给了他。


为了节省体力,他们卸下了身上的所有装备,只带了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尊领导人石膏像然后咬紧牙关,借助微弱星光,一寸一寸地摸黑前进。


携带的五星红旗和领导人石膏像


从8700米开始,他们三人花了10多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完了最后的一百米。到了5月25日的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环顾四周,发现除了深邃到发紫的夜空和冰冷到刺骨的山风,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他们的脚下,再也无路可走了。


在那一刻他们才确信,登顶成功了。


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


这注定是将被载入史册的一刻:人类首次沿北坡登顶珠峰


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一场看似胜负已分的残酷较量,硬生生地被这四名平均年龄24岁,成立时间不足2年的业余登山运动员给扭转了结局。


北京七万人集会,欢迎登山英雄回家


因为这一壮举,中国与尼泊尔的谈判也变得异常顺利,双方于1961年10月5日正式签署边界条约,宣布珠穆朗玛峰北坡主权归属中国


这一半的珠峰,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和刘连满拿命换回来的。



电影[攀登者]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刘小锋、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这是什么神仙阵容,说一句“华语片顶配”不过分吧?当然也只有好阵容,才能够配得上这样的一个好故事。


电影[攀登者]关机仪式


吴京和张译的 “红海战狼”组合实力毋庸置疑,免检;从[捉妖记]到[后来的我们]再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井柏然的演技在近几年也有着巨大的进步,逐渐完成了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过渡;胡歌转战大银幕也值得期待,在[你好,之华]中就曾有过惊艳的表演,首次担当主演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更是一举杀进第72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未来可期。


同时还有章子怡、成龙、王景春多位老戏骨的加持,想翻车都难,堪称年度最期待的华语电影了。


井柏然 & 胡歌


影片为了真实再现中国登山英雄们的这段往事,剧组特地来到西藏进行实地取景拍摄。主演们还冒着严寒在珠峰大本营过夜,体验登山队员生活。


主演吴京早在今年1月初就抵达岗什卡雪峰为接受为期半个月的极寒训练


吴京微博


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海拔5000多米,峰顶常年白雪皑皑。冻得吴京是鼻青脸肿,中间还曾因为膝盖问题不得不依靠轮椅活动,遭了不少罪,敬业精神展露无遗。



[攀登者]这部电影会充分展现人物的命运,有着丰满的细节,同时在视觉层面,也极富冲击力,试图以电影的镜头,去展现“生命的留痕”


主演吴京高原吸氧


可能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这部电影的“含京量”会不会超标,也有些人对吴京饰演的角色会有天然的反感。其实这样的偏见大可不必有。无论你怎么看待吴京,他对中国电影作出的贡献绝对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电影[攀登者]监制徐克与主演吴京


从砸锅卖铁也要拍的[战狼2],到自带资金进组的[流浪地球],吴京的选片神眼光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凭借两部电影个人票房破百亿,放眼中国,无人能出其左右。


电影[攀登者]主创大合影


所以,这一回的[攀登者],是否会再次创造票房奇迹呢?


咱们国庆见分晓。



影迷互动


你希望哪位民族英雄的事迹被拍成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40485
奇迹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