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有必要从心理分析角度审视吴谢宇案 | 光明网评论员

作者:光明网 来源:光明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26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4月26日)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之一恐怕就是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落网的消息了。在吴谢宇母亲尸体被发现后的两年时间里,吴谢宇作案的种种细节被逐渐披露出来。这些作案手法所展露的作案人的冷血、冷酷和冷静,与嫌疑人平日所展现的平和、平常和平静的面孔所形成的落差,让人顿生寒意,不禁悚然。

  

弑母案、弑父案,最近两年间或见诸媒体。但是,吴谢宇名字前缀的“北大”两个字,其履历中的“学霸”角色,都难免让人将这起悲剧的脉络搭放在教育上,由此拷问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在此,如果将人的社会化、生理以及心理发育与成熟、精神以及理智的培育和成长都归结为教育,那么,将吴谢宇人生悲剧归因教育也许不错。不过,这样的归因难免失之于简单。事实上,即使教育完美无缺,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完美无缺。而教育的缺欠和缺失,是否与某个或某些个案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让人陷入至见仁见智的无休争论中。因为争议各方都很容易从同一教育制度、体系及其内容中,甚至就在同一间教室里,各自找出支持自己的例证。

  

借助当代传播方式的扩散效应,吴谢宇案的细节已广为传播。弑母或弑父案与其他凶杀案所不同在于,这种犯罪首先冲击的是伦常规范。这些规范不仅仅是人类得以繁衍赓续的自然之基,也是所有生物通过传宗接代所展现出的自然之道,因而成为不可触犯的天道。正是为了维护这个天道,在许多社会的道德中,在许多国家的法律里,都为亲亲相隐留有合理与合法的空间。但是,亘古以来,几乎所有社会的道德和所有国家的法律,都对弑母或弑父的行为予以最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当然,严厉的道德谴责和严酷的法律惩罚都没能让弑母和弑父行为绝迹。近代以来,人们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思考一些典型的弑母或弑父的个案,以图从中找到悲剧的成因,并由此找出这些成因与社会因素的联系及其互动效应,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事前干预、提防或诊疗的方法。这样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就其针对性而言,尤其适合像吴谢宇这种非激情弑母行为的嫌疑人。以往的类似案件表明,在非激情条件下发生的弑母或弑父案的嫌疑人,大都具有心理病患。这些心理病患的形成,与患者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其所经历的特殊事件有关。

  

然而,这些弑母或弑父案嫌疑人的行为之所以难以提前介入或提防,正在于这些有心理疾患的行为人所面对的所谓特殊环境或所经历的特殊事件,即使为普通人所面对或经历,也不会导致与弑母或弑父案行为人相同的行为。像吴谢宇一样,许多弑母或弑父案行为人的日常行为并非不正常,而是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也是这种案件的可怕之处。从以往案例看,具有心理病患的人所为,其真正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得到清晰的答案。不过,去掉“北大”的前缀和“学霸”的冠词,从一个人的生长环境、成长史进行心理分析,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吴谢宇在16岁时其父逝世。据说,吴谢宇也很少甚至不愿提及父亲。但是,其父亲的影响却难以摆脱。早前有媒体报道称:“谢宇的四个姑姑中,三姑神志有些不正常,两个小姑则有严重的精神病——四姑至今住在精神病院,五姑20年前便已精神病一级残疾,需要由老人照看。只有大姑精神正常。”如此,吴谢宇的宿命与北大和学霸又有什么关系呢?




文章来源:光明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阅读39522
光明 评论员 
举报0
关注光明网微信号:gmw_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光明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光明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光明网

微信号:gmw_00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