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引爆市场的产品,都要经历这4步 | 充电

作者:创业邦 来源:创业邦 公众号
分享到:

04-27


「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旨在服务于繁忙都市下的职场白领、企业家、创投人士,成为该群体碎片化时代的充电站。


栏目以分享优秀书籍、电影、管理理论为主题,希望能够帮助你获取现学现用的足料干货、或是拓展视野的高倍望远镜、或是启迪人生的心灵药剂。

如何做好用户留存?如何把体验变成习惯?如何吸引到正确的人?


做一款产品是简单的,但做好一款产品却是很难的。


今天邦哥推荐的这本书,是由《模拟人生》设计者埃米·乔·金撰写的《产品游戏化》


正所谓 “生于拉新,死于留存”。很多产品在刚诞生的时候,往往都自带光环效应,吸引大量用户关注,但运营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销声匿迹,不了了之。只有极少数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并成功占领市场。


如何才能让产品留住用户甚至让用户上瘾?

 

产品游戏化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游戏的用户黏度和沉浸度向来都是最高的,不论是王者荣耀、吃鸡游戏还是开心消消乐,都会吸引用户一遍又一遍地打开界面然后享乐其中,甚至主动向身边的人进行推荐。

 

就单纯靠着卖道具以及卖皮肤,王者荣耀都能轻松日入过亿,这样的吸金能力如果没有强大的用户黏性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如果能在产品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借鉴游戏设计和运营的一些诀窍,发挥游戏的巨大力量,让用户像喜欢游戏一样爱上产品,那么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运用游戏化思维进行设计和运营,从而打造令人上瘾的产品?


一、精通路径:从用户到英雄

 

著名的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曾经研究了几乎所有国家的神话故事,发现各个国家的英雄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对于这些英雄故事的叙述都遵循着相似的路径。

 

坎贝尔将这条普通人成为英雄的必经之路归结为4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英雄之旅”。

 

所有成功的故事电影和游戏,都借鉴了英雄之旅的模型。

 

比如在玩一款游戏时,你获得了技能与知识,从而让自己能够直面更大的挑战,这就是典型的“英雄之旅”。

 

在产品设计术语中,你带领着用户踏上一条学习之路,这条路将在某种程度上改造他们。

 

你的用户是他们自己故事中的英雄——整个故事在他们的脑海中展开,叙述了通过使用你的产品他们会成为什么。

 

这就是产品设计要实现的用户精通路径。



第一阶段:发现

 

给别人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从来都是一锤子买卖。

 

你的产品体验都是从发现开始的——访客通过朋友、社交媒体或者广告听说了你的产品的那一刻,就是发现。

 

这也是对于产品的期待最开始形成的时刻,某个人要么被创意吸引,要么被价值主张吸引。

 

想让发现变得有效,极端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你的核心体验和价值主张,打造出清晰的信息传递机制。

 

你的目标是吸引到正确的人,并且过滤掉那些不适合、不需要或者不渴求你的产品的人。

 

你越知道你是为了谁在设计产品,你的“发现”信息传递机制就越能目标明确,用户获取渠道也就越有针对性。

 

第二阶段:启程

 

启程是访客转变成新用户的阶段。


要把启程理解为给新用户灌输理念,因为登录的用户渴望从产品体验中获取价值。

 

好的启程系统邀请他们进入,让他们对产品产生黏性,并且帮助他们熟悉情况。

 

你的启程应该采取怎样的形式,取决于你的产品、定位和目标。

 

在一个有效的启程系统里,你需要帮助用户获取知识,打造技能。它还设定了用户调性,让他们了解在产品里能得到什么。

 

新用户或许想知道:


产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我如何能够熟悉情况,并且开始获得价值?


在这里,有什么是我需要的?


我为什么要为它投入时间?


你的启程叙述应当回答上述问题。


第三阶段:习惯打造

 

怎么做才能把一种体验变成习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个问题是极度个性化的。

 

当一款游戏、应用和服务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击中我们的痛点,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且有合适的社会背景,我们就会成为它们的习惯性用户。

 

如何把一个新用户变成固定用户?那就是打造一种欲罢不能的习惯。

 

这或许包含理解升级、应对新挑战或者深化人际关系。

 

比如我们使用的微博,在工作间隙和睡前刷一刷,看一看关注领域或博主的最新动态,或者了解一下最新的八卦,既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增加和别人的谈资。

 

比如现在流行的短视频产品,无论是抖音、火山、快手都在不同的群体受到了追捧。


有的人从短视频应用中学到了某些技能,有些人获得了快乐,而作为内容生产者还获得了收益。

 

第四阶段:精通

 

我们知道获取能力和达到精通是一种深度而内在的奖赏。

 

同时我们也知道,精通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状态,要付出努力,也要自我蜕变。这也使它更有意义,更能给人以满足感。

 

我们都有一种欲望,就是能够在某些方面更加擅长,而游戏就能够开发这种欲望。

 

它给了我一种另类的、简化版的现实——一个微型世界,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探索边界,掌握规则,感知自己的技能在进阶。

 

要打造一套让人欲罢不能的精通系统,你需要背景、挑战和角色转换。

 

想一想《魔兽世界》,这款游戏进阶系统的驱动力并不在于分数、等级或里程碑,那些就好像房屋的框架,只是搭建脚手架的材料。

 

《魔兽世界》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你在给自己讲故事,以及你在游戏中培养出来的技能和关系,还因为你通过新角色获取的新技能、新场景和新挑战。

 

对于那些已经赢得新的力量与场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获得一个有挑战性的新角色更能驱动他前进的了。


二、学习闭环:为用户赋能

 

最成功的产品创新者在开始一项新产品时,总是先对产品的核心活动链进行打造、迭代和调试,这也就是我所谓的核心学习闭环。

 

学习闭环聚焦于赋能,即帮助你的用户更加擅长他所在乎的某种事物。


一个学习闭环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个可重复的、愉悦的活动,能被内部事件所触发。


驱动学习和打造技能的反馈。


通过再次使用产品时的触发事件获得进阶和进一步的投入。


1.关键点:可重复的、愉悦的活动

 

活动是最基本的单位。没有事情黏着用户去做,从长期来看用户就不会总回到你的产品中。

 

一个简单有效的学习闭环,是从可重复的、愉悦的活动开始的,这种活动与内在的条件性触发因素相关。

 

在你产品体验的核心里,就要找到令人愉悦的、可重复的活动。

 

在最早的产品原型里,或许没有进度标志或者社交反馈,但你会需要一些令人愉悦的、可重复的活动让用户去参与。

 

比如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可以看到有人玩的《开心消消乐》,规则很简单,把三个颜色相同的小动物连成一条直线,即可消除。

 

简单的玩法,配合各种特色道具,再加上时间和动作次数的限制,让用户玩起来就欲罢不能。



2.反馈让学习更有趣

 

当你开始打造一款游戏时,找到“趣点”通常就包括给出一些形式的简单反馈。

 

与进阶晋级相比,反馈更基本、更普遍。

 

游戏使用反馈闭环,网站和手机应用也使用。

 

在合适的时间产生合适的反馈,能让用户进入神奇的、行云流水般的状态。

 

比如英语学习应用《百词斩》,将背单词这个枯燥的行为变得有趣且可量化。

 

通过把单词每个字母形象化修改,再配合相关图片和语句环境,加上随时可监测的单词熟悉度和整体学习进度,让学英语这件事变得轻松起来。

 

再举一个非游戏的例子,SnapChat(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发展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闭环。

 

它能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反馈,也就是有多少人读了你的故事,并且这些人对于你的故事都读了百分之几。

 

这种反馈,加上SnapChat每天固定过滤给你的更新消息,以及消失的信息,创造了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产品体验。


 

3.进阶和投入紧紧黏住用户

 

一个强大的、设计良好的进阶系统能够提升用户的学习以及动力,让用户觉得在增进自己的技能时有更多乐趣,获得了更多回报。

 

进阶系统的打造者能够驱动用户对产品的黏性,并且增强用户体验。

 

活动和反馈一起黏住你的用户,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而投入是指,当你收集、获取、定制、赢得或打造某些你不想失去的东西时会发生什么。


触发事件是提醒用户回到你先前所投入的系统中。这些技术在一起,就会把用户拉回来,并且完成你的学习闭环。


举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腾讯QQ。

 

可以说QQ是80后和90后共同的记忆,“非主流”“火星文”“不是本人”都代表了那个年代。

 

多少年来大家都很在意QQ等级,4个星星变成1个月亮,4个月亮变成1个太阳,4个太阳变成1个皇冠。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转向了微信,但打开电脑还是会习惯性登录QQ。


 


近期,QQ上线了注销功能,一分钟就可以让QQ的所有记录消失,这引发了很多人情怀的爆发。

 

这就是进阶和投入让用户舍不得离开的最好案例。

 

当你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时,要问一问自己:怎样的反馈才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他们的核心活动?

 

比起游戏中常用的分数、徽章、等级和玩家积分榜等形式,其实反馈要比进阶系统更加重要。

 

反馈让你知道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把你黏在正在做的事情上。

 

想一想《我的世界》这款游戏。

 

从一开始,《我的世界》就有直观的视觉反馈,通过一块一块的积木,让你知道建造、破坏和开采的进度,类似于粗糙版的乐高套装。

 

你能够创造简单的结构,并且把某人叫到你的屏幕前,向他炫耀一番。

 

不显示进度条,不显示你的积分,也不显示你还有几条命,只是反馈。

 


在这个开发阶段,《我的世界》与其说是一款游戏,不如说是一段仿真演示,即让人欲罢不能的实时视觉反馈一直呈现给用户。

 

游戏开发者一直没有采用结构化的进阶系统,而进阶系统是许多爆款游戏所仰仗的利器之一,但《我的世界》依然成为风靡全球的爆款游戏。

 

三、社交矩阵:满足人类天生的炫耀心理


人是社会动物,是生活在意义之网中的。

 

人类天生就渴望社交,并在社交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和渴望。但凡是异常成功的产品,往往都会有非常出色的社交系统。

 

通过设计社交游戏的经验,埃米·乔·金总结出了用户在线环境中出现的4种社交行为:竞争、合作、探索和表达。

 

这 4 种行为可以作为产品社交功能设计的参考。

 

1.竞争

 

这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检验自己的已有技能,与别人相比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竞争者发现排名系统和零和机制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些结构能够反映他们的内心独白和第一人称视角。

 

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英勇,并且知道他们在一个团队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寻求精通、学习和通过良性竞争培养关系。


2.合作

 

这是一种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欲望。

 

合作者享受一起赢的感觉,他们喜欢建立关系,参与组织和团队,善于玩合作型游戏。

 

他们珍视团队精神,喜爱分享经验和建立关系。

 

3.探索

 

这是一种获取知识、探索边界、找到漏洞的欲望,并且知道规则可以掌控一个领域。

 

探索者喜欢在系统里翻找,并且探索系统里所有东西的来龙去脉。他们喜欢积累知识,炫耀知识。

 

探索者珍视准确的信息、聪明的设计和通过知识交换来培养关系。

 

他们或许会享受与其他人一起探索的感觉,但很多时候,探索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让人满意的、单打独斗的行为。

 

4.表达

 

这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欲望,以及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个性化、标记自己的符号、表达自己独特之处的渴望。

 

表达者会充分利用可以获得的工具,来制造一些让别人欣赏和效仿的东西。

 

他们珍视的是原创性的思维、创造力、勤奋以及个人风格。

 

他们热衷于定制背景、字体和虚拟化身。他们寻求的是地位、被认可和通过创造性的技巧获得的影响力。

 

5.社交行为矩阵

 

一旦你了解了核心用户群,就可以把社交行为矩阵当作一种分析工具。

 

是什么驱动着你的用户?他们的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怎样的品质强化了他们的个性,并且使他们产生了认同感?他们更倾向于竞争还是合作,热衷于自我表达还是探索?

 

这里有一些普遍的行为,可以用来与4个象限对照。

 

这些行为里,你的用户可以通过产品体验去采取哪些行为?匹配出来,你就能看到你的社交连接模式。



以知名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为例。

 

因为该平台有品类不断丰富的项目,Kickstarter对于探索者而言就是一个金矿,多层的投入结构使得通过几下点击就能实现合作。

 

你能够看到哪些朋友支持一个项目,但看不到他们为项目投入了多少钱,这就最大限度地缓和了竞争。


 

如果你已经做了一些用户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且对于用户的需求、习惯和目标有了更好的了解。

 

你和你的团队现在开始充实创意,制作原型。

 

用社交行为矩阵评价一下,你想要打造的东西和用户真正关心的东西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请从一张空白的社交行为矩阵图开始。


 

在一个色块中,写下在你的产品上能够采取怎样的社交行为,将这些行为放置在与各自相关度最高的矩阵中。

 

在另一个色块里,写下代表用户待满足需求和核心目的的社交行为,将这些行为也放置在相应的矩阵中。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模型能够提供终极答案。

 

把社交行为矩阵设想成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了解玩家的目标所在,并且运用它来聚焦你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或alpha测试中最重要的社交行为。

 

一旦你理解了社交行为矩阵的运作方式,就可以去修改它,从而让你的用户和产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容来源本文为中信出版社书籍《产品游戏化》读书笔记。创业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埃米•乔•金,《模拟人生》设计者。




福利时间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做好一款好产品的经验。邦哥今天的《产品游戏化》3本赠书,正是为你准备。



如何获得赠书?


1、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后台


2、留言区分享列举你喜欢的某款互联网产品,并说明理由


邦哥将筛选出3优质留言用户,分赠《产品游戏化》正版图书一本!邦哥会对获奖用户的留言加以回复,届时还请大家留意微信消息。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企业创投联盟”,ID:cvcbang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阅读39505
产品 
举报0
关注创业邦微信号:ichuangyeb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创业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创业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创业邦

微信号:ichuangyeb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