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同样是看电影,科研狗眼中的《流浪地球》竟然是这个样子?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26

大刘的《流浪地球》还是我初中的时候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看的(暴露年龄了,溜……)。虽然时间久远,但是大刘的文字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因此我对《流浪地球》电影还是满怀期待的。然而由于某个科研圈众所周知的原因(3月提交基金申请),等我终于去电影院打卡的时候,《流浪地球》已经上映将近一个月了。好在这并不影响我观影时的激动心情。


不得不说,改编后的《流浪地球》电影的精彩程度也如原著小说一般超出了我的想象!放映结束后我和朋友甚至恋恋不舍地看完了片尾,直到被保洁人员“请”出了影厅。真是不枉我这一个月各种屏蔽剧透内容,以至于北京第三区交通委那四句并不顺溜的口号突然走红的时候,我还在感叹今年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的宣传工作做得真好哇……


我jiao得可能是因为知道过年期间开车回家乡的人很多吧……郭帆导演是真的是很贴心了


你问为啥一个电影能让我激动成这样?要知道,在一个科研狗看来,《流浪地球》电影简直就是一个超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模板啊!(是的,我就是这么热爱工作。老板你看到了吗?)


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看官且待我细细道来。



《流浪地球》作为一个硬科幻,它和学术报告的任务是类似的,就是要用科学知识讲一个故事


什么,你并不觉得做学术报告是讲故事?


好吧!至少在生态学领域,一个好的学术报告应该是一个有趣故事的模样。举个栗子:一个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报告可能会说“气候干旱了很多树枯死了,我们得想办法救这些树,我来告诉你们我们是怎么帮助大家想办法的”;或者“害虫进化了杀虫剂不起作用了,但是需要杀灭这些害虫,我来告诉你我们做了什么工作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你看,这和《流浪地球》里“太阳挂了地球要遭殃了,我们得想办法逃走,我来告诉你我们如何帮助地球安全地脱离了太阳系”的情节是不是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呢?


不瞒你说,就连电影一开始用旁白模式简单粗暴地介绍故事背景的方法,都和学术报告如出一辙呢(笑)!


不过也有学术报告不用那么粗暴的开场方式。比如某学者在作美洲山杨枯死生理生态机制的研究报告时,先讲了他在乡间小路散步时看到路边的树枯死的故事 | USU Extension Forestry Youtube Channel


既然要讲故事,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观众理解并接受故事的设定。这就像你在看《西游记》时要接受神仙妖怪的设定,看《哈利·波特》时要接受魔法和神奇动物的设定,看宫斗片时要了解后宫等级制度的设定一样。


和一般文学创作不同的是,硬科幻和学术报告的设定是基于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的,所以不可以随意编造或修改。就算你想改,它们的观众也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严肃脸)!


从《流浪地球》的影评中感受一下死理性派的可怕!学术报告的观众大概率上是更爱死磕的一群人…… | 果壳网、知乎


对于一个硬科幻来说,想要不失去观众,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的设定(也就是与剧情相关的科学知识)准确地传递给他们。一个常规的学术报告的时长有限,大概是30分钟左右,所以它对时间和信息准确性的要求同样苛刻。


可是,真实的世界总是比虚构的故事更为复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背景设定讲清楚,还要让观众能很容易地接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在这一点上,硬科幻电影和学术报告的处理水平差距之大,简直堪比淘宝的卖家秀和买家秀。如果说硬科幻电影里的知识常常新奇有趣,让人脑洞大开;那么学术报告中的知识大多是晦涩难懂,让人频频犯困。


困困困困…… | Pixabay


《流浪地球》电影让我最惊喜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只用一个动图、一句话甚至一闪而过的镜头就把知识要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种高效的知识解读手法,正是很多学术报告所欠缺的。说到这里,作为一个热爱工作的科研狗,怎能不仔细盘一下《流浪地球》里值得学术报告借鉴的地方呢!



在我来看,《流浪地球》电影中第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把应该精简的地方做到了极致比如,影片开头刘启出门之前,镜头扫过了墙上G3逃生气囊的构造图。虽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已经对之后刘启多次利用气囊球让自己和家人转危为安的情节做足了交代。


一个学术报告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概念,如果不做介绍可能会对后续理解造成困难,但是一一解释下来又容易让听众忘记主线。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电影的手法,先辨别出必要但非重点的概念,然后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展示。具体是用什么方式,我就不细数了,大家各显神通吧~(看好你哦!


影片中的G3逃生气囊球


第二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帮助观众划重点硬科幻电影和学术报告的信息量通常很大,要让观众们在短时间里从中找到重点,是很消耗脑力的一件事情。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人类大脑有一个很有效的处理方法——“关键词强化”。


《流浪地球》电影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果看过电影,你一定会对“希望”、“星星”、“回家”、“两行泪”、“生死如常”等字眼印象非常深刻,也一定会记得韩朵朵的泡泡糖和李一一的骰子。根据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这类词汇和画面,观众很容易就能get到故事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当然,电影里“关键词强化”的方法看起来都很巧妙,我们这种萌新要掌握起来估计不是很容易。但是在做学术报告的时候,至少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那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毕竟看起来没什么剧情点的哄睡台词,说了三遍之后,也变得让人无法忘怀了……


第三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利用具体的数据配合生动的画面进行展示例如,刘启和朵朵刚到地表时,温度计显示的数字骤降到-84°C,配合地面上一副冰天雪地的景象,让观众能直观地体会到远离太阳这个热源后,地面环境真是适合做超低温冰箱啊!会变得多么恶劣!



此外,为了表现木星引力对地球上的影响程度之大,导演在让人工智能MOSS不断更新行星发动机组故障数量的同时,还展示了发动机熄火和地下城被毁的景象。类似的处理在电影里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挖掘。



和文字描述相比,数据给出的信息更准确,图片则能让人获得更直观的感受。电影中利用数据和图片配合讲解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在学术报告中尽量的用数据和图片来代替文字的话,不仅可以减轻口舌的负担,还能让讲解变得生动。所以说做实验的时候拍几张漂亮的照片很有必要(又找到了一个玩摄影的理由……)。


某学者在介绍美国山杨大面积枯死的情况时,展示了枯死森林的远景和近景,以及枯死森林的分布示意图和比率 | USU Extension Forestry Youtube Channel


第四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适当加入幽默的元素,这可是一个加分项。毕竟干货太多的话,大脑容易当机。偶尔说一两个笑话,不仅能帮助观众的大脑重新活跃起来,还能缓和紧张的气氛。《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太空舱里“Made in China”的标志、刘启那句“北京根本看不到星星”的吐槽、老何那张“天冷了,记得穿秋裤”的纸条以及“违规操作,扣三分”的语音提示等幽默元素,都让观众在跟随剧情之余会心一笑。在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有些报告人也会讲一两个笑话,只不过水平不够的话,会有冷场的风险。所以,还是建议大家量力而行。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Lenoard做学术报告时用一个笑话开场,不过一般人可能get不到笑点 | 《生活大爆炸》剧照


最后的最后,我要墙裂推荐一下电影中李一一和大家解释任务的那一段剧情。整个讲述简洁、精准又不失趣味性,示意动图配合得天衣无缝,仅用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清楚地解释了整个行动的所有步骤。简直可以说是集大成的案例!值得咱科研萌新们反复观摩学习。


而且我每次作完报告之后也很想像李一一那样无视举手的人(不是)


听我絮叨了这么久,你有没有像我一样越看《流浪地球》越像是一场128分钟时长的学术报告了呢?不说了,我要去再刷一遍《流浪地球》了。


那个,老板您看这能算工作开销吧?电影票能给报销吗?


作者:Liz

编辑:Yuki

本文首发于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喜欢别忘了点"在看"哟↘️

阅读39676
电影 地球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