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赠票福利】伊夫·克莱因:60年前,他创造了世界上最迷人的蓝

作者:VOGUE 来源:VOGUE 公众号
分享到:

04-28

伊夫·克莱因



颜色是内在的光,按理说它不应属于任何人,而是宇宙间最自由的能量。克莱因蓝(IKB,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是这个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拥有专利的颜色,它被一个人从宇宙中撷取,在仅有的34年生命里,燃烧出巨大的艺术能量,成为与安迪·沃霍、杜尚、博伊斯齐名的艺术家,他就是伊夫·克莱因。


出生在天空的襁褓里


十八岁的伊夫·克莱因正在跳舞


1947年的夏天,三名年轻人在法国尼斯的海滩上,想着“瓜分世界”。


大地与空气——其他两个人很快就有了选择。十九岁的伊夫·克莱因仰躺在海边,没能很快决定将这世界的何物据为己有。尼斯的海连接着天空,无垢的蓝盈满了克莱因的目及之处。他触摸着天空写下自己的名字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宣称这是他的领域,也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天空。


作品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他出生在这片天空的襁褓里,却不曾在这里长大。克莱因的父母都是画家,出生之后很快就离开了尼斯,一家人定居巴黎。他最初对艺术没有展现出多少兴趣,偶尔的创作也像指认天空那样,弥散在记忆里。克莱因创造了“单音—静默交响乐”:内容先是一段单音的独响,紧接着是一段持续的寂静,如此,作品便结束了。


罗兰·达辛登过往指挥《单音-静默交响乐》的演出现场。

摄影:Eric Michel。


《单音-静默交响乐》演出过程,动图截取自《蓝色时期的人体测学》。

来源:伊夫·克莱因文献库。


克莱因在西班牙旅行,1954


当时的克莱因热爱旅行,喜欢柔道,喜欢精神性的修炼。克莱因走过很多地方:在意大利阿西西,他第一次见到乔托的蓝色湿壁画;在伦敦,伊夫·克莱短暂停留,却做了很多事——精进自己的柔道,顺便在一位制框师傅的门下当学徒,学会了一种镀金工艺,还画了几幅单色画;离开伦敦,他混迹在爱尔兰马术俱乐部,甚至他还去当时的德国法占区服役了一段时间。


柔道训练(Koishiki-no-kata), 1953


柔道、零星的创作和对精神性无限的探究,几乎陪伴了他的整个旅程。在马德里的柔道馆得到教练职位后,他动身遥远的东方,进入日本最权威的柔道学校——东京讲道馆学习,并在15个月的学习里取得了黑带四段,是馆内授予欧洲人的最高段位。柔道对于克莱因的有趣之处在于,他从摔法中了解到“悬浮”的方式。


只是在彼时欧洲战后的氛围里,来自轴心国的文化依然处在被怀疑的状态,伊夫·克莱因的柔道工作变得逐渐艰难。


浸润克莱因蓝的一生


感受灵魂,没有解释,没有言语,并描绘出这种情况 ——我相信,这是导致我画单色画的原因。

--伊夫·克莱因


1955年,伊夫·克莱因带着自己的第一幅单色画申请参展仅展出抽象艺术的“新现实主义沙龙”。在题为“色彩宇宙的表达,铅橙色”的绘画中,他将偏暗的橙色颜料均匀地涂在长方形木板上,并署上了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和日期“YK,1955年5月”。然而,这幅画被沙龙评委会拒绝了。作为入选的条件,评委们要求克莱因在画面中至少再加一个点、一条线或是一小块其他的颜色。但克莱因显然不会同意。


伊夫·克莱因与Jean Tinguely ,1958


从1954年开始,Yves Klein就在制作单色的图像画作。单色画总是能漫出边界,不似线条一般条条框框。他在研究各种颜色的单色后,发现自己更偏好于群青蓝色。他认为这种饱和度极高的蓝色是“表达蓝色的最佳途径”。


为了“纯粹状态中的图像敏感性”,无论在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上,克莱因对纯颜料和无光泽,易挥发,难以捉摸和易碎的粉末非常着迷。在尝试了几种传统的粘合剂配方之后,1956年,Yves Klein请求他的朋友和色彩经销商Eddard Adam找到一种可以给予群青蓝色更多深度的配方。


“起初什么都没有,而后是深不见底的空,再后来是蓝色的深渊。”

——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


无题蓝色单色画(Untitled Blue Monochrome)


最终,克莱因成功了。未名单色蓝(IKB 81)是其首款蓝色单色画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巨大的横向尺寸,其所带来的震撼,如同将观者包围在了这片“克莱因蓝”中。尼斯的海与天空被带到这里,克莱因在意大利米兰的阿波利奈尔画廊举办了名为“单色命题:蓝色时期”的展览,展出了11幅单色画,都使用了群青色,作品的尺寸也完全相同(78厘米×56厘米)。每幅画用托架悬挂在离墙20厘米的位置,浸染着画廊局促的空间。


无题蓝色单色画(Untitled Blue Monochrome)


乍一眼看我们看不到任何东西。没有形状,没有点和线,只有蓝色。如此强烈的、纯粹的蓝色。


这幅画选用了一种细织棉布,将一种牛奶覆盖在棉布表面,然后用力搅动颜料,迅速画到画布上,这样使颜色的效果一致。


当我们走进一些,能看到画面上的纹理,它好像是运动的。这一秒还是退到远处看到的天空,下一秒又像海浪翻腾过来,要将人吞没。


正因为它除了蓝色以外什么也没有,于是在它面前我们能想象一切。我们可以跳进这个蓝色的虚空里,为整个世界着色。


“蓝色是天空,是水,是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

--伊夫·克莱因


伊夫·克莱因与Rotraut Uecker的婚礼, 1962年


相同的展览被带到巴黎时,克莱因在展览开幕式上放飞了1001只蓝色气球,称之为一件“空气静力学雕塑”。克莱因蓝还被他带到了自己的婚礼上,婚礼庆典的每一个细节都由克莱因精心设计。巴黎圆顶餐厅的婚礼派对上,克莱因还为每位宾客准备了一杯蓝色鸡尾酒。


此外,为了避免笔刷在画面中留下的痕迹,海绵也成了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的重要角色,这种能容纳水与空气的媒介,自然也是蓝色的美好载体。


伊夫·克莱因在公寓的午餐,用海绵绘制的克莱因蓝画作挂在身后的墙上


“我在工作室工作的时候,有时会使用海绵。很显然,它们会很快就变成蓝色!有一天,我意识到海绵上蓝色的美,这使它一下子成为了我的素材。正是这种海绵非凡的吸收能力吸引了我。”


“得益于海绵这种鲜活的野生物质,我将能描绘出看过我单色画的人的样子。(他们)看着,(他们)在我画中的蓝色里徜徉,像海绵般完全浸润在绘画的情感之中。”


它们不规则的表面以及黑暗的空洞更加突出了色彩的强度。八块海绵就这样,像是融化在了这一片深蓝之中......


人体测量学(Untitled Anthropometry)


1958年Robert Godet公寓里“活画笔”第一次亮相


而更惊异于世人的绘制方法,便是克莱因的“活画笔”。在巴黎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伊夫·克莱因展出了他的“蓝色时期的人体测量学”。伴随着由克莱因指挥的“单音交响乐”,三个被艺术家称为“活画笔”的裸体女模特全身涂满克莱因蓝颜料,用身体在铺于墙面或地板的纸上作画。在场的见证者将这一先锋性的举动视作“开创了人体测量的新时代”。

《单音-静默交响乐》演出过程,图片截取自《蓝色时期的人体测量学》。

来源:伊夫·克莱因文献库。


超越一切维度的灵魂


伊夫·克莱因与蓝色地球雕塑,1961年


在伊夫·克莱因指认天空属于自己后的第十年,他宣称整个地球是蓝色的——他创造了一个蓝色浮雕地球地球仪.K.B。并将其悬浮在其基部和轴外的空间中,以便更好地思考它。当时,加加林的火箭还没有升空,无人知晓太空中的地球是怎样的。伊夫·克莱因认为太空是他的领域,虽然那里是天空的背面,作为一个血肉之躯,他可以凭借灵魂的力量去那里。


伊夫·克莱因在自己用做成雕塑前,这些镂空带风孔的海绵还形似陨石


很少有人意识到,人类到太空的距离只需要开车几个小时。


克莱因他把一块涂有蓝色颜料的画布固定在自己的雪铁龙汽车顶上,从巴黎一直开到了滨海卡涅,画布因此经受了风吹雨淋,并沾染了灰尘。在行程结束时,这幅画已变得斑驳不堪。

这是他 “宇宙起源”系列的第一件作品,这一系列意在记录自然运动留下的种种形态,捕捉存在于万物的宇宙能量。


跃入虚空(Leap into the Void )


克莱因是最早思考宇宙能量的艺术家之一,最具说服力的便是他著名的作品《跃入虚空》:克莱因站在一个亭楼入口处的柱子上,面朝天空,双臂先是交叉于胸前,而后张开纵身一跃。他看起来并不像坠落,反而是要起飞的样子。这是信念的一跃,冲向克莱因称之为“虚空”的形而上空间王国。这个场景成为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艺术事件之一。


1962年6月16日,伊夫·克莱因第三次心脏病病发,在家中猝然死亡。就在前两次心脏病病发时,克莱因向朋友倾诉道:“我(死后)将进入世界上最大的工作室,而且我只会做无形的工作。”他对死亡没有任何的恐惧,将自己的一声完全贡献给了艺术创作。他的生平毫无秘密,只有无人知晓的精神能量存在于作品里,消弭宇宙,无处不在。


伊夫·克莱因在“Monochrome und Feuer”展览开幕式期间被海绵雕塑所包围,1961年,Haus Lange博物馆


“我的艺术将不会只属于一个时代,不会比所有伟大的经典更加局限于它们自己诞生的时代,因为,和那些艺术家一样,我最想要寻找的,是在我自己的创作中实现那种‘透明’,那种无限的‘虚空’,其中栖息着永久的、绝对的、超脱了一切维度的灵魂!”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2019-04-28 - 2019-07-2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伊夫·克莱因文献库

策 展 人:龚彦、李龙雨


VOGUE准备了10张,送给评论点赞数最高的前10位粉丝。门票将于5月6日前寄出。



编辑:朱凡Juvan

采访:Gerald


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伊夫·克莱因文献库



阅读38935
举报0
关注VOGUE微信号:vogue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OGUE”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OGUE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VOGUE

微信号:vogue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