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让孩子更自信?心理学家告诉你,从有限的选择做起

作者:哈哈儿童网 来源:哈哈儿童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29

童妈说:不少家长都羡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阳光,落落大方,其实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想要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这些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


文 | 凌想

本文转载自“凌想亲子心理”

(ID: lingxiang127)

1

学会自己做出选择


一天晚上,我出门遛圈,儿子让我帮他买包薯片。


我问他要哪种,土豆的还是玉米的。儿子有点犹豫:“都行。”我说:“别都行啊,你想吃哪种,确定一下。”他想了想,说:“那就买玉米的。”我说:“好。”


很日常的对话,不是吗?


但如果你看完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你就会明白,这样的日常对话里藏着的良苦用心。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选择”的实验,他们把养老院里的老人分成两组,以微妙的区别对待他们。


他们告诉A组的老人:


1. 你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是保持原样,还是怎么改动,都可以,请告诉工作人员你想怎么安排,我们会帮你做到。


2. 工作人员问老人:“是否想要一盆绿植?如果想要,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所有的老人都给自己选择了一种绿植。)工作人员告诉老人:“现在,这些绿植是你的了,请你照顾好它。”


3. 过两天我们要放一场电影,如果你想看的话,请选择是周四看还是周五看。


对B组的老人,他们是这么说的:


1. 我们希望你在房间里住得舒适,我们也将尽全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你们,比如房间的布置,我们都为你安排好了,希望你能满意。


2. (给每人发了一棵绿植)这些绿植就是你的了,工作人员会每天替你给绿植浇水并照顾它们。


3. 周四、周五我们会放一场电影,稍后会通知你安排在哪一天去看。


发现这其中的差别了吗?


A组老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而B组老人则是由养老院代他们做出大部分决策,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控制感。


每一天,都是这样的不同。三个星期后,心理学家对这些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A组老人感觉更快乐,也更富有活力,机敏性和社交能力明显高于B组老人。


这个结果也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观点:选择权、控制感和胜任感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乐观,更有责任感,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可以延缓衰老。


2

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这个实验是不是让你所有思考?最直接的启发,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已步入老年的父母。


我们通常认为孝敬父母,就是让他们不操心、少干活,跳跳舞、打打牌,“游手好闲”地颐养天年。


其实,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做,或者请他们为我们帮帮忙、出出主意,反倒对他们是有益的。


他们会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由此和社会发生更多的连接,这些都有助于延缓身体和心理上的衰老。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实验中,对待B组老人的做法,是不是像极了父母对孩子的做法?


事无巨细,大到上什么兴趣班,小到几点睡觉、选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往往都是我们给孩子安排好了,他只需要接受就行。


结果呢?孩子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控制权,就会有挫败感,要么不配合,要么投降顺从——不管哪种,都会导致层出不穷的问题。


对选择权和掌控感的需要是每个人的天性“我”选择,我的生活“我”做主——如果主语不是“我”了,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当孩子的问题让我们感到焦头烂额,不知所措,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让他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段日常对话。


橙子是个随和的孩子,习惯于说“随便,都行”,在和同伴的相处中,也是经常处于跟从的角色。


这和我们之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我会在很多事情上尽量让他自己做选择,尊重他的意见。每次橙子说“随便,都行”的时候,我都会让他确认一下,到底想选择哪个。


让他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练习自己做决定,明确自己的心意。


3

选择也有大学问


然而,并不是说给孩子的选择越多越好,这里面也大有学问。


心理学家做过另一个实验。让AB两组被测试者选择买哪种巧克力。A组在6种巧克力里做选择,B组在24—30种巧克力里做选择。


结果显示,最终,A组想买巧克力的人数比B组多了10倍。B组因为选择太多,无法取舍,反而造成了困扰,产生了挫败感。这个实验说明,比起太多的选择,有限的选择更能带来积极的效果,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也会更加满意


运用到教育上,就是要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这一点我很有体会。


一天晚上,儿子玩得正嗨,眼看九点半了,还不想去洗漱。


我催了一遍又一遍:“赶紧去洗漱,都几点了,天天睡这么晚,明天早上又该喊困了……赶紧的!你听没听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


橙子有口无心地答应着,迟迟不行动,直到我发火吼他,才不情不愿去洗漱。相信这样的场景父母们再熟悉不过。


然而,那天发生的是另一个版本。我运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让他做有限的选择。


我说:“我知道你不愿意去洗漱,还想玩一会儿,同时,你是打算再玩5分钟去洗漱,还是玩10分钟再去洗漱?”


儿子想了想:“那我再玩9分钟吧。”


我立刻同意:“好的。”


9分钟一到,我提醒他。他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去洗漱了。


整个过程,我没有再费口舌。这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方法。我暗暗吃惊,有限的选择真的管用。


以往,是我帮他做决定,我来安排他的生活,几点睡觉,几点洗漱,他被动地接受或者抗拒。


这次,我把选择权给了他,他由此意识到,洗漱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没有再和我继续纠缠要不要洗漱的问题,而是开始思考怎么安排玩和洗漱这两件事,并自己做出了决定。


4

相信孩子能做好


给孩子“赋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积极主动、自信笃定、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通过一次次的选择,


  • 孩子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 孩子清楚了,有些事情哪怕不太想做,还是需要去完成,但他可以选择完成的时间和方式,让这个过程更愉快一些,他学会了灵活主动地去做事。

  • 孩子清楚了,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负责的,哪些是别人的事情,是他无法控制的,他就知道了边界和责任感。


就是这一点点的选择,造就了一个有担当、自信、积极主动的孩子。即使选择错了,也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撞一下南墙,就知道头有多疼了。


这样的人生体验,要比妈妈絮絮叨叨说一百遍管用得多。




人本主义认为:“自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假如一个人过去的生命体验都是“被动”参与的,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的,那么他就会感觉没有在做自己。


做自己很重要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后记里总结说:“什么是成功的一生?做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我深以为然。


做自己也很难。看看我们这些大人就知道了。


有多少人,人到中年,却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这一生为何而来。


迷茫,焦虑,随大流,又将这一切传递给下一代,妄图以己之“昏昏”让孩子“昭昭”。


所以,说来说去,你终归需要想清楚这两个问题:


你,希望孩子做自己吗?


你,相信孩子能做好吗?




本文作者系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博士在读,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只有1%的父母知道亲子旅行的真正意义

★夏校=夏令营?里面的门道真的多,8年经验来说说心得

★7部小而美纪录片让孩子彻底爱上科学

★遇到问题越挫越勇的孩子,思维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精彩微课推荐


《听故事学语文,语文能力训练100天》

由北大、人大等10多位专家学者

经过四个多月打造,5-12岁的小学生

设计了这个分级学习语文故事的104集音频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听故事学语文,100天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39556
如何 心理学家 
举报0
关注哈哈儿童网微信号:hahaertong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哈哈儿童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哈哈儿童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哈哈儿童网

微信号:hahaertong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