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感动!34位老师3年接力送教,大山里有了专业的“艺术第一课” | 星火联播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4-28




三年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34位专业的青年艺术老师先后来到麻城市,在石门畈小学和龟山镇矮桥小学两所山村小学支教,教授音乐和美术课程。他们接力送教,让大山里有了专业的“艺术第一课”。跟随教育小微,一起来读读他们的故事↓↓↓




34位老师3年接力

送艺术课进大山


“我们的手是不是会变魔术呀?来,我们给自己开朵花……”伴随悠扬的乐曲,一位女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做手指舞,一双双小手,依次变换成荷花、水草、蝴蝶等可爱形象,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快乐。这是在湖北麻城市三河口镇石门畈小学音乐教室里出现的一幕。

 

这位音乐老师叫刘理,是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音乐教研组组长。三年来,该校的34位专业的青年艺术老师先后来到麻城市,在石门畈小学和龟山镇矮桥小学两所山村小学支教,教授音乐和美术课程。山沟沟里的学校从此有了艺术课堂,山里娃娃开启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01

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山里娃阳光自信

 

“我是火车司机我骄不骄傲?”“骄傲!”孩子们齐声回答。在刘理的指挥下,全班同学踩着节拍,身体跟着音乐摇摆,最后还组成长龙,边唱边跳玩起了火车钻山洞……眼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场景,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在山村小学的课堂上,山里娃娃是如此自信阳光游刃有余。

 

在现场还看到,这间专业音乐教室也布置得很漂亮,有钢琴、大黑板、彩色板凳,还有一大幅充满想象力的墙画,它出自武昌实验小学一名学生之手。

 

下课后,孩子们纷纷围着刘理老师,“刘老师,下节课上什么呀?”这让送教十余次的刘理老师心酸了。其实,这是武昌实验小学送教行动结束后的一次老师回访。2016年2月,该校与矮桥小学、石门畈小学以艺术课为起点,开展全方位合作,到去年底结束共持续了三年。

 

武昌实验小学总校长张基广介绍,三年来,该校每月会各派两名艺术骨干去两所学校上课一周,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结合山村实际,会先派资深教师送教,每人至少连续去两周。


02

“第一课”曾遇尴尬

小提琴没人见过

 

石门畈小学地处偏远的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因为坐落在山顶,也被称为“风中的学校”。35岁的张怡是武昌实验小学首批选派的四名老师之一,她从武汉坐高铁转汽车,从麻城市再绕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石门畈小学。

 

对自己送教的“艺术第一课”,张怡作了准备,提前买了一堆彩纸给孩子们备用。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们不但没有用过彩纸,也都没有见过水彩笔、橡皮泥。当她请孩子们准备下节课工具时,教室里更是反应者寥寥,一阵尴尬。后来张怡才知道,该校学生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山上也没有文具店,去最近的镇子要走很远的山路。

 

从教20余年的邓志蓉老师是武昌区音乐学科带头人,三年前她来到矮桥小学送教时,给六年级学生准备的是一堂针对四年级的《小小音乐家》的课。没想到,课程设计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太难了。面对她的提问,孩子们显得非常茫然,经常鸦雀无声。当邓老师邀请孩子们一起模仿小提琴演奏动作时,发现孩子们连小提琴都没见过。她只能凭着教学经验,边讲边降低难度。



03

虽不知老师姓名

就是喜欢她的课

 


“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就像干渴的禾苗盼望春雨一般。”石门畈小学校长丁寿青介绍,三年前,全校有210名学生17位老师,没有一位专业的艺术课老师,“歌只能从电视里学、舞只能从电视里看……”

 

有了艺术老师后,大山似乎也灵动起来。每天大课间师生们都会集体跳操,在现场看到,伴着TFBOYS的 《加油!AMIGO》歌声,由师生自编的课间操节奏欢快,每个人都神采飞扬、热情无比。刘理老师介绍,课余时间她给孩子们排练舞蹈,短短三个月,孩子们音乐、舞蹈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我真为他们骄傲,我知道老师们不在的时候,他们就在心里跳。”

 

“同学们,只要你们把手洗白白的,老师就会回来看你们!”这是张怡老师和孩子们的约定。“每次到了周五,他们就问,张老师你是不是要走了?我看到他们刚玩过泥巴的小脏手,就跟他们做了这个约定。结果下次来他们就真的把手洗得很白,跑过来说,张老师你看,我们把手洗干净了,你是不是就不走了?”


矮桥小学六年级学生官飘镒,则偷偷把李老师三个字,刻在了班级照片墙上自己脑袋的位置。“我不知道教美术的李老师叫什么名字,反正就是喜欢她的课。”他说的是武汉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李玲老师。


04

睡大通铺上厕所困难

城里老师争相来吃苦

 

在矮桥小学看到,学校各项硬件建设现在基本成型。作为第一批来该校送教的老师,李玲说,三年前她和同事来的时候,学校并非这样。“当时是青砖房,校舍都很破旧,学校提前腾出了一间废弃的教室搭了两个铺,还在墙上糊了一些纸。”

 

李玲回忆,学校那时还是泥巴地,风一吹满身的灰,而且经常停电停水。最不习惯的就是上厕所了,唯一的公共茅坑在猪圈背后,里面卫生环境很糟糕。

 

邓志蓉则表示,她刚来的前两天,讲得口干舌燥都不敢喝水,怕来回上厕所。山里晚上又很潮湿,被子感觉湿漉漉的。

 

尽管条件艰苦,武昌实验小学的艺术老师们还是踊跃报名送教。邓志蓉2016年9月送教时,正值75岁的母亲手术住院,她只能让丈夫全程陪同,身为独生女的她在朋友圈写道:“亲爱的妈妈,原谅我不能陪伴。”

 

今年27岁的刘诗雨因为结婚怀孕耽搁,一直没有排上送教,为了赶上三年来的“最后一课”,还是哺乳期的她丢下不到一岁的孩子来到麻城……

 

三年里,武昌实验小学的艺术教师就这样一批批接过接力棒,克服重重工作生活困难,一路坚持下来。


孩子们的艺术灵感一拨就亮

 当地老师也受到了熏陶


送教播下千颗籽,山乡遍开艺术花。三年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一批批支教老师带着满腔热忱,从武汉奔赴麻城偏远的小学,如春风春雨,播撒艺术火种。谈及此次行动的意义,有老师感叹道:“孩子们的艺术细胞,犹如一盏灯,拨一拨就会很亮很亮!”


1

1

1

大山赋予教学灵感 
艺术课上就地取材


刘理老师第一次来到石门畈小学,就深深爱上了这所“风中的学校”。“这里处处有音乐,它是风声、是鸟鸣,是大山流淌不止的旋律。孩子们有音发不出的时候,我会推开教室窗户,让他们一起听春姑娘的风声,他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刘理动情地说,大山里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孩子们欣赏到美,眼神会发光。送教结束后,一有需要,刘理抽出私人时间也赶去。

 

天气好时,张怡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进山,摘果子、抓蝴蝶、采杜鹃。孩子们说,“我们平时都是这么玩的呀。”张怡就捡起各种树叶来考学生,让他们根据叶子的形状来联想,学生惊奇地喊道,“哇,原来大山里也有点、线、面啊!”

 

张怡问:“你们觉得树什么时候最美呢?”孩子们答道:“开花的时候。”“下雪的时候。”张怡说,“那我们就让枯萎的树枝开满花、裹满雪吧!”她拿出轻黏土,让孩子们创造作品。

 

然而,在把作品固定到展板时,师生们还是遇到了一点麻烦——手头上没有用来挂作品的麻绳,网购也只能送到山下镇上,时间也来不及。正着急时,当时的校长蔡珍明找来了一根粗草绳,“把它拆了就能搓出很多细绳!”

 

在矮桥小学见到,李玲老师正带着一群孩子,围坐在教室外的草坪上上美术课。面对老师的提问,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告诉老师自己如何用花瓣、树叶等在草地上拼出多彩的图案。“老师,我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通过想象,就可以变成我们手中的艺术品!”



1

2

1

因材施教效果良好 
老师自感收获巨大


“吴校长,我很想念矮桥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你们都可好!跟您汇报一下我离开以后的工作,这个月我接到了国培计划(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巡回讲学项目中示范课的任务,正因有矮桥小学上课的经验,才让我在这次示范课上知道如何跟县里的孩子上课,谢谢您对我的指导!”这条信息,是年轻的音乐老师杨莉去年11月14日发给矮桥小学校长吴炳文的,吴校长一直保留至今。

 

杨莉是去年6月第一次来矮桥小学送教的,最初她上课被吴校长不断“挑刺”。“我记得一连几天,吴校长都会来听我的课,每次课后都会和我提意见。比如他会直言不讳地说,孩子们基础很差,连乐谱都不认识,你这样讲他们跟不上节奏。”

 

如何温柔地打开孩子心扉?怎么更有感染力表现音乐情感?一步步地,杨莉在吴校长的不断“挑刺”中,找到了因材施教的感觉。“我回武汉后,脑海里仍重复着这段一对一盘课经历。第二次来支教时,我特意准备了《音乐之声》的课,课堂氛围一下就特别燃,吴校长听完也连连夸我,还替我张罗了一场公开示范课。”

 

杨莉深有感触,也非常珍惜这段支教经历。因为在大城市上课时,孩子们对音乐课习以为常,也不会特别当回事;但是在山村上课,一点点进步孩子们都能敏感体会到,“这给我极大的职业成就感。”


1

3

1

当地老师旁听学习
受到启发独立带课


有统计显示,湖北省内约八成乡村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配备不足,大量农村学校因急缺教师资源,而无法开设艺术课程。因此,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培养自己的艺术课老师特别重要。

 

三年来,龟山镇和三河口镇全体中小学分别派出跟岗学习培训的教师代表,前往矮桥小学和石门畈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听课,和支教老师们一起教研。上示范课时,经常还会有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旁听。对他们,城里的艺术老师们又钦佩又骄傲,评价说“能吃苦,又好学”。

 

90后的董航帆是当地的一名新机制教师,本来在小学里教数学和计算机。2016年,他第一次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一个大小伙不仅不敢开口,脚下还会发抖。在刘理老师悉心指导下,董航帆不仅学会了吹口琴、弹点简单的钢琴曲,因为表现突出,还被邀请去镇里的教学点交流指导。

 

石门畈中心小学副校长杨科元是一名全科教师,他说,“我之前代课教美术,总是让孩子们照着书画画。没想到,折纸、泼墨、临摹、手工制作都是美术课,只要能发挥想象力!”

 

矮桥小学徐爱红老师一直兼职带着该校音乐课,她笑着说,以前只能放歌给孩子听,让孩子们跟唱,唱不上去的时候我只能在一旁喊“唱上去、唱上去”。而现在,在旁听城里老师们的音乐课后,他才知道怎么教孩子们科学发声。


最大改变则是在思想观念上。以前,不少当地老师跟岗实习时,流露出“艺术课很高大上、乡村没有条件”这样的思想包袱。支教老师们就将课堂放在大山里、大自然中,让他们知道大山里上艺术课有城里比不了的优势,“哪怕是摘一朵寻常的杜鹃,教孩子们送给父母去表达一份美好情感,就是一堂很棒的课。”



1

4

1

艺术种子生根发芽
乡村盼望更多支持


3年送教,硕果累累。目前,石门畈小学已经有了自己合格的艺科教师团队,在葫芦丝演奏、经典诵读、美术作品活动中,将艺术的种子植入孩子心中。

 

三河口镇中心学校校长曾学文表示,“通过努力,本地艺术老师的素养提高了,学校也成为具有山区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相信爱艺术的老师多了,乡村孩子的艺术素养会更好。”

 

3年来,矮桥小学的文艺节目8次登上麻城市的舞台,开创了全市农村学校艺术展演的历史。该校吴炳文校长特意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素质培养贵有恒,弘德弘艺美言行。今朝恩师虽远去,期盼他日再山行。”他说,大到人员培训、器材,小到美术耗材,艺术课程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呼唤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支持乡村教育。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落后的教育。相比语数外等知识,乡村孩子最缺的就是艺术素养。”武昌实验小学总校长张基广更愿意用共享一词来表达这种合作,“城乡师生是平等的,我们不是自上而下的支教,我们的老师也在活动中得到了精神洗礼。虽然在这两所学校的送教结束了,但在更需要我们的其他地方,我们马上会开始新一轮的‘艺术第一课’。”

作者 |  肖杨、王琼、余娅文、曲严

来源 |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湖北省教育厅”提供

阅读39273
接力 专业 艺术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