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分辨假性词汇,假性阅读(干货)

作者:mike 来源:mike 公众号
分享到:

04-28

一直想写这个非常迷惑性的话题,但是又很真实。


先从听力词汇开始说起,估算听力词汇的量都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但凡能准确估计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词汇量。我们拿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会了这个单词呢?什么样的程度才叫看懂?by the way 反正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测评单词的软件。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看懂并吃透某一部动画或一套分级词汇量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比如孩子吃透牛津树,1-9级将近6000词汇量,打个折扣的话,已经很了不得,阅读质和量都得保证!


大量并不是盲目多读,分清主线材料和辅材料可以事半功倍。

1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下语言习得的情况下孩子的词汇量累积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能够自由运用

                                能理解出现在任何语境里的意思

                        能理解出现在语境里的意思

                 能猜出大概意思,但不确定

          见过但是不确定意思

    没有听过没见过


      在习得的过程中,名、动词用习得的方式可谓非常简单,因为足够直白,名词用图片解释,动词用动作,所以孩子看到即能懂,看懂即能用。习得的台阶可以分分钟登顶。但是对于其他一些无法直白理解的词汇,需要通过已知词汇结合画面再联系上下文猜测,我一直强调的问题,猜词的能力等同于阅读能力(就算猜不到,我们可以英英释义去解释这个词,再不行我们还可以查字典,查它的例句)。


    可真正在阅读的时候,总有些不确定,大部分家长会按耐不住去解释,或者问你知道这个意思吗?你给我翻译一下之类的这个过程和迫切的想知道孩子是否理解的心情,我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真要问请用“猜”不用“翻译”这个词,一听翻译我都有压力。最终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自我安慰,相信孩子听懂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只能静待花开。

2

           


我们来看一看解决这个问题的两套方案

一、翻译


翻译不翻译是问的最多的问题,答案依旧能不翻译尽量不翻译。


课堂上的时候要么不翻译,要不练习翻译,这个方法家庭阅读中同样受用,刻意的练习翻译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理解词汇出现在语境中的意思,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掌握了该词汇的一种用法,当词汇出现其他用法,表现出其他意思时,我们又需要一个确定的解释去翻译它。这一行为,大大的增加了学习量,原本一个单词,我们却要变成多个单词去背。如果说要累积1万个单词的意思及用法的话,那么起码这背诵量在5万左右,这个也是最有效的记忆词汇的方法,也在课堂上论证过。


一个词汇具有它的本意和衍生意思,在中文也有所体现,就比如“小意思”、“意思意思”、“什么意思”。要达到真正的把单词“拥有”并能理解单词出现在不同场景下不同的意思,而且还需要能自由应用,需要大量的知识背景辅助和迁移,这个需要刻意的练习,有意为之才行。


二、场景累积


当我们不是很确定一个词汇或者句子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不同场景里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比如:上周讲的一本故事里就围绕一个单词进行:note,主人公一直围绕“便签”去找线索,但是到才明白一直找的线索其实是“音符”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意思。这种让语言回归到语境中的做法看起来很难,但是却最科学实用。


当我们在给孩子场景累积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弃掉自己原先的那一套学习理念和想法,真正回归到语言本身去重新认识语言,当你真正进入绘本学习的时候,发现又掌握了一门语言,而不是以前的死记硬背,做题等。

3

           


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又一门新的词汇:边缘词汇 。在这一台阶中,词汇量也出现了更多的定义。缺乏平级大量的阅读,我们可以将大部分孩子掌握的词汇称之为“假性词汇”【能理解出现在部分句子里的意思】


边缘词汇并不影响孩子对全局的理解,但是单个拎出来孩子却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can was could the 等这些词。

      

能猜出大概意思,但不确定能理解出现在语境里的意思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假性词汇,其实仅仅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但是“能理解出现在语境里的意思”却经常被我们误解成是孩子的词汇量。孩子对词汇的理解仅仅是出现在一个或者多个既定的场景或者用法中。这单词一旦出现在其他地方,孩子就不认识了。


说完”假性词汇“的同时,需要再强调一下”假性阅读“


假性阅读发生的几率非常的高,什么是假性阅读?就是读下来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就是读下来不知道什么意思,一问三不知,也没有反馈,这个很可怕的,虚虚实实的。可能就是自然拼读学的太好了,只着重于“拼”而忘了自己其实在“读”,这个孩子当然不知道,解决办法还是得从听开始,听读结合,场景相连。


假性阅读虚虚实实,一部分是为了读而读

假性词汇是并没有完全 拥有” 一个单词,孩子只能理解该单词出现在一个或者几个情况下的意思,但是一旦出现在其他地方,孩子就能理解了。


  

                                

能理解出现在任何语境里的意思能够自由运用可以称之为拥有”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真正成为孩子的词汇量。

4

           


因此当我们这样去看待词汇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所谓的几千词汇量薄弱至极。比如读完牛津树1-9级,保守估计的词汇量是3000左右,即使现在大量接触了其他动画和节目,各种绘本,并不是数字越漂亮孩子的词汇量越丰富。在词汇测试的时候留一个保守的余地,打个折扣可能才是孩子的真实词汇。


假性词汇是孩子理解能力的标志,同样词汇量(这里指拥有” 一个单词的词汇量)水平下,词汇量以外的假性词汇边缘词汇越多,孩子涉猎越广泛,词汇量增长越快,学习能力越强,理解能力也越强。


延伸阅读DISCOVERY

深入解析培生、海尼曼、牛津阅读树、斯伯恩图书馆四套分级阅读教材到底怎么选?技术攻略帖


3-5岁磨耳朵资源大集合--音频篇

阅读39503
如何 阅读 干货 
举报0
关注mike微信号:HappyEnglish_02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mike”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mike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mike

微信号:HappyEnglish_02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