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策略】从行业维度看贸易摩擦免疫性 ——基于增加值框架的分析

作者:市值管理俱乐部 来源:市值管理俱乐部 公众号
分享到:

05-09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如有好的文 章、建议,请发至微信号szglclulgm359@163.com

【策略】从行业维度看贸易摩擦免疫性 ——基于增加值框架的分析

来源:XYSTRATEGY


【兴证策略推荐阅读理由】本文是2018年7月10日兴证策略发布的一篇深度报告《从行业维度看贸易摩擦免疫性——基于增加值框架的分析》,从经济基本面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对贸易摩擦的免疫力。研究发现:(1)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贸易摩擦免疫力。从历史维度来看,内需在中国宏观增加值构成中重要性增强,出口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出现趋势性下降。从横截面维度来看,2016年增加值中内需贡献超过82%;(2)内需增加值占比超过90%的行业对贸易摩擦有强免疫性特征。建筑、公共管理与国防、社会保障、健康及社会工作、教育、房地产活动和邮政与电信等行业对内需的依赖超过90%;(3)对出口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增加值依赖较大的行业对贸易摩擦的免疫性比较弱。中国依赖出口的行业是纺织及纺织品、皮革与制鞋、电器及光学设备和未列入其他分类的制造业、回收利用等,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接近30%以上。中国依赖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是橡胶及塑料、电器及光学设备、水运和空运等,行业增加值中全球价值链贡献近20%以上。


文章要点


  本文从增加值框架(内需、出口和全球价值链三个维度)入手,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行业对贸易摩擦的免疫程度。增加值框架体现在三个维度:

  • 内需增加值:基于国内最终消费获得的增加值;

  • 出口增加值: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后实现的增加值;

  • 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国家间分工生产同一产品并共享的增加值。

 

★  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贸易摩擦免疫性:

——从历史维度来看,2006年之后内需在中国宏观增加值构成中重要性增强,出口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出现趋势性下降。内需从2006年的72%上升到2016年的82%,出口从13%下降到9%,全球价值链从15%下降到9%

——从横截面维度来看,2016年增加值中内需贡献超过82%,出口贡献8.9%,全球价值链贡献8.8%。因此,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贸易摩擦免疫力。

 

  对不同类型增加值的依赖程度差异决定了行业层面贸易摩擦免疫性:

——内需增加值占比超过90%的行业对贸易摩擦有强免疫性特征。建筑、公共管理与国防、社会保障、健康及社会工作、教育、房地产活动和邮政与电信等行业对内需的依赖超过90%,这些行业对外部经济冲击具有强免疫特征。

——对出口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增加值依赖较大的行业对贸易摩擦的免疫性比较弱。中国依赖出口的行业是纺织及纺织品、皮革与制鞋、电器及光学设备和未列入其他分类的制造业、回收利用等,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接近30%以上。中国依赖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是橡胶及塑料、电器及光学设备、水运和空运等,行业增加值中全球价值链贡献近20%以上。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形势、全球贸易发展及摩擦、地缘政治及其他相关政策超预期变化。


报告正文


1. 从增加值结构看贸易摩擦免疫性


本文研究目的从中国行业增加值结构框架(内需、出口和全球价值链三个维度)入手,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行业对贸易摩擦的免疫程度。

 

目前市场上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很多,但是绝大部分研究囿于研究数据缺乏,不能区分内需和外需维度来剖析不同行业的经济基本面。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成果来刻画中国行业增加值结构,填补上述研究薄弱环节。

 

基于Wang et al.2017)最新的理论研究[1],我们可以将增加值可以分解为三类,如图表1中的框架体系所示:

● 内需增加值:基于国内最终消费获得的增加值;

● 出口增加值: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后实现的增加值;

● 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国家间分工生产同一产品并共享的增加值。


区分上述三类不同来源增加值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中国的未来成长故事:从消费大国转向消费强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以及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内需增加值是指一国自身体内的经济循环。它所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不依赖外部资源和外部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的经济产出。在中国从消费大国走向消费强国的崛起道路上,内需增加值的增长一定能够演绎精彩的投资故事。

 

出口增加值是指在本国国内生产的产品,出口后被外国消费所实现的增加值。例如在中国生产的玩具,出口到美国后中国企业所获得的收入。这一过程不涉及国际生产分工,仅仅体现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外贸对中国经济起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已经成长为贸易大国,目前正处于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道路上。

 

全球价值链增加值体现了国家间的生产分工过程。如中国和美国共同生产iPhone7,并出口日本,中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iPhone7的部分增加值就是全球价值链增加值。随着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贸易原理逐渐应用到产业内分工层面。在中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的过程中,中国也就逐渐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基于内需、出口和全球价值链三个维度的增加值结构框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和不同行业对出口和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贡献的依赖程度,来判断行业的贸易摩擦免疫性强弱。





2. 中国宏观经济的贸易摩擦免疫性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内需占主导特征,对贸易摩擦的免疫力较强。从历史维度来看,2006年之后,内需在中国宏观增加值构成中重要性增强,从2006年的72%上升到2016年的82%。同一时期,出口和全球价值链的贡献出现趋势性下降,出口从13%下降到9%,全球价值链从15%下降到9%。从中国宏观增加值结构的横截面维度来看,2016年内需贡献超过82%,出口贡献8.9%,全球价值链贡献8.8%。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的贸易摩擦免疫力逐渐增强。




3. 贸易摩擦免疫性的行业比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结合相关文献的基础构建了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lobal ValueChains index,又称“UIBE GVC指标体系”)。这一数据库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的行业分类,将不同行业的增加值拆分成了内需、出口和全球价值链三个组成部分。通过计算这三个部分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行业的贸易摩擦免疫能力。

 

从中国行业增加值结构来看,内需增加值占比超过90%的行业具有对贸易摩擦的强免疫性特征。建筑、公共管理与国防、社会保障、健康及社会工作、教育、房地产活动和邮政与电信等行业对内需的依赖超过90%,这些行业对外部经济冲击具有强免疫特征。从行业比较来看,35WIOD行业中有26个行业内需对增加值贡献超过70%,内需贡献超过50%的行业有31个,这表明在行业维度上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贸易摩擦免疫性。

 

从中国行业增加值结构来看,对出口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增加值依赖较大的行业对贸易摩擦的免疫性比较弱。中国依赖出口的行业是纺织及纺织品、皮革与制鞋、电器及光学设备和未列入其他分类的制造业、回收利用等。出口对这四个行业增加值的贡献接近30%以上。中国依赖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是橡胶及塑料、电器及光学设备、水运和空运等。这些行业增加值中全球价值链的贡献近20%以上。




综合来看,中国不可贸易部门行业对贸易摩擦免疫性最强。建筑、公共管理与国防、社会保障、健康及社会工作、教育、房地产活动和邮政与电信等行业免疫性达到90%。

 

另一方面,对出口和全球价值链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对贸易摩擦免疫性较弱。纺织及纺织品、皮革与制鞋、电器及光学设备、未列入其他分类的制造业、回收利用、橡胶及塑料、电器及光学设备、水运和空运等行业对贸易摩擦免疫性较弱。




[1]参考文献:Wang, Z.,Wei, S. J., Yu, X., & Zhu, K. (2017).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 (No. w23222). 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形势、全球贸易发展及摩擦、地缘政治及其他相关政策超预期变化。



来源:XYSTRATEGY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市值管理俱乐部》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值管理俱乐部》致力于中国市值管理等领域深度好文精选、精读。推送文章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联系方式:微信szglclub)

--------------

______________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传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投资最新前沿理论研究,探讨市值管理前沿实践;搭建上市公司、各地国资委、上市公司股东等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及机构投资人,新三板董事长及核心团队等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

市值管理俱乐部:好的建议、想法欢迎致信微信szglclub,或发邮件至lgm359@163.com。


阅读39163
行业 贸易 
举报0
关注市值管理俱乐部微信号:szgl-clu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市值管理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市值管理俱乐部

微信号:szgl-clu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