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德里黑公交轮奸案的罪犯逃脱了法律制裁……

作者:英国那些事儿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公众号
分享到:

05-09

  一  


2012年12月,印度首都德里。


医学实习生乔蒂在登上那辆公交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天晚上发生的事会撼动整个印度社会。


在这辆本不该在运营的公交车上,年仅23岁的乔蒂,遭到了车上5名男子的殴打和袭击,而司机在袖手旁观。


歹徒轮番对乔蒂实施了强暴,甚至还用棒子插入她的下体,她的腹部和生殖器遭到了创伤,甚至被击穿,肠子被生锈的铁棒粗暴地抽出体外……



漫长的一小时过去了,歹徒把乔蒂和她的同伴扔下车。在医院挣扎了13天后,乔蒂还是没能挺过来,在新加坡医院去世。


这起恶性案件,一经媒体报道,瞬间引起了印度全国的舆论风暴,印度妇女走上街头呼吁保障女性安全,民众指责印度首都治安糟糕警方失职,甚至印度的法律也因此而改变,全世界也开始关注印度性暴力案件频发的情况。



上面就是“德里黑公交案”的大概过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BBC以此事件切入,拍摄了揭露印度女性现状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案件中司机的荡妇羞辱言论:


“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责任更大。”


而Netflix也在今年,推出了根据此案改编的《德里罪案》,以警察的视角重现了案件发生后,印度警方的反应和印度举国上下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二  


一直以来,我都有关注这个案子,然而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此案造成的社会影响。


我只想知道,恶人是否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此案的判决过程,也是令人感慨万千。



2013年9月13日,印度法院判处其中4名被告死刑,黑公交司机在狱中自杀,另一名罪犯则被认定案发时为未成年人,被判处了仅仅3年的有期徒刑。


根据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正是这名“未成年人”两次强暴了受害者,还用手拉扯过被害者的肠子。


2015年12月20日,他刑满出狱。



而4名还活着的罪犯中的3人,不服判决上诉,并表示将申请总统特赦。


直到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宣布维持他们的死刑判决,这个震惊全球的强奸案,最终以四人死刑,一人自杀,一人出狱的结局告终。


从案发,至尘埃落定,一共花了6年时间。


根据新闻报道,印度强奸案依旧是个大问题,由于案件频发,警方和法院搁置案件的时间很长,新德里市至今仍有8900余宗性侵案没有得到处理。



如果不是因为德里黑公交案的情节过于恶劣,社会影响如此之大,犯人还会被判得这么快(=6年)、这么狠吗?


我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否可以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灵,而她的亲人朋友们,对此又有什么感触。


2017年,一部同样根据“德里黑公交案”改编的电影《Mom》,在印度上映了。



它几乎重现了案件的发生过程,区别是受害者挺了过来,甚至亲自指证了罪犯,然而罪犯却依旧逃脱了罪责。


当印度的警察和法律拿罪犯无能为力,谁又能伸张正义呢?


影片的视角,集中在了受害者的家人身上。


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叫做《一个母亲的复仇》。



片名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并不是一个德里案的现实版。


而是一个有着和《告白》、《我唾弃你的坟墓》、《薄荷》等等电影有着相似内核的复仇故事。



  三  


印度的女性平权,时至今日仍然任重而道远,从最近几年火起来的电影就能看出来他们所做的努力,《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等等,都把印度女性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并没有把焦点集中在德里案那苦大仇深的社会背景。


对印度的社会制度、女性歧视问题等等都浅尝辄止。


却从一个母亲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为母则刚的复仇史诗。



影片的主角,是受害者的继母。


作为一个继母,可想而知,她与女儿间的关系其实是如履薄冰的。


管多了不是,管少了也不是,她只能给予女儿母爱,却始终走不进女儿的内心。


女儿忘不掉自己去世的亲生母亲,她无法叫继母为母亲,接受继母的关爱,却只能回应她尊重,母女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和疏离。


直到强奸案的发生,这样的关系彻底崩塌了。



罪犯在施暴的时候,对着姑娘得意洋洋地说:


现在再叫你妈妈(来救你)啊!


当面对身心俱损的女儿,听到案件过程的时候,母亲如遭雷劈,她伤心、自责、懊悔,无法抑制地痛哭,却一步步退出了房间。



强奸犯被宣布无罪释放,父亲在法庭上大打出手却被以藐视法庭罪关押,身为老师的母亲,对印度的司法制度失望,她的痛苦一点点变成了愤怒。


直到强奸犯之一的学生居然回到学校上学,在擦肩而过时对她挑衅般的微笑,


自己的女儿在得知消息时,那仿佛伤口上撒盐的巨大痛苦,更是刺激了母亲脆弱的神经。


母亲心中的野兽彻底苏醒了,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复仇之路。



如果只是致力于展现犯罪分子的“恶”和复仇手段的“狠”上,这片子不过就是个印度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


它也没有选择《告白》那样深刻阐释人性的路数。


正如同没有真正探讨印度的社会问题一样,影片也没有将复仇的过程事无巨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比对于复仇过程的粗线条,电影对母亲心理转变的描绘,简直是细致入微。



举个例子吧,女儿住院期间,母亲在医院照顾她,给她拿尿盆小解的一场戏,


女儿用微弱的力量把帘子拉上,不想让继母看到自己的狼狈,而母亲只能无助地收回手,隔着半个帘子深深地凝视着女儿。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镜头,既表现出了强奸对于女性精神上的摧残,又体现了母女间的隔阂,还有继母对女儿的关爱和狼狈。


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小动作,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突遭打击不知所措的母亲,是怎么一点一点甘心堕入黑暗,鼓起勇气发动起每一个脑细胞,变成护犊子的复仇女神。



它将母亲复仇时的心理状态描述得十分细腻,穿插女儿在得知罪犯受到“天罚”后,渐渐打开心扉的过程。


这给了电影中“以恶制恶”的母亲,赋予了更加合理化的感性意味,让人来不及批判母亲的行为是否“合法”,而是深深地被母爱所感动。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侦探:要相信神,“他”会搞定一切的。


母亲: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侦探:我知道,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母爱的主题始终贯穿电影的每一段落,直到最后女儿在雪地中喊出的那句“妈妈”,全片也在这样的情绪释放中结束。


“一个母亲的复仇”,并非以暴制暴的江湖快意,更没有高智商犯罪的猎奇,


而是一位继母对自己女儿的救赎。



  四  


说实话,


《一个母亲的复仇》在情节处理上并不细致,复仇过程可谓漏洞无数,更没有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


这既是它可能被人诟病的问题,其实也是主创团队聪明的地方。


抛去这些要素,更能让人沉迷于对“母爱”的细腻表达上。


当然了,这和母亲扮演者希里黛玉神一般的表演密不可分。



如果不是这位被称为“宝莱坞最后的女皇”的过硬演技,电影的观感肯定大打折扣。


从一开始对继女抵触自己的无奈,到得知事件时的崩溃,再到“黑化”时的决绝、复仇过程的动摇。



希里黛玉的表情和动作,每一帧都特别的可信,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希里黛玉4岁出道,13岁就在电影节上拿奖,成为宝莱坞的当家巨星。


一生共演过236部电影,获得过四座Filmfare最佳女主、一座特别奖,被评为印度100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



妥妥的印度国宝级女星,堪称传奇。


希里·黛玉的美,是大家都认可的,高糊也挡不住的美貌。



我至今难忘《月光》中,她在草地上跳起“极乐檀达婆”舞,不看脸都美到手指头了,这简直就是画里面的印度女神呀。



2012年,48岁的希里黛玉出演《印式英语》,虽然女神不再年轻,但是她的演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到这部《一个母亲的复仇》,这才是大女主戏应该有的样子。



希里黛玉也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努力地改变印度社会。


“印度电影的良心”阿米尔·汗大叔,曾经有一档很火的谈话节目,在其中一期讲述了一个男嘉宾小时候被性侵的故事。


希里黛玉在这一期亲自来到了现场,并当场签名支持政府对儿童性侵犯罪立法。



在印度这样一个极端男权社会,身为女性敢于站出来发声,可见她的勇气。


可惜在2018年2月,这位印度女神去世了。


在孟买的丧礼现场,无数印度政要和宝莱坞明星,以及近3万民众挤在街道旁,送别这位国民女神,可见她在印度的影响力。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她最后一部担纲的电影。


可能也会是中国观众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一睹女神精湛演技的机会。



很不可思议,这部三观“不那么正”的电影,居然会在2019年5月10日和中国观众见面。


预告片奉上:



5月12日正是母亲节,上映这部关于母爱的电影,可以说是相当应景了。


致敬天下所有的母亲。

阅读38224
法律 
举报0
关注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号:hereinu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hereinu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