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钢铁侠和雷神,谁更适合当爸爸?

作者:壹读 来源:壹读 公众号
分享到:

05-13

  

过了灭霸头七也不会剧透的壹读君 | 彤 子

最近,微博上一张钢铁侠和雷神带孩子的照片成功引起网友关注。

壹读君幼年挨打状态见左下图

在网友们感慨两人带娃风格迥异时,有网友爆料,这算啥?雷神带娃还有更出彩的段子。在某个访谈节目中,雷神亲口描述了自己带娃故事:

没有危险时,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险

雷神带孩子玩跳楼机,但孩子身高不达标。作为一个父亲,怎么忍心看孩子因为身高不够而受“歧视”?于是他往孩子鞋里塞了某零食,帮助孩子成功通过安检。但跳楼机为什么要限制身高?果然,跳楼机开始下降时,孩子的身体由于尺寸原因,开始向保险杠外滑......雷神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孩子,他形容自家宝宝全程像一只受惊的猫,疯狂尖叫。

大家注意,钢铁侠在摇头

虽然雷神“救”了孩子一命,但从他绘声绘色描述故事的状态看,他以后还会创造出更多“坑娃佳作”。

带孩子不靠谱儿的爸爸不止有雷神,在网上我们随便翻翻就有一堆坑娃爸爸的“原创”作品。

你看,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在关键时刻抓住孩子,万幸他们没玩跳楼机。另外,孩子自己滑下来会不会比较安全?

传说:当男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迅速变成熟。这句话并不属实,对于有些爸爸来说,做父亲就是多了一个大玩具。


旋转、跳跃,你最好闭着眼~

有些父亲也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人的度量是有限的,以及不要小看对手......

爸爸:快跑!K.O.

上面动图全是国外的例子,中国爸爸才不是这种画风!好吧,在中国爸爸带娃是酱紫哒~

坑爹是孩子长大后报复你坑娃的复仇!

中国爸爸们即使不亲自动手,也会由于“疏忽”给孩子带来点“意外伤害”。单单是壹读君年幼时就没少吃爸爸的亏:爸爸带我去买菜,我被自行车撞到并拦腰碾压;爸爸带我去游泳,他和兄弟们玩得欢脱,我在不远处默默溺水;爸爸骑车带我去幼儿园,我从车后座颠落;到了幼儿园,因我爸强行拖拽使我肩膀脱臼......

壹读君只是个例吗?下面是其他网友的表演时间:

骑车不“丢人”者不配为人父

兄弟们加把劲啊!使劲蹬啊!

如果电吹风的角度稍微偏一点......

都说父爱如山,每个爸爸都干过点山崩地裂、山体滑坡的事。尽管如此,据不少临床医生观察,与父亲接触较多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敏捷度均高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而患病几率也普遍偏低。

经得起爸爸各种“玩”,身体不好的当然受不了,受不了的,经过爸爸长期玩耍,也会慢慢变好,不然难以存活嘛!爸爸带孩子除了让孩子身体好,还有其他优势。

爸爸的危险,有助于孩子成长

虽然多数爸爸带娃,从表面到实质都透露着不靠谱的气息,但各种学者都支持让爸爸们多带孩子,并给出了各种理论支撑。

智力发展

我国教育学家和心理专家们对多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父亲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有直接影响。常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爸爸真比妈妈会玩......

父亲是孩子最佳的游戏玩伴,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开发。国外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参与与婴儿地交往,有助于提升婴儿的认知技能、自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信心

当然,生活中多数爸爸并不喜欢灌输理论,他们只会以实操方式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哦!这是自由落体运动,以后要小心高空坠物哦~

啊!宝宝,地球对你的吸引力叫地心引力,

还有,任何东西都是有承重限制的。

与父亲长期玩耍的孩子,就算没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也会从自身的丰富经验中汲取教训。经验教训=智慧

性别认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对自己性别角色认知的重要向

孩子最初模仿父母,之后才会模仿其他男性、女性的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性别角色。此时,父亲提供了男人的基本模式,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形象,男孩子会缺乏男性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题外话:那些带儿子去女浴室的妈妈们,这样对你儿子的性别认知,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哦)。

都说爸爸对女孩子的影响更为巨大!

作为女儿了解的第一个男性,生活中父亲缺失,会使她们难以了解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模式),这样容易出现异性社交障碍,甚至难以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部分颜值高的除外)。

个性形成

还有研究认为,男性通常具有比女性更具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更容易从父亲身上学习到这些特征。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天与父亲接触2小时以上的孩子,比一周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人际关系更融洽,行为方式更开放,更具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

爸爸的开放式行为方式......

而生活中完全没有父亲参与的孩子,则容易出现儿童抑郁、孤独任性和强烈的依赖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很多研究表明“缺乏父爱综合”会使一些女孩子产生恋父情结,严重影响女孩日后择偶观。事实上,恋父不止发生在女孩身上,心理学家荣格就提出:男性也会有恋父情结!荣格是如何发现男性恋父情结的?从自己身上。

不忍直视.gif

荣格曾写信给他的老师弗洛伊德:“让我享受你的友谊,不是平等,而是父子的友谊。”这封信是早期他们的亲密关系较深时写的。后来荣格发展为“消极的恋父情结”后,开始不断质疑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两人最终关系恶化而分道扬镳。由此可见,“积极的恋父情结”能使男性更认同自己的性别,“消极的恋父情结”会发展成父子仇。

既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除了日常没溜的本色出演,爸爸们还应该怎样?

没有危险时,爸爸要找点危险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北野武在自己的书里写到:父亲应该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北野武属于典型的东方严父,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老婆,并表示自己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交谈。

身为一位少言寡语的严父,他认为父亲也有重要责任,并在关键时刻出手:让孩子认识世界的本质。

戳破童话般的谎言

世界上最美也最扯的谎言叫做“公平”,因为世界上本没有公平。

北野武在书中写到:人人生而不平等,有人天生跑得慢,有人天生脑子笨,有人天生不漂亮,这些特质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实质性的转变。所以父亲应该让孩子认清自己,知道是人就有短板,知道“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是个谎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挫折教育。 

因为以后在社会上,会有更多人,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否定。在他们伤害孩子之前,要先一步给孩子培养出一颗坚韧的心

建造“墙壁”,创造自由

自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自由是框架下的衍生品,没有边界、框架的概念就没有自由,因为真正的自由是在挣脱框架束缚后才能获得的,而框架好比一道墙。

北野武提到:如果面前有一道厚重的墙壁,即使对孩子放任不管,他们也会想尽办法从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有些孩子会破坏掉墙壁,有些孩子会在墙下挖地洞,还有一些孩子会在墙内找到谁也意识不到的自由

所以父亲的责任应当是建立“围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突破这些“围墙”,真正感受自由带来的喜悦

成为孩子害怕的对手

对于亲子教育问题,北野武提出一个会被现代很多教育学家喷死的概念:“对孩子就应该打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世界上确实存在明事理的孩子,或者说口才极好,能把道理说清楚的家长。这种情况没有使用暴力的需要。

多数情况是小孩子听不懂大道理,比如“为什么不能从18楼往下扔酒瓶子?此时,就需要用“打让孩子明白,不可以“从18楼往下扔酒瓶子”的道理。当然,北野武也明确提出: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有本质上的不同

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打孩子,是一种震慑,为了让孩子少犯愚蠢的错误

虐待孩子,是一种发泄,为了让自己抑郁的心情得到缓解。

很多人因为小时候遭受过虐待(或者父母道理没讲清,自认为被虐),立誓绝不打孩子,结果养出来不是孩子,是所有人的祖宗。

虽然众多学者、研究支持多让父亲带娃的模式,但也要因人而异。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有助于孩子成长,而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可能被治愈,也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两性关系,最后抱憾终生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可能是难以自制的暴力倾向,也可能是对孩子的无限宠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作为一个父亲,我们至少可以在和孩子相处时,“扮演”一下亦师、亦友、亦敌的合格父亲。

其实在孩子心中你们本来就是超级英雄

每天2小时,给孩子一个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应该很划算吧?

参考资料:

罗辉萍, 彭阳.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3).

凌辉, 黄希庭.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亲-子依恋特点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5):612-614.

孟育群, 宋学文.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J]. 教育科学, 1998(4):41-44.

何军民. 给孩子多传递一些刚性能量——“父爱的世界系列”策划手记[J]. 中国出版, 2015(15):44-44.

Quoted in Peter Gay, Freud: A Life for Our Time (London 1989) p. 202

Mattoon, p. 103

北野武,北野武的小酒馆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张丹峰,让我教你道歉!

点击图片阅读 | 只是用棉棒掏了下耳朵,怎么人就失忆住院了?

点击图片阅读 | 鲁迅,中文互联网永远的梗王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阅读39679
雷神 
举报0
关注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壹读

微信号:yiduirea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