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不要纠结这剧为什么9.6分了,再高分它也值!

作者:桃桃淘电影 来源:桃桃淘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5-16

《权力的游戏》即将剧(烂)终(尾)之时,很多人也在为HBO的未来操心:黄暴台的下一部爆款剧在哪里?


但在看过了跟《权游》同期播出的另一部HBO迷你剧之后,我总算明白,如果说过去搞出了《黑道家族》《兄弟连》的HBO没把什么爆款放在眼里,那么现在接近天命之年的HBO也依然如故。


这部剧集就是《切尔诺贝利》。



虽然刚刚播出了两集,但《切尔诺贝利》的IMDb评分和烂番茄新鲜度全都高得惊人。豆瓣评分也是一般剧集难以企及的9.6,跟《权游》《兄弟连》是一个量级。



这一次,HBO要处理的故事棘手程度不亚于维斯特洛大陆七国争锋。更重要的是,它讲得就是三十三年前真实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同时,它也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人为灾难之一。


这张照片拍摄于爆炸的数日后,烟囱前方就是发生爆炸的切尔诺贝利四号反应堆 © AP Photo


三十多年之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并未因为时光而消退。或许,下面的数字和信息可以让你更加直观地了解“切尔诺贝利事件”。


  • 事故直接造成了31人死亡,其中28人是在爆炸发生后的数日到数月之内死于过量辐射。他们当中,第一时间到达爆炸现场的消防员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占了绝大多数;


  • 前后共有40万人被迫撤离,超过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位于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


2006年的“鬼城”普里皮亚季 © Reuters/Gleb Garanich


  • 被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随着季风飘向了世界各地。除了前苏联境内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西欧、北欧、南欧等地区也受到了辐射尘的污染。放射性的云朵一度飘到了东亚和非洲。


  • 共有约60万人参加了切尔诺贝利的抢救与清理工作中。根据官方数据,这些被称为“清理人”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已经牺牲,超过16万人身患残疾。


  • 截至2011年,已有15名儿童死于辐射引起的甲状腺癌。而在2004年的“切尔诺贝利论坛”报告中,就已经有超过4000个儿童罹患甲状腺癌的病例。


  • 绿色和平组织200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90000人因为受到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核辐射而罹患癌症。


  • 至于受到核泄漏污染的土地什么时候会变得适合人类居住,乐观的回答是3000年后。而另一种答案则是,至少20000年后。


2009年,一只乌鸦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内的一块指示牌上,牌子上写的是“辐射危险” © Reuters/Vasily Fedosenko


数据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件的轮廓与大概,但这显然还不够。


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些人真实经历过的一切。


他们当中有人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背井离乡,还有人失去了健康甚至是生命。


而他们的故事,仅靠这些数据是无法说清的。


好在,有人试图去倾听和记录这些数字背后的人的故事。


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位,可能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Nobel Media AB. Photo: A. Mahmoud


诺贝尔奖授予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是:“她的复调写作,是献给我们时代中那些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


对于自己的写作,阿列克谢耶维奇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


“我试图透过无数鲜活的讲述,无数深埋多年的欢笑和眼泪,无数无法回避的悲剧,无数杂乱无章的思绪,无数难以控制的激情,看见唯一真实的和不可复制的人类史。”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带着这种理念,阿列克谢耶维奇完成了《我是女兵,我是女人》《锌皮娃娃》《二手时间》等著作。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她在历时多年采访之后,完成了一部幸存者的口述实录,《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又译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全书以不同受访者的独白形式,呈现这些幸存者所经历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以及事件之后他们的生活。


他们之中,有在爆炸后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救灾的消防员的遗孀,有活了下来的“清理人”,有被迫远离家乡的人,也有不顾危险重新回到辐射地生活的居民,还有学者、医生、士兵……


在他们的叙述中,没有什么数字,也没有什么口号。他们只是在谈论他们记忆中的切尔诺贝利,关于灾难,关于痛苦,关于死亡,关于永别,关于爱。


“切尔诺贝利周边的人开始了哲学思考,成了哲学家。”


《切尔诺贝利:被忽略的历史与对我们世界图景的质疑》


其实,他们说的话,并不难懂,也并不深奥。只是,它们沉重到,让你几乎没办法一口气读完。


尤其是,在你了解到这场灾难真正的来龙去脉之后。



而《切尔诺贝利》所要呈现的,正是“切尔诺贝利事件”悲剧的双重性。


它首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技术灾难。谎言则让这场灾难的毁灭性达到了无远弗届的程度。


剧集的主创、编剧克雷格·马辛直言:


“我感兴趣的不在于切尔诺贝利爆炸了,而是谎言的代价。


当人们选择去说谎,当每一个人都被动地参与到促成谎言的阴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逃脱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真相并不在乎这些,它总会找到你的。”


而《切尔诺贝利》确实也是按照克雷格·马辛的这种思路展开。


剧集开始没多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就爆炸了。



透过年轻的柳德米拉(杰西·巴克利 饰)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反应堆爆炸一瞬间耀眼的火光,也感受到了爆炸引起的冲击波,甚至目睹空气因为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蓝色光柱。



但是,就在柳德米拉年轻的消防员丈夫瓦西里(亚当·那加提斯 饰)接到前往核电站救火的命令时,核电站的控制室内,还没有人相信四号反应堆的堆芯爆炸了。


已经看到爆炸现场的工作人员报告说,“堆芯没了……堆芯爆炸了……盖子飞起来了”。


但是核电站的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保罗·里特 饰)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吓傻了。



RBMK反应堆的堆芯不可能爆炸。”因为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


再有第二波工作人员报告堆芯已经没有了,迪亚特洛夫的回应仍旧是:他脑子不好使了。


至于工作人员因为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下所造成的面部出血,迪亚特洛夫几乎视而不见:他会没事的,我见过更糟的。


他唯一担心的是,如何向他的上级,核电站的厂长布卡诺夫(康·奥尼尔 饰)以及总工程师福明(阿德里安·劳林斯 饰)汇报这起事件。


对于爆炸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完全了解的迪亚特洛夫面对他的上级说:情况已经被我们控制住了


而此时,距离爆炸才刚刚过去一个小时。


就在迪亚特洛夫进行汇报时,反应堆上的火烧成了这样子


厂长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最担心的事情与迪亚特洛夫如出一辙:我要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中央委员会。


就连听到监测得到的放射量是3.6伦琴时,他们的反应也一致得出奇:不太好,但也不太糟。



作为核电站的领导层,他们好像全都忘记了,3.6伦琴只是当时的低限放射量测量仪所能监测到的最大值。


向各级领导汇报完情况之后,接下来就是跟领导们开会。此时,核电站方面的口径仍旧是:事故已经得到控制



有人问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会有多危险。核电站的领导们无视因为辐射而呕吐和灼伤的人群以及正在发光的空气,坚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就在此时,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扎科夫(唐纳德·桑普特 饰)挺身而出,发表了一番振聋发聩的演讲。


“根据我的经验,当人们提出一些对他们不利的问题时,应该有人告诉他们: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将国家的问题留给国家解决。”



之后,他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一些国家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封锁城市,谁都不许离开。切断电话线,以防消息的误传。我们需要防止人民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老干部提到的所有招数中,没有提到如何救治受到辐射影响的人群。


显而易见的,他们想到的让居民不受辐射影响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知道有辐射。


似乎在他的定义中,普通人是需要被防范,而不是被保护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就在领导们为了这个他们可以发光发热的灾难性时刻而起立鼓掌时,消防员们正以”送命“的方式在四号反应堆救火。



毫不知情的普里皮亚季居民正在欣赏爆炸后产生的壮观蓝色光柱,甚至还暴露在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的石墨砌体粉尘中。



虽然就居住在核电站旁边,但在事故发生前,没有人提醒他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事故发生后,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该防范些什么。


距离核电站不远的一家医院内甚至都没有储备应对核事故的碘片。


但是真相总会找到你,就像太阳一定会照常升起一样。


当放射量计量仪测出的数字先后爆表;


当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迪亚特洛夫因为辐射出现呕吐、面部出血等症状时;



当一大片树林因为辐射的影响变得枯黄时;


当天空中的鸟儿跌落而亡时。



真相终究还是来了,不管人们对它有多少了解,也不管人们有没有做好准备。


瓦列利·列加索夫大概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真正了解切尔诺贝利事件有多么严重以及它之后会造成多大影响的人之一。


剧集中,列加索夫由杰瑞德·哈里斯扮演。看过第一集的你就知道,他选择在“切尔诺贝利事件”第二个纪念日的深夜自缢身亡。


这不是剧透,这是事实。


现实中的人物原型瓦列利·列加索夫(上图)与《切尔诺贝利》剧中的瓦列利·列加索夫(下图)


作为前苏联的核物理专家、科学院院士,列加索夫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就成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为灾后的应急处理以及事件影响的公开透明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切尔诺贝利》第二集的剧情,主要就从列加索夫的视角展开叙事。


非常讽刺的是,列加索夫在莫斯科跟当时的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大卫·丹席克 饰)一起开会的场面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厂长与地方领导一起开会的场面好像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会议上,大部分人都不会出声,主要发言的调查委员会的主席鲍里斯·谢尔比纳(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饰)说的也是:“情况稳定,辐射量不超过3.6伦琴”。3.6这个神奇的数字又出现了。


他甚至开玩笑说,这个辐射量和照一次胸部X光的辐射量差不多——实际上这个辐射量是后者的四百多倍。



除了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什么,戈尔巴乔夫最为关心的是:外国媒体知道吗?


好像外国媒体能够决定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什么一样。


还好,还有列加索夫这样的人敢于站出来说些什么。


他提到了灼伤消防员手的石墨碎块,猜测了反复出现3.6伦琴的原因,并快速说明使用铀-235作为燃料的的RMBK堆芯爆炸后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


列加索夫的质疑,成为面对和处理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的开端。


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我们或许可以料想得到处理切尔诺贝利事件本身所要面临的挑战,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提问本身竟然就是一个挑战。



然而,即便是列加索夫这样的硬核人物,面对戈尔巴乔夫对他“妄加推测灾情”的指责,也只得马上低头认错。


虽然列加索夫多次提出要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尽快撤离,但在领导们没有做出最高指示之前,有普通人问他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吗,他还是依然说了“没有”。


甚至于,当切尔诺贝利需要三个人去到核电站地下室的水池中,手动打开闸门排空冷却水时,列加索夫也无法直接告诉他们,水中的辐射污染很有可能让他们在一周内死去。


因为,在领导看来,他们只是“成功要付出的代价。”


即便,这样的“成功”根本算不上成功,或者说,这样的“成功”本不应该存在。



毫无疑问,无论是现实中的列加索夫还是故事里的列加索夫,都是一个极具良知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当时的体系下,却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良知的事情。


列加索夫的良知与他的“恶行”之间无法弥合的矛盾,也成为他最终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故事进展到第二集,如果说有什么好消息的话。那就是,爆炸发生36小时之后,普里皮亚季的居民终于等到了“临时疏散”的通知。


这些居民们带着他们在两三个小时内收拾好的行李离开家乡,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再也无法回到家中。


居民在撤离时所有猫、狗之类的宠物全部不得携带,这些动物都将面临被射杀的命运


而普里皮亚季的居民能够撤离,其实来自别的原因。


先是距离切尔诺贝利一千公里之外的瑞典核电站监测出异常的辐射粒子,然后是美国的卫星拍摄到了燃烧中的反应堆,国际媒体开始报道相关新闻。



《切尔诺贝利》第二集,以三位核电站员工于黑暗中走进反应堆下方的冷却水池作结。陪伴他们的除了微弱的灯光,还有不停尖叫的盖革计数器。


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阿列克谢·阿纳年科、瓦列里·别兹帕洛夫、鲍里斯·巴拉诺夫



当时的状况是,仍在燃烧的反应堆温度达到1200度,一旦堆芯融穿地下室楼板,接触到水池中的冷却水,极有可能造成蒸汽爆炸。


这样的爆炸规模影响的将不只是四号反应堆,还会波及切尔诺贝利的其他三个反应堆。


也就是说,爆炸一旦发生,乌克兰、白俄罗斯将成为废土,整个欧洲大陆也会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现实中,这三位勇士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排空了地下室水池中的冷却水,解除了二次爆炸的风险。


这三个人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这也不是剧透,这是事实。


现实中的阿列克谢·阿纳年科与瓦列里·别兹帕洛夫。他们俩是一同在切尔诺贝利二号反应堆工作的同事。普遍认为,这三位同时潜入水底的志愿者,在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很快就因为辐射病去世。但近年有作家Andrew Leatherbarrow在其书中写到,这三人在完成任务后也仍旧活了下来,其中巴拉诺夫在2005年死于心脏衰竭,另外两人依然健在(2015年)。


“代价们”成功了。于是他们成了英雄,就像第一波冲进爆炸现场的消防员那样,也像之后拿着铲子去反应堆屋顶清理石墨的士兵那样。


“他们把自己当做祭品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然后他们得到的是什么?一张证书,100到7000卢布不等的物质奖赏以及永远无法挽回的健康、生命。


《切尔诺贝利》中,真正让那三位志愿者决定站出来的,不是领导们许诺的每年400卢布的津贴,也不是升职的机会。而是调查委员会主席谢尔比纳的一席话:


你们要做是因为必须有人做,因为只有你们可以做到。如果你们不做,数百万人会死。”



而在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中,一位曾经参与切尔诺贝利救援的普通矿工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说过相似的话:


“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


与此同时,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一万多名矿工中,已经有四分之一在四十岁之前去世。


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


如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样,切尔诺贝利也没有什么英雄。


在那些关于切尔诺贝利的讲述与故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幸存者。他们是这场技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也同样是一个接一个的谎言织成的弥天大谎的幸存者,是一个时代和一段历史的幸存者。


但更重要的,这部剧里有无数真实的人。终究是人的情感与命运,让我们对切尔诺贝利事件产生了切肤之痛。


而对这样的剧,我们需要关注的也并非它是否爆款,而是,那所谓爆款背后的故事……

阅读40289
举报0
关注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桃桃淘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桃桃淘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桃桃淘电影

微信号:ttfil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