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铲雪车式父母:替孩子扫清成长中的一切障碍得不偿失

作者:哈哈儿童网 来源:哈哈儿童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5-20

童妈说:前段时间,美国名校舞弊案牵扯出很多富豪家庭,很多人都对这种包办式的家庭教育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种过于焦虑的父母心态可以用“铲雪车式”来形容——想要为子女扫除一切的成长障碍。今天为您分享包办式育儿思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希望能给您带来新的启发。


文 | 程毅博士

授权自公号:RaiseOurFuture


上周我和国内上海的同学聊天,她向我咨询孩子上学的事情。我原以为她的孩子已经处于初高中阶段,所以才开始关注择校的问题。


结果她告诉我,她家的孩子才上幼儿园中班!没错,明年才上大班!现在就得选择是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因为上海的小学已经开始分公立、民办、双语国际,所以她才不得不早做打算。



作为家长,要么与大环境共舞,要么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很多家长往往处于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尴尬境地。


我对她的这种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表示理解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在《纽约时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开始流行的一个新词儿: “铲雪车式父母”(Snowplow parent)


1

从“直升机式育儿” 到 “铲雪车式父母”


美国曾经有“直升机式育儿”的说法,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焦虑地徘徊在孩子身边、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


“直升机父母”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源于对孩子身体安全的担忧——担心他们会从游乐设施上摔下来,或者在公交车站被绑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演变成密集型的养育方式,这意味着不仅要不断地监控孩子,还要一直教育他们。


不过所谓的“直升机式育儿”,据说也已经过时了。现在,一些富裕的父母更像铲雪车:机器隆隆前进,清除孩子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任何障碍,这样他们就不必遭遇失败、挫折或失去机会。


2

“铲雪车式教育”症候群


“铲雪车式”家长通常筹备得很早,孩子出生前就把孩子排在精英幼儿园的等候名单上,并想办法确保孩子从此青云直上,一路平坦。



孩子上学以后,情况会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铲雪车式”家长会把孩子遗忘在家的作业专程送到学校,或者跟老师谈判,帮孩子搞定学习问题,或者打电话给学校的教练,要求自己的孩子加入校队。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替孩子“摆平”的频次也越来越多。


进入中学以后,如果孩子拖延学业,“铲雪车式”父母会主动打电话给老师要求延期,大学升学顾问,支付数千美元来帮孩子进行大学申请;每当有考试的时候,父母变身人肉闹钟,跟在孩子身后不断提醒这、提醒那。


孩子长大以后,如果孩子实习经历不尽人意,“铲雪车式”父母甚至还会跑去雇主那里投诉。



孩子该上大学了,“铲雪车式”父母更是继续鞍前马后地伺候着,铺床叠被、查看学校的伙食是否合适;如果孩子的分数不理想,父母跟锱铢必较,打电话讨价还价。


现在孩子工作了,“铲雪车式“父母帮着投简历是必须的。帮孩子“走后门”还向孩子保密,这样避免让孩子觉得羞耻;孩子工作后,大大小小的项目,父母会事必躬亲地提醒和指导着孩子们;如果孩子错过了项目完成的期限,父母会主动联系孩子的上级来解释......


于是乎,对于“铲雪车式”父母,孩子的成败就成了他们的成败,甚至他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孩子失败。



3

清除一切障碍的 “终极铲雪车”


为了消除潜在障碍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铲雪车式的父母” 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贿赂SAT监考人员,大学教练,换取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最近震惊全美的大学贿赂丑闻中,50人被控为确保学生进入大学而进行了广泛的欺诈。


而被指控的家长们扮演的是“终极铲雪车”的角色。这些有特权的父母,他们有钱、有关系,而且懂得如何比孩子领先两步。


他们为孩子们上大学扫清道路,同时保护他们免受这个过程中的任何困难、风险和潜在的失望,不惜跨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铲雪车父母”妄图把孩子成长路上的所有障碍清楚干净,而这样往往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心理学家和作家玛德琳·莱文博士在《好好教育你的孩子:为什么价值观和应对技能比分数、奖杯或厚厚的信封更重要》一书中提到,她经常看到一些大学新生“不得不从大学里退学回家,因为他们没有大学里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生存技能。”


“有些父母花了18年的时间用他们认为的优势来培养孩子,但事实并非如此。” 德琳·莱文博士如是说。



4

您在培养精英,还是易碎品?


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遇到过障碍,当他们进入现实世界时会发生什么?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事务主任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提出:


"这些过度被保护的孩子,一进入大学就会陷入困境。"



她说,在斯坦福大学,她看到学生们上了大学以后,依然依赖父母安排一切,就像个长不大的巨婴。就算到了大学,父母也从不让孩子犯错或面对挑战。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算名校出生,也是毫无社会能力为脆弱易碎品。



铲雪车式教育,相比直升机式父母,是一种更加强迫性的教育形式。而过度溺爱,正在毁掉孩子的一个个成长的机会。


铲雪车式父母们没有 “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 的边界意识;没有 “人生真实活过,就不算失败” 的教育理念。


5

“保温瓶式教育” 和“中国式巨婴”


这种教育理念正在制造一批批拒绝拥抱真正的成长,缺乏责任感,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和角色充满困惑的年轻人。


还记得去年,在上海街头那个,要钱不成,绊摔母亲的“中国式巨婴”吗?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中国父母也在把孩子养成了“巨婴”。就是孩子虽然身体长成大人了,但是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婴儿时期。



巨婴本义是指体型巨大的婴儿,现在一般用于描述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巨婴的特点是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而且心理脆弱,一旦出现超出预期的情况,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巨婴有三个特点: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


其中,共生是指独立性差;全能自恋是认为世界必须要按自己的想法运转;偏执分裂是指认为事情不能一分为二,而是非黑即白。


前几天跟一位妈妈交流这种巨婴和啃老族如何可怕时,妈妈说:“如果父母愿意被啃老,愿意自己的孩子依赖自己,有何不可呢?” 但问题是,孩子在一辈子的时间里,怎么只可能接触父母?


要知道跟他打交道的每一个人,他的室友、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他的未来的女朋友和妻子,都会不得不忍受这些巨婴的执拗和自私。


一个不会自己承担生活责任的人,不仅对父母,对身边人都会都会缺乏关注和尊重。其实最终,想溺爱孩子的父母,最终还是害了孩子。


孩子,成长伴随着痛苦,而苦难是一笔财富。



6

对父母角色的反思


利思科特-海姆斯说,铲雪车的父母的思维是本末倒置的,“关键应该是让孩子为未来的道路做准备,而不是为孩子准备好道路。”


父母的职责难道就是为孩子打战一个生存空间? 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裁判和规划师,父母应该只是引路人和陪伴者。


社会学家萨比诺·科恩里奇(Sabino Kornrich)和弗兰克·弗斯滕伯格(Frank Furstenberg)分析的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父母在养育子女上的支出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


想一想家长们在下午和周末安排的课外活动、辅导班和体育比赛。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在欧美,不去私立中学、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才艺、没有拿得出手的课外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很难进入顶尖大学,更难跻身精英阶级。


路的尽头往往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许多富裕的家庭来说,这一直是孩子和父母取得成就的必要标志。大学学位对于中产阶级的收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大学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申请人数增加了一倍,但入学名额的增长却没有跟上步伐。与此同时,也不能保证孩子们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好。


任何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搞砸了,或者没有实现他们(或父母)的目标都是痛苦的。因为在铲雪车式父母的眼中,犯错和失败的成本太高。并且,现在犯错和失败的风险要高得多。


7

不让孩子遭遇失败

孩子就不会获得人生技能


马里兰大学研究育儿与不平等问题的社会学家菲利普•科恩(Philip Cohen)表示:“铲雪车式是一种很难改掉的育儿习惯。一旦养成包办的习惯,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恶性循环。”


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难道全世界不都是欠他的吗?而父母,则在身心俱疲的操劳中,因为孩子的毫不感激、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牺牲和付出而倍感焦虑。



利思科特-海姆斯说。“如果你在大学里就这么做,那么在工作中你就不能停下来。你为自己制造了一个角色,总是在那里为你的孩子处理事情,所以情况变得更糟,因为你的年轻人不具备管理生活基本任务的能力。”


在《纽约时报》的一项新民意调查显示:11%的父母表示,如果孩子有问题,他们会联系孩子的雇主。16%的父母在孩子上大学时发短信或打电话叫他们起床。8%的父母曾就孩子的成绩或遇到的问题联系过大学教授或管理人员。


不仅仅是富人。最近的研究表明,不论阶级和种族,父母们都在接受强化教育的理念,不管他们是否能负担得起。而通常,这包括代表他们的孩子进行过度的干预。


许多儿童发展专家说,学习解决问题、冒险和克服挫折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如果父母不让孩子遭遇失败,孩子就不会获得这些技能。


当一个3岁的孩子把盘子掉在地上摔碎了,下次她可能会尽量不把它掉下来。当一个20岁的孩子睡懒觉错过考试,他下次一定不会忘记设置闹钟。



他们说,铲雪车已经走得太远了,许多年轻人陷入了危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和孩子都焦虑重重。尽管很多父母认同这样做的危害,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怎么改变,因为要突破主流教育惯性思维,逆流而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 | 程毅博士   授权自公号:RaiseOurFuture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何法国孩子在餐厅都不吵闹?从咖啡厅收“尖叫费”看礼仪教育

★“葫芦娃之父”离世,网友惜别:葫芦娃再也救不回爷爷了,感谢陪伴,我们长大了

★为什么顽皮的野孩子会更聪明、更有出息?

★6岁女儿拼音考试全班倒数,爸妈却是学霸: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精彩微课推荐


★飞机大揭秘★

(免费试看)


课程特色

—— Hello,Travel ——


1.丰富有趣的航空历史

了解航空历史,了解人类逐梦的过程,是飞机课的承载轨迹



2.亲子飞行器制作课程

每集课程都带有有趣的飞行器制作课,简单易学,是家庭亲子活动最好的催化剂


3.基础学科(理化生)的启蒙

结合实际场景讲解飞机原理,涉及数理化等多门基础学科



4.原创3D动画风格教学

课程采用3D动画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皮皮和球球会带领孩子更好地沉浸式学习




课程大纲

—— Hello,Travel ——


01 张开翅膀,让我们飞的更远

飞机的原理与“简单纸飞机”


02 莱特兄弟的飞行梦

飞机的诞生、空气浮力与“飞得最远的纸飞机”


03 飞跃英吉利海峡的人

空气阻力对飞机的影响与“能自由转弯的纸飞机”


04 风车也疯狂

涡轮增压技术与有趣的“双层对转风车”


05 螺旋桨的飓风时代

活塞式发动机原理、螺旋桨的作用与“神奇的竹蜻蜓”


06 飞机王国的闪电侠

喷气式飞机与气动力“喷射礼花”


07 酷炫的流线王子

流线型飞机的原理与“飞得最快的纸飞机”


08 飞机的两个心

升力中心、重力中心与“纸板滑翔机”


09 形形色色的飞机

不同类型的飞机和失传已久的“麻雀纸飞机”


10 未来的飞机畅想

未来飞机的畅想与“手工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报名收看课程~

阅读40164
举报0
关注哈哈儿童网微信号:hahaertong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哈哈儿童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哈哈儿童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哈哈儿童网

微信号:hahaertong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