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客户超1亿,成立不到5年的微众银行凭什么能成为普惠金融的排头兵?

作者:i黑马 来源:i黑马 公众号
分享到:

05-20

点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更多创业内容请访问www.iheima.com



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业的发展波澜壮阔,银行业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扎根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产品服务、扩大开放交流,勇担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先锋。

 

然而传统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遵循二八原则。相对于普通客户而言,他们往往更专注于高端客户,因为这20%的高端客户就可以带来80%的利润。银行的VIP通道由此而来,不怪银行嫌贫爱富,因为同样的成本能让银行赚更多的钱,为富人提供更优质享受是服务行业的惯例。

 

在这种现状下,我国仍存在大量传统银行模式触达不易、服务不充分的中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从事生产、物流、服务行业的城市蓝领,进城务工人员,小微企业经营者,自雇人士等,以及偏远、欠发达地区民众等长尾客户。由于日常金融消费和生产经营需求长期得不到充分满足,长尾客群一直没有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做出了通过发展普惠金融,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提升到国家战略角度。

 

微众银行诞生于这样的改革浪潮中。2014年12月,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行业的高度关注中正式成立。

 

刚成立的时候,微众银行便明确对外宣布了自己作为“连接者”的角色定位,制定了“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的经营策略。

 


“普惠金融”的践行者

 

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微众银行作为银行业改革的新生产物,依靠探索,走出一条创新的、差异化的可行路径。

 

在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看来,普惠金融内涵博大精深,其中要义是机会平等。受制于成本、风险和收益的结构性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惠及财务状况较差的人群以及居住地区较偏远的人群。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恰好为互联网银行都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落地。

 

微众银行通过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建成拥有知识产权的可支撑亿量级客户、高并发交易的核心系统,极大幅度地降低了账户运维成本,首先为金融服务的易得性夯实基础,让服务和让利于普罗大众成为可能。

 

据了解,“微众”之名来源于微小企业和普罗大众,微众银行从创立以来便重点拓展两大业务领域:


一是面向长尾人群提供小额消费贷款,助其实现美好生活;


二是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经营周转贷款,助其创业创新成功。


在服务方式上,也相应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全线上,追求高覆盖和好体验;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植入场景和实体。

 

近日,微众银行披露了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2018年年报数据。数据显示,微众银行客户规模快速增长。

 

据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年末有效客户超过1亿人,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授信的个人客户中,约80%为大专及以下历,四分之三为非白领从业者。同时,72%以上的个人借款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不足100元;授信的企业客户中,约三分之二属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充分体现了本行的普惠金融定位和特色。



而聚焦到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微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号召,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

 

毫无疑义,服务实体经济为银行业发展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圆满解决。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在互联网浪潮中,已经把传统的支付、财富、贷款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产品服务信息化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小微客户需求关注不足,体验欠佳,流量经营思维理念较弱。

 

微众银行在小微企业产品服务设计之初,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企业自身和银行业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

 

从企业自身来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融资门槛高、手续繁、流程长、条件严苛的产品,很难满足小微企业特别是轻资产小微企业的临时性、紧急性融资需求;

 

从银行服务来看,小微企业经营不稳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大。此外,传统信贷业务依赖地面拓展,受限于网点布局,难以大范围触达需求客户群。

 

微众银行利用自身积累的数据分析、风控建模的优势,自2017年年初即开始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道路,2017年11月,在获得监管批复后,微众银行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的首款产品“微业贷”开始在深圳试点。

 

截止目前,微业贷有效触达超过20万户确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其中,45%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39%为批发零售业,其他还有物流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均是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

 

授信客户中,6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且在获得授信时,69%的客户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40%的客户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31%的客户既无企业类贷款记录、也无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



据微众银行年报数据显示,受政策对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引导,2018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指出,微众银行是中国数字普惠的领先者之一,以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为主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一家新型银行,微众银行之所以能在发展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有所收效,科技创新是赖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在前沿金融科技领域大力开展研发和应用,确保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

 

据悉,微众银行每年科技经费投入占全行费用支出比例高达30%以上,科技人员占全行员工比例则始终保持在50%以上,微众银行得以在底层技术研发、科技标准制定、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微众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

 

早在2015年8月,微众银行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成功建成完全自主可控、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银行核心系统。作为全球首例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目前已建成168个关键系统、886个子系统,共有132项新技术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与传统银行核心系统相比,微众银行的核心系统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低成本,每账户运营成本低于5元,远低于传统银行20~100元、国际大银行10~20美元的成本;


二是高敏捷,产品投放平均63天,最快11天,系统扩容最快2天,传统银行则需数月甚至半年以上;


三是高稳定,所有业务7×24服务,全年无休,且运行无故障时间占比在99.99%以上;


四是高容量,单日最大交易达1.97亿笔,系统处理能力已跻身国内银行前列。

 

微众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等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启了智能化服务和无间断服务。

 


由于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微众银行于2017年11月顺利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资质的商业银行。

 

微众银行能领跑行业,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和坚持:

 

微众银行坚持“科技、普惠、连接”的愿景,致力于以科技能力为基础,将业务产品、合作伙伴和用户“连接”起来,进行深度融合,取长补短互助共赢,共同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构建开放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初心不改,微众银行坚持普惠金融战略定位不动摇,专注于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客群,促使普惠金融落地生根;坚持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不松懈,在金融科技前沿领域探索创新,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服务实践,力求成为国内以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坚持差异化、特色化道路不停步,主动承担市场“补充者”角色,寻求适宜自身发展与行业共赢的广阔蓝海。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认为,过去几年,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普惠金融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出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且可持续化等诸多新特征。

 

从微众银行2018年年报可以看出,微众银行目前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存贷表现、资产质量等在业内均属于领跑地位,实现了良好的企业财务表现。在简单的年报数据背后,实质是微众银行用金融科技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主动让利于客户、并致力于服务更多客户所带来的显性效益。

 

而从用户体量、画像数据、运营特征等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伴随微众银行业务拓展所产生的、隐性的、良性的社会发展效益不可小觑,切实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222191516(微信)



阅读40012
举报0
关注i黑马微信号:iheim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黑马”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黑马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i黑马

微信号:iheim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