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孩子被打骂后,这种表现是“求救信号”!警告爸妈别继续了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5-22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黄杏贞

来源 | 幼儿说 (ID:bb-edu)



记得曾经有位妈妈跟我说,她家的孩子如何不听话,说着说着就哭了。


她说以前会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听的时候会答应得很爽快,但转过头就忘记了,各种错误和坏毛病照犯无误。


她后来忍不住了,再加上生活不如意,她常常在气急败坏下采取打骂的方式,用扫把打孩子。


图片来源:电影《你是好孩子》


一开始“效果”立竿见影,因为孩子很害怕,也会照着父母要求的做,但是慢慢地,错误和坏毛病又来了,打骂当然又是少不了。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犯了错误,偷了别人的玩具,被妈妈批评时,默不作声地把扫把递给妈妈……


这位妈妈突然打了一个寒颤。


打骂孩子,为什么是一种“用久了就没效果”的坏教育?


有些人经常在网上鼓吹“孩子不听话就打一顿”,想必他们就是打骂教育方式下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电视剧《无耻之徒》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作为成年人的你,因为在公司做错了事情被老板打,你一定会很愤怒。


打骂是采用暴力手段,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感到痛苦,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迫使孩子做出让步行为,实际上孩子是口服心不服的。


王朔说,打孩子,这叫欺负,欺负比你弱小的东西,你可耻不可耻?


的确如此,孩子在经历打骂的过程中,既有恐惧,也会有厌恶和憎恨,容易带来心理上的叛逆和反抗,从而让孩子私底下做出有悖于父母意愿的行为,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孩子可能会在心里想,“你叫我听话,我偏不,谁让你打我?”


难怪心理学家Michael Tulley说:体罚、训斥、侮辱根本是无效的。


一位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她小时候被父亲打的经历。


她5、6岁时因为嘴馋,从父亲的衣兜里偷了一块钱,然后一溜烟地跑到家里附近的小商店买了一根冰棍,然后美美地一边舔一边跟邻居的小孩在路上玩弹玻璃球。


她的父亲刚好回家,质问她为什么有钱买冰棍,她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结果就被父亲揪回家,用竹枝打了一顿。


她描述当时被打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她说:


“我一边忍受着竹枝打在身上的皮开肉绽的感觉,一边充满怨恨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暴怒的巨人手里捏着的小蚂蚁。”



后来,她故意频繁“偷窃”,不仅偷了父亲的烟斗和烟叶,还把他最爱的一双皮鞋偷了,最后把它们全部用大袋子装起来,藏在了奶奶家的床底。


再后来被奶奶发现了,她跟孙女说:“你爸中午在外面不舍得吃饭,就是省钱买烟叶了……”


她羞愧难当,再也没偷了。


被父亲打了没改,奶奶说了一句就改了。


图片来源:电影《季春奶奶》


可以说,当一个孩子因为某一件事情被爸爸或妈妈“打骂教育”后,孩子没有改正,“打了就像没打”,这是很多打骂孩子家庭的常见感觉。


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就是“求救信号”:


警告打骂教育的爸爸或妈妈,别再继续了,没效果。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除此之外,正如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当打骂越没用,经常使用打骂教育的父母就需要加大力度,打得更狠、骂得更频繁……


过了一段时间,打骂教育的效用开始递减,爸妈又需要再一次加大力度,打得更狠、骂得更频繁……


最终掉进了“无效——打骂得更狠”的死循环,打骂孩子的父母也沾上了打骂“上瘾”,这就是“心理瘾”。


如果说打骂教育是“冰窟”,有方法的教导便是一种智慧。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想起了小时候上学的一件事:


某天下课时,我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儿一起玩,不知什么原因,我把一个女孩的作业本撕了。


女孩哭着告诉老师,我被“请”进了老师办公室。


老师还没开口,我因为害怕,一进门就鼻涕眼泪满脸挂着,开始认错,说了10多分钟的“认错报告”。



最后老师笑了,他不仅给了我一张纸巾擦鼻涕眼泪,还从抽屉拿出一颗糖给我,说:


“你已经意识到错误,教育成功。”


这件小事,我记到了现在。


难怪人们常常说,智慧的父母,常常视“打骂”为恶犬,唯恐避之而不及……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作者简介:黄杏贞,著有《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各大平台有售。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3年了,收获了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300多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阅读38425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