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高科技、好有趣、接地气、有人气,这道“科技大餐”老外都来“睇”!

作者:广西新闻网 来源:广西新闻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5-22

什么样的科技活动周才有生命力?

什么样的科技成果展刺激人们的眼球?

什么样的科技成果吸引人参观?

广西给出的答案是:

秉持

“高新特强、奋力全行,全民参与、开放共享”理念

常办常新、越办越实。

5月19日-5月22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展出, 680多家企业,1300多个高精尖、接地气的项目、产品纷纷亮相,展区面积达17000㎡,为历届之最。按“整体布局、分区布展、重点展示、全面宣传”思路,设置 7 大展区,集中展示在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团队平台建设、科技招商引资引智、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好有趣 43个科普互动项目吸引眼球



科普展区带来全区各系统、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科普成果43项。如布氏鲸、鲎、珊瑚礁等海洋生物研究成果、广西首台大型倾斜航摄仪、南宁城市实景三维立体/VR等,让大家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科技、学习科技、了解科技,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增长科学知识,广泛吸引社会大众参观体验。


市民在体验VR设备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新奇感受。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小朋友通过AR技术了解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广西新闻网记者 蓝于涵 摄


和机器人打招呼。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小朋友围观摇臂机器人作业。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小朋友正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成果展最吸引小朋友的还是机器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小学生在进行科普体验。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高科技 展出的技术和产品80%以上为实物


本次展出的1300多项技术与产品80%以实物展示。比如,五菱电动公交车、玉柴的“新型节能环保国VI车用发动机”、上汽通用五菱“5G远程驾驶”等高精尖产品悉数参展,让参观群众近距离感受“高大上”的“广西创造”。


五菱S100纯电动公交车在成果展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取消省界收费站实施自由流收费沙盘。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自走式粉垄深耕深松机在成果展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与会嘉宾在听取对无人机的介绍。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玉柴柴油发动机在成果展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高压清洗机器人在成果展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相比传统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具有防滑、降噪等优点。广西新闻网记者 宋瑶 摄




接地气 科技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科技展就是各种机器、模型?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这种想法已经“out”了!进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你不仅能够看到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品,还有生态养殖、生物医药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它们都是依靠科技研发的新产品。

农业嘉年华摩天轮。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稻渔综合种养演示台。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孩子们在观察蚕宝宝。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市民在观察稻田渔坑生态瓜果棚。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多种胶囊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展出的先进医疗器械。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螺蛳粉,老友粉等多种土特产也亮相成果展。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



有人气 科技与美的完美结合


本次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精心设计各产业展区的表现形式,结合产业特色,设计每个展区独具行业科技元素特色的框架结构,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并采用了较为时尚的橙黄和锦绣紫、豆绿与靛蓝等搭配方案,为整体展示效果注入了新鲜、与众不同的元素,让观展市民产生强烈的科技视觉冲击力。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到现场观展,人气爆棚!


在桂工作的外国专家在成果展上与展商进行交流。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19日,就读于广西大学和广西科技大学等院校的50名柬埔寨留学生参观成果展。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外国专家参观成果展。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小学生参观成果展。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想了解更多关于2019年广西科技“两周一展”的资讯

请关注:

专题:《深化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支撑》


专题:2019广西科技“两周一展”


大家都爱看

✪ 

✪ 

✪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新闻网综合

编辑:黄勇椋

责任编辑:邱石佑

值班主任:李华林

值班总编:曾俊峰

点亮告诉更多人

阅读38978
举报0
关注广西新闻网微信号:gh_cc382843f58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西新闻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