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年前就说重建,杭州朝晖伤痕累累的危楼怎么就拆不了!住户一句话让人心酸

作者:钱江晚报 来源:钱江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5-29

杭州朝晖六区67幢建于1983年,5层4个单元。


它与周围陆续建成的12幢房子一样,起先都是浙江某高校的教工宿舍,名为浙工新村。


它本来的命运,应该是与散落于这座城市的其他老楼一样,默默呵护着它的住户,见证他们的三餐一宿、悲喜离合。



然而自从2012年底第一次走进钱报记者的视线起,近年来它无数次成为各级媒体的焦点,仅央视就上了四次,本报亦先后7次对其跟踪报道。原因只有一个——从1993年到2014年,前后五次鉴定均指出其安全隐患严重。最后一次鉴定,更是被判定为C级(最高等级为D,整幢危房,需立即停用)。


2015年,杭州下城区政府提出对朝晖六区包括67幢在内的13栋住宅成片改造,推倒重建。得知消息,居民欢欣鼓舞,我们也颇感欣慰,不仅因为这些满头白发的老教师终于能圆了安居梦,更因为这一解危模式或将成为杭州危旧房改造的成功样本。


都以为他们早已搬进新家,直到前些天,当年采访过的业主之一罗老师再次找到我们。


为什么,这个“资深危楼”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居民:

梦见好几次,房子倒了,跑不出来


5月23日下午,我们一起回到了熟悉的朝晖六区67幢前。


夕阳下的它还是老样子,只是更旧了些,更破了些。从五楼窗台开始一直贯穿到墙根的巨大裂缝还在,有几处打着豆腐块大小的白色石膏,像是加固用的补丁,罗老师说是用来监测裂缝恶化的。



在属于罗老师的2单元102,8年前我们第一次来时需要用蛮力才能关上的窗户,依然没有减轻主人的负担;而那扇由于沉降、时不时要用挫刀挫掉一点边沿才能关上的防盗门已经退役了。


“不换不行了,锁芯都断了好几根。开始以为是锁的质量有问题,后来才明白是被沉降拗断的。”罗老师说,这套房子目前是他女儿在住,“没办法,外孙女在附近上小学,不住不行。”


2014年1月,67幢进行了建成以来的第五次鉴定,结论是危险性为C级危房。同年4月4日,奉化市居敬小区一幢5层居民房突然倒塌,而就在数月前,它也被鉴定为C级。当年,杭州也启动了对全市老旧房子的摸底排查,下城区住建局发现朝晖六区的问题房屋远不止67幢——经专业机构鉴定,66、64、74幢同样被列为C级危房。


问题何以如此严重?


居民们有的认为是30年前的施工队伍没有建楼房的经验,做法不规范,没有挖地基,只用了条形圈梁;有的认为是建几幢较新的房子时,打桩时使土往这边挤压,导致老房子倾斜沉降。但无论哪种原因,带来的后果都让这里的住户这20多年来一直忧心不已:


许多栋楼的单元门,与路面的落差目测都有5厘米以上。罗老师说,刚建成时单元门本是高出路面的,而现在一下大雨台阶下简直可以养鱼;


66幢、67幢之间的小区路面,水泥地上的裂缝可以插进成年人的手掌;



随机敲开四幢危房中的一户住家,瓷砖、墙体上的裂纹,或壮阔如地图上的江河,或绵密似新缀成的蛛网;有的人家阳台门不敢关紧,一关上就很难再拉开;本应严丝合缝的钢窗,两扇间的位差却有近2厘米;纱窗上补着旧床单,那是老鼠咬的;窗棂缝里塞满碎布条,那是防止老鼠再进来……西谚云:“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但在这里,是“风可进,雨可进,蛇鼠也能进”。



“我梦见好几次,房子突然倒了,来不及跑出来……”66幢的喻老师说。


4年前已定下改造方案

却因民调未达标熄火


1994年,朝晖六区进行房改,除少量公房仍属原高校外,住户都各自领了产权证。发现安全隐患后,原产权单位曾于1998年对67幢进行压桩加固、2000年对74幢进行全面加固,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们提出过拆除重建的述求,但却因未达到立即停用标准而无法实施。



钱江晚报最近一次报道朝晖六区67幢,是2015年8月。


当时,下城区政府将这4幢危房列入了“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解危名单。由于居民代表反对加固的形式,而单幢重建可能会对周边房屋构成威胁,且考虑到该区域危房较集中,区政府提出了对朝晖六区包含4幢危房在内的13栋住宅楼进行成片改造的新模式,并作为全市首个成片改造试点项目向杭州市房管局汇报,获得认可。


罗老师他们还拿出一份去年8月下城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下城区政府作的报告。在“下半年工作安排”中,特别提到要高质量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其中就有某高校宿舍危旧房连片改造项目。


那又是为什么,让这幢“资深危房”至今没有动静?


在朝晖六区党员活动室门口,还贴着一张已经被水汽洇皱的A4纸,写着“入户民意调查现场办公室”。那是去年3月贴上的。罗老师说,问题就出在这次调查上。



“2015年定下方案,但之后又是城中村改造,又是建地铁、造快速路,区里顾不上,我们都理解。”罗老师说,去年好不容易开始摸底调查,结果却让人失望——因为没达到全小区90%同意成片改造的最低启动比例,事情熄火了。


持反对意见的业主,有的是因为年纪大了不想折腾,有的是担心拆建后住宅面积缩水,有的则提出不切实际的补偿要求……尴尬的罗老师等几位一直为这事奔忙的业主代表,挨了不少埋怨:当初就该坚持单幢重建的,瞎折腾啥?


社区:

居民意向不便干涉

转变态度需书面证明


解危进展不下去,几幢危房里的业主们自然着急。去年8月区长接待日,他们去见了下城区相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只要学校做通了业主工作,后续立项、筹资、设计、施工政府都会负责实施。


今年2月底,下城区住建局给他们也回了函,希望支持改造的业主和原产权单位,能协助区政府做通反对业主的工作。


就在前几日,业主们又给下城区相关领导写了信,请求尽快实施小区连片改造工程,但尚未收到回复。


期待改造的业主们最大的疑惑是,一次调查不成功,为何不能启动第二次?他们表示,非常愿意配合政府和社区,做其他业主的思想工作。而且据他们了解,其实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反对最坚决的两户,已经搬离了小区;有一户原本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但他家孩子马上参加今年的高考,“最近已经向我们打听,改造的事还有没有可能……”


作为入户民意调查的主要实施单位,朝晖六区所在大木桥社区书记戴丽美表示,小区老年人多,当时提出反对意见,许多也是客观现实:有的子女都在国外,搬家困难;有的觉得年纪大了,不敢折腾……“作为社区,的确不便过多介入,只能站在中立立场,以居民自己的意向为主。”


戴书记说,的确有业主反映,一些原先反对的人已经转变了态度,但她觉得,还是要有书面的证明才能算数。“口头上的应承,可能变数会比较大。居民们最好能把意见和诉求以书面形式向社区反应,社区会认真汇总上报。”但目前为止,社区还没有收到这样的书面材料。


区住建局:

改造最终需100%同意

暂时只能持续监测


事实上,罗老师他们已经各自分工,包干若干原先反对的业主,争取他们的书面同意。但下城区住建局危改办负责人方仁杰告诉钱报记者,90%同意率只是一个很初级的条件,即使达到,也并不意味着改造就能立即启动。


“若是房屋征迁,有极个别业主不同意还可以走司法程序。但连片改造不同——危房只有4幢,要改造的却是整个小区,如果有非危房的业主不同意,是不能用强制手段迁离的。”方仁杰说,因此事实上最后需要的是100%同意,“所谓的90%同意,可能只是街道和社区设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先达到,再做其他业主的工作。如果这个门槛都够不到,后面的也就谈不上了。”


因此,在业主意见统一之前,住建部门只能对4幢危房持续进行动态监控:每周一次人工巡查,每月一次数据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强制疏散……


种种原因,像一道道相互牵掣的固定索,让67幢这栋早已定下解决方案的危房,风雨飘摇、满身伤痕,却屹立至今。难处可以体谅,程序需要遵循,但采访终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在67幢1单元101住了30多年的金老师那番满怀辛酸的话:


“我80岁了。年轻时租房子,好容易有了套房改房,还是危房。说起来,我这辈子就没住过好房子。我只希望政府能早点帮我们解决安居难,让我在余生也能住几天像样的房子。”


记者手记


本报第一次报道朝晖六区67幢,是在2012年12月19日。当时,钱报记者先后找到了朝晖街道城管科副科长戴伟、下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城北房管站、区住建局房产科,以及67栋楼房的原产权单位——浙江某机构公共事务管理处。多方沟通的结果是,他们会展开收集施工图纸、征求居民意见等工作。


2013年7月3日,本报刊发《这样的“变形房”,我们要住到哪一天》。当时,大木桥社区、朝晖街道、下城区住建局、原产权单位相关负责人都参加了一场碰头会:加固和维修的方案逐渐暴露出了弊端,但因为此前没有危旧房推倒重建的先例,解决方案一筹莫展。


2014年4月10日,本报再次整版刊发《房龄30岁,危楼20年》——当时宁波奉化的一栋楼房倒塌,让我们再次聚焦朝晖六区67幢,并由此引发了对整个杭城危楼的摸底大调查。


尽管数年的跟踪,并没能催生扭转67幢危楼命运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它的命运还是在4年间逐渐显露曙光:牵头单位逐渐明晰、加固方案逐渐被排除、能否推倒重建的讨论被搬上桌面……直到2015年8月,下城区住建局房产科在采访中明确,67幢房屋将推倒重建,朝晖六区内其它12幢楼房则进行成片改造。这幢危房的未来,似乎终于有了定论。


一些比它更晚成为舆论焦点的危房,都已经成功翻建——比如朝晖九区24幢、直饮马井巷的老墙门,还有浙江某高校的宿舍楼。也正因此,当我们得知这幢危楼至今依然在风雨中飘摇时,内心的惊讶才会如此强烈。


在报道杭州朝晖九区24幢旧地拆复建的案例时,本报曾经写道:“危房解危,不仅考验着房主们在意见不一时,如何取舍和让步,也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精细化水平。如果没有一方特别积极地推进、一方适时地退让,危旧房‘有危难解’,可能会一拖好几年……”


言犹在耳,一语成谶。这段话,似乎成了朝晖六区67幢命运的真实写照。而梳理其改造决策始终难以落地的原因,探寻其复建解危的解决之道,应当也在其中。诚如社区戴书记所言,小区上千户居民,众口难调,各有各的诉求。但我们依然希望社区和政府部门,能够更主动积极些,发自内心地替危房中的住户多考虑些,使连片改造这一下城区的重点工程,能够真正推进下去。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首席记者 鲍亚飞 记者 何晟

值班编辑:张琴


最新热点


在看”的永远18岁~
阅读39570
杭州 
举报0
关注钱江晚报微信号:qianjiangwanba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钱江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钱江晚报

微信号:qianjiangwanbao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