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背主降敌杀人无数的吴六奇,为何成为金庸笔下的英雄侠士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6-15

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记载了一位江湖奇人吴六奇。他一出场就豪情万丈,先是力挫神龙教高手,后是夜雨江上引吭高歌,再加上他是天地会卧底的人设,可谓是光芒万丈,令不少读者心生好感。


然而,翻开厚重的史书,我们惊讶的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吴六奇与金庸笔下的形象相距颇远,那么,一向治学严谨的金庸,为何会不顾史实来美化吴六奇呢?历史上真实的吴六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01、发迹


吴六奇的发迹,是从认识海宁名士、金庸(本名查良镛)的先祖查继佐开始的。


吴六奇年少时,常年犹如乞丐一般混迹街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六奇流浪到海宁,恰好碰到了独自饮酒的查继佐。


查继佐见吴六奇虽然衣衫褴褛,但眉目中自有一股英气,不禁对他心生喜爱,欣然招呼吴六奇一起饮酒。


酒过三巡,两人大聊人生理想,越说越投机,于是查继佐毅然资助吴六奇一大笔钱,还劝他去从军报国。


靠着查继佐的资助,吴六奇回家乡拉起一支人马,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由于吴六奇武艺过人,敢打硬仗,又镇压起义军立下大功,南明永历帝论功行赏,封了吴六奇做总兵。


02、降清


从流浪街头的乞丐到朝廷总兵,吴六奇就此一飞冲天。他的迅速发迹也引来了一些读书人的不满,比如有个书生就曾说吴六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嘲笑吴六奇的乞丐出身。


对此,吴六奇以一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硬怼了回去。


此刻的吴六奇光芒万丈,豪气干云,俨然南明的忠臣良将。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挥师南下,吴六奇深知,凭自己这点人马是抵抗不了满清大军的。几番权衡下,吴六奇率部降清,摇身一变成了清廷的总兵官。


降清后,吴六奇主动提出愿为清军做向导,同时疯狂剿灭反清义军。


公元1653年,潮州总兵反清,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尚可喜听说后,率十万大军来攻打潮州城。


这一战中,吴六奇所部用云梯帮助清军攻城,结果清军成功攻破潮州城,潮州总兵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原本一心报国的吴六奇终于在现实的层层逼迫下,不由自主的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03、海禁


潮州起义平定后,吴六奇被安排驻守饶平。饶平地处广东潮州,紧邻南海,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在小说《鹿鼎记》里,吴六奇掌握广东兵权后,就开始密谋反清,但现实中的吴六奇却与此完全相反。


公元1655年,吴六奇向朝廷提出了加强海防的建议,目的是切断郑成功军队的补给,封锁郑成功的抗清斗争。


朝廷很快同意了吴六奇的禁海策。此后,沿海一带片帆不得下海。这固然影响了郑成功部队的物资补给,但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影响。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潮汕的海民靠着出海获取基本的生活物资早已形成习惯。可吴六奇不管这些,强行阻断了百姓们的生计,结果百姓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偷偷出海,却尽数被吴六奇当作海盗给屠杀了,一时间死难的百姓数以万计。


如此草菅人命的杀人狂魔,和金庸笔下的侠士形象真是完全不同。不过,吴六奇严格的禁海举措却受到了朝廷的赞赏,顺治皇帝为此特意加封吴六奇太子少保。


这样看来,吴六奇的所作所为与《鹿鼎记》中的第一大反派吴三桂何其相似,他不过是政治上的投机客,百姓眼中的杀人魔王罢了。


那么,一向尊重历史的金庸,又为何要将吴六奇洗白成英雄呢?


04、恩情


这就要从本文开头提到的,吴六奇与金庸祖上查继佐的渊源说起了。


当年查继佐与吴六奇在酒楼上的一场豪饮,早已成为吴六奇铭记终身的恩情。


康熙二年,文人庄廷拢修明史时,为了显得自己修的这部书高大上,庄廷拢私自将许多名人都注明为写书团队,其中也把查继佐列为校阅。


后来,明史案发,查继佐就因为列名其中被连累下狱了。


查继佐入狱后,吴六奇焦急万分。为了营救恩人,吴六奇多方奔走,上下打通关节,甚至不惜专门上奏为查继佐辩解,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


在吴六奇的奋力营救下,查继佐终于化险为夷。出狱后,查继佐与吴六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吴六奇帮助过查家的故事,也被一代代的传诵下来。


因此,金庸感念吴六奇对自己家族的帮助,在小说里将吴六奇美化成大英雄,也不过是人之常情了。


佛曰:即种善因,便得善果。查继佐当初的一饭之恩救了自己的性命,而吴六奇的一念之仁又何尝不是帮助了自己呢。


悯济人穷,虽分文半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

End .


精选好书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在看  哦 !

阅读39772
英雄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