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早起”这件事,骗了中国人多少年?

作者:读者 来源:读者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文 | 唐一

来源:富书(ID:kolfrc)

真正的高手,从不依赖早起。



这些年,随手一翻,都是赞美早起的文章:

 

《长期坚持早起,到底有多赚?》

《为什么一流成功人士的闹钟都定在早晨5:57?》

《为什么要早起,这是我听过最牛的答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早起成为了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出现在各种成功清单之中。

 

生活有规律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不觉得过分强调“早起”是一件合适的事情。

 

“早起”不等于“自律”,过分强调“早起”,并不一定让你的事业迈向巅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比早起更重要的,其实是找准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并加以利用。


早起不是万能的

 

“早起”不是万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息规律。

 

我有个朋友,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下午2点到晚上11点,她习惯上午做点简单的工作,午觉后精神足够了,开始工作,工作效率也很高。

 

但后来,她尝试每天6点就起床,整整两个星期,结果每天都哈欠连连,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后来还直接病倒。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们在作息规律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百灵鸟型、猫头鹰型。



百灵鸟型,一到晚上就犯困,所以往往睡得很早,早起对他们来说毫无困难,难的往往是熬夜;

 

猫头鹰型,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习惯更晚入睡,早上喜欢赖床。

 

调查发现,典型的晨型人约占总人口的24.7%,典型的夜型人占26.4%,而其余的近半数的人都处于两者之间,有些人更偏向于晨型,有些人则更偏向于夜型。

 

决定一个人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主要由基因影响(54%),其次才是成长环境、年龄等后天因素。

 

不同类型的人群,所处的高峰时期并不一样,在自己的高峰时期里,我们往往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准确的判断力、更敏捷的反应。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在自己的书中提过一个实验:

 

研究者招募了一群11到14岁的青少年,从中挑选出40名最典型的百灵鸟和夜猫子型进行测试。

 

这40名青少年,被要求在他们一天的最佳时段和非最佳时段完成智力测验,结果这些参与者在其偏好时段的智力测验得分,比非偏好时段平均高出6分。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但这并不代表你也可以模仿。他们习惯早起,这是因为他们经过了长期的摸索,发现早起最适合自己的身体状态。

 

所以,早起并不是万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假如你的身体不适合早起,却硬要强迫自己早起,那最大的可能是你一整天都哈欠连连,提不起精神。



这么一来,“早起”还是一个必须坚持的目标吗?


锁定“高效时间段”

才是高手的必备技能

 

请注意,我不是鼓吹大家不用早起、每天睡懒觉或者熬夜熬到两三点。

 

我真正想做的,是破除大家对于“早起”的过度迷信,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找准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并在这个时间段内最大限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你当然可以早点起床,但不要过度追求,如果发现早起影响到自己一天的工作,那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我们不是为了早起而早起,而是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去工作、去学习,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早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其实有比“早起”更好的手段。

 

美国企业家博恩·崔西说: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你是否能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天,并且在你感觉最好的时候去工作。

 

他把这个时间段称为“黄金时间”,这是一天中最有效率的一个时间段。

 

只要充分利用好你的黄金时间,你就可以提高你的效率,避免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

 

前麦肯锡亚洲合伙人、全球咨询总监中村诚一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企业负责人患病后减少了工作时间,每天只要3到4小时用于工作,但就是这几个小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质量也有了保证。


因为他明白自己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就要有所选择,抓住自己一天效率最高的时间段。

 

因此,他会利用自己头脑最清晰的上午,尽可能地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管理学上的“二八定律”,也能用在其中:

 

20%的高效率时间段,能帮助你完成一天中80%的事情。



你的财富藏在“黄金时间”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以下有三点方法:

 

第一, 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记录、打分

 

作家Yulia建议大家进行一项为期3周的实验,在每小时结束时,用 1 到 10 的分值给自己的精力、注意力和动力打分。

 

这样坚持3周,排除掉异常情况(比如失眠、生病),你就能知道自己的黄金时期,能把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安排在这上面。

 

第二, 提前为自己的黄金时间段做好准备

 

知乎学习类大V白诗诗曾经分享过自己的例子,他发现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是三个时间段:

 

上午8到10点,下午2到5点,晚上6点30到10点,一共8个半小时。

 

为了这8个半小时,他会提前做好很多准备,比如中午会午睡;下午5点40哪怕不困也要眯一会;准备好巧克力、香蕉能补充能量的食物……

 

总而言之,他会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这最高效的几个小时能够被有效利用,而不是被白白浪费掉。

 

我有个前辈的做法也值得学习,他知道自己早上的工作效率最高,所以他每天早上总会提前15分钟到公司,把早餐吃完、上完厕所、打好热水,把所有琐事都处理好。

 

上班时间一到,他就可以安然地坐在办公桌前,高效地处理事情。

 

第三、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或许有人会说,我也知道要在自己的黄金时间集中精神,但同事、老板总是有事情找我,我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那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树立起规则,事先与同事和老板沟通:这个时间段我的效率最高,必须集中精神完成最困难的工作,如果不是要紧的事情请稍后再找我。

 

只要你充分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这个习惯,并且能一直坚持,别人也会尊重你的习惯,让你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时间。

 

另外,一旦开始工作,就要尽可能排除外界干扰,手机可以收起来,无需用到的页面可以关掉,尽可能地保证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总结一下重点:

 

1.   早起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黄金时间”不同;

2.   你可以通过记录、打分的方式,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

3.   在自己的“黄金时间”内,尽可能做最困难、最烧脑的工作,并尽量不被打扰。

 

请记住,不是早起让你成功,而是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让你成功。

 

一味打鸡血的勤奋并没有用,这只是背离了客观规律的自我陶醉,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对别人有效的“早起”法则,并不一定适合你,你只能参考但不能全抄,生搬硬套别人的生活方式,只是东施效颦,影响工作和生活,害的还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借用万维钢老师的一句话:

 

可干可不干的事儿才有创造性,干什么都行的时间才是你的时间。




本期话题


你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唐一,富书主创团作,90后职场老司机,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心得,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立志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现居广州。知乎@唐一。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婚姻好不好,看“脸”就知道!

编辑x末日之日  本期责编x末日



阅读39745
中国人 
举报0
关注读者微信号:duzheweixi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者”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者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者

微信号:duzheweixi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