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的林先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近期,他在经常光顾的游泳馆里遇见一件堵心事。在柜锁完好无损的情况下,锁在储物柜里的手机却被盗了。然而,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怎么回事?
柜锁完好无损 柜中手机为何不翼而飞?
事发当天,林先生在游泳馆里游了两个小时后,回到更衣室,打开储物柜,发现里边的东西被翻动过,仔细检查后发现手机不见了。
林先生立即找来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储物柜,发现柜子的锁完好无损,也没有任何被撬的痕迹,而林先生包内的现金等其他物品都没有丢失。
工作人员认为林先生手机并没有被盗,而是自己放在某一个地方忘记了。林先生立刻否定这一猜想,坚持报了案。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后了解事发经过,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搜寻和勘察,因没有监控视频,结果一无所获。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意中说,近期游泳馆已接到十几名泳客的投诉,都说自己的手机明明就锁在柜子里,游完泳打开柜子却发现手机不见了。
游泳馆连续发生多起手机神秘失踪案件,经警方汇总,共有六宗相似报案。警方察觉到这起看上去普通的手机盗窃案并不简单。
民警调取这些案件的相关细节,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些案件应是出自一人之手。就在警方多方寻找线索时,嫌疑人又在同一个派出所辖区里作案了。
民警 江建生:一天内两个失主报警称自己在更衣室丢了手机。柜子完好,钥匙随失主携带进游泳场。
这个悄无声息打开柜门的人是谁?正常情况下要想不留痕迹打开更衣室储物柜,必须要有解锁的IC卡。而IC卡除了前来游泳的泳客手中有之外,游泳馆的工作人员手中也有一张解锁卡作为备用。警方经过走访排查,发现内部工作人员并没有任何盗窃的可能和嫌疑。
于是,警方认为,嫌疑人很有可能获取柜子的密码信息后打开柜门进行盗窃。
民警 温仕挺:经过网上搜寻,我们发现网上有人售卖IC卡的读卡器,就把工作重心放到外围的人员。
监控视频+微信账号 警方锁定嫌疑人
案发当时正值游泳馆的高峰期,各大游泳馆几乎天天人满为患,发生盗窃案的这几家游泳馆泳客格外多。
警方选择闸机口的监控视频作为主要资料,经过大数据系统的分析,一名可疑男子进入警方视线。视频里,这名男子多次出现在游泳馆的闸机口,并且每次都在发案时间段出现。
同时,另外一路办案人员在对失窃手机的追查过程中,侦察到一个叫“空心菜”的微信账号曾多次在网上搜索被盗手机的ID信息。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空心菜”正是在游泳馆监控中多次出现的那名男子。
“空心菜”的主人真名叫权某,警方很快对其实施抓捕。通过初步审讯得知,权某正是通过复制解锁卡实施盗窃。
然而,案件却并没有就此终结,警方在调查中发现权某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犯罪团伙。
网络交易 赃物低价卖给同一人
从对权某的调查发现,他近期盗窃的四部手机都是以极低的价格在二手平台上卖给吴某,吴某极有可能是权某的固定销赃渠道。经调查,吴某是二手手机贩,他对所收来的手机还要再次转手。
为了更准确获取吴某信息,警方决定,先对吴某实施抓捕。经初步审讯,权某盗窃得手后通过互联网二手平台联系吴某,吴某以商定的价格买下手机。收到手机后吴某通过快递寄往深圳市的一个二手手机店,隔天二手手机店再把钱打给吴某。
由于权某和负责收脏的吴某都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单线联系,吴某只知道自己的上线姓黄,以及每次发货的地址和电话。
全国多地设收购点 发往总部改销
警方调查发现,该二手手机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某大型电子市场,黄姓收货人是这家店的店主。
警方分析认为,这家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二手手机店是盗销团伙的总部,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二手手机店的店主黄某。黄某在全国多地设立手机收购点,这些收购点收来的手机全部都集中在总部进行解锁和销售。
民警 张舒然:该团伙有人专门负责收机,有人负责专门破解ID锁,有人就专门负责下一步的销售。
民警发现,这些手机中只有极少数无锁的是真正的二手手机,绝大多数有锁手机都是被盗赃物。这些被盗手机能够解锁的,就会被当成二手手机重新出售。无法解锁的则会被拆成零件贩卖。
随后,办案人员兵分四路,对犯罪嫌疑人黄某和其他城市收脏点的黄某团伙一并进行抓捕,现场缴获有ID锁的苹果手机200余部。
伪造“官网” 骗取ID和密码
在这起案件中,手机要经历盗窃、集中、解锁、销售等几个环节。其中,解锁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
有些手机密码设置简单,可直接刷机解锁清空信息,有些手机密码设置复杂,解锁则需要进行周密配合。
犯罪嫌疑人通过发送钓鱼网站信息,伪装成苹果公司的服务人员,给事主拨打电话骗取ID和密码。随后,通过刷机清空手机原机主的相关信息,使得涉案手机重新流入二手市场。
警方提醒,不论在哪发生手机被盗事件,一定要及时报警。同时,手机被盗后,如果收到相关公司发来的验证短信及邮件等,一定要核实清楚再进行操作。
更多详细内容 戳视频↓↓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王兴栋
编辑/马玮璐 廖景芝
©央视新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