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给你推荐一个朋友:F小姐。
文青这个词被用烂了,可如果F小姐不是文青界的扛把子,我把小新这个名字倒过来写。
她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要打飞的去看展。
她有很好的审美品位,衣食住行她都有涉猎。
你以为她只能谈艺术吧,结果我跟她谈起摇滚和悬疑小说照样停不下来。
如果你生活需要一点灵感,可以看看她如何又作又快乐。如果你急需一个美学砖家来拯救生活品味,我建议你关注她。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长按关注
人类会穿过黑洞穿越时空吗?
像《午夜巴黎》里的男人,坐在巴黎的楼梯上,等着钟声敲12下,回到20世纪的巴黎。坐上老爷车,跟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开派对,和达利喝小酒,与毕加索的情妇眉来眼去……这大概是对穿越时空最浪漫的想象。
▲ 电影《午夜巴黎》
电影镜头里的二十世纪都特别迷人。昏黄的镜头,原木色调的派对大厅,爵士乐队手里的乐器闪着金光,女士们梳着利落的小卷发,穿着夸张的晚礼服,在爵士乐里摇曳生姿,男士们一手握着威士忌,轻呼烟圈,狭小的空间,烟雾缭绕,光芒四照。
▲ 电影《午夜巴黎》
太多有趣的故事在这样的场景诞生。比如《泰坦尼克号》杰克和罗斯的结识,《海上钢琴师》的巅峰对决。
▲ 电影《泰坦尼克号》
要说这个时代为什么迷人,我觉得人和物的因素各占一半。如果能回到上世纪,不为别的,仅仅是旧时代的物品已经够人着迷,值回穿越的“票价”。我总是被电影里一闪而过的黄铜吊灯、手摇电话、胶片唱机迷了眼。
▲ 电影《海上钢琴师》
对旧物品的痴恋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喜好。不然,各种中古物品也不会成为抢手货,一台60年代产的古董车也不会被拍出近3亿人民币的天价。
要说为什么复古的东西那么受欢迎,大概与人的联系和羁绊有关。上个时代的物品带着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芒和人类智慧,他们不太完美,甚至还稍带点儿粗糙和笨拙,但这也是他们无可抗拒的魅力之处。
《春娇与志明》,张志明的前老板把烧火柴的“啪啪”声作为手机铃声,“人生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一个火炉”。现代人取暖早就不用烧柴了,但火炉啪啪的烧柴声依然无可取代,它是一种符号,是家和幸福感的隐喻。
▲ 志明的前老板
对火炉的执念,就是对人情的眷恋和羁绊。如果台词换成“人生就是为了一台暖气机”,顿时就不是这个味儿。旧物也是如此,它们笨拙甚至残旧,但充满故事和韵味,现代人的生活太需要它了。
当代人生活太便利,人的角色似乎慢慢地被科技取代、抽离。手机、互联网、钱可以解决生活上百分之九十的问题,这是一个社恐废宅所能想象的最美好的时代。
但物品也被设计得越来越不需要人,不仅要全自动,还人工智能,力求完美零出错。一切都在向科幻电影无限靠近,所有物品都被一体化、智能化了,家里不会再有家具,厨房不会有炉子,走到哪里都是白白的一面墙,一切都由人工智能精确操控,它比你更懂你。
▲ 英剧《黑镜——一千五百万的价值》
可又却太冰冷了。我不介意人工操作的麻烦和出错,只怕机械架空了人的参与,人的存在到底算是生活还是活着?我有点怀念那个生活本身就有点“麻烦”的年代。
比如煮咖啡这回事。《廊桥遗梦》有一场煮咖啡的戏,Francesca和情人Robert即将分离,晚餐过后,Francesca不知如何挽留Robert,便提议让Robert喝一杯咖啡再走。炉灶上的旧式水壶在缓缓的煮水,两人的情愫就像那些沸水暗暗升温。
▲ 电影《廊桥遗梦》
煮一杯咖啡时间太麻烦了,要煮水、要焖煮、还要过滤,但在电影里你会希望这个过程长一点,再长一点,咖啡煮完喝完也便是离别时分。
再到后来,没有移动电话,Francesca打固定电话也不方便,二人靠书信联系过几回,每一封信二人都必须培养情绪、遣词造句、工笔誊抄,信写完的时候内心情感不知道已经澎湃多少回。
▲ 电影《廊桥遗梦》
放在今天,咖啡机可以代劳煮咖啡,社交媒体替代书信往来,生活实实在在便利,也实实在在,少了点情趣。
注重生活本身,在这个时代变成一件需要刻意的事情,多少有点悲哀。但通过一点点仪式感,对那个“麻烦”时代的向往,还能通过旧物排遣。
黑胶唱机和黑胶唱片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个美国朋友的家里。他家人是黑胶发烧友,满满一墙都是唱片,从70年代就开始收藏的,我硬拽着他给我找老鹰乐队的唱片,播了一回《I can't tell you why》。这首歌我在手机听过几百次,但那个下午,黑胶唱机唱出了时光的味道。
▲ 黑胶唱机与唱片
听黑胶的人,都不会对“炒豆”声陌生,那种颗粒感是胶片存放时间长了以后,稍微变质造成的,但它越是不完美,越是让人爱不释手。
调黑胶唱机也是门技术活。唱头针尖与轴心的距离要慢慢调,找到最佳值,唱头的角度,要跟唱针相匹配,唱盘和转盘保持水平,再调整针压,都调妥了,才可以播胶片。
听胶片是件精致浪漫的事。《爱在黎明破晓前》里,女主和男主去黑胶唱片店试听,女主轻轻把唱针放在唱盘上,两个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耳边回荡着歌声,两个人生涩暧昧又甜蜜,让人分不清音乐和爱情到底哪样更感动。
▲ 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数码技术让电子形式的录音质量接近、甚至超越黑胶,但却代替不了黑胶那种年代的质感、摸得着的满足。最近,胶片还新潮了一波,不再只是单调的黑色,Lady Gaga还搞出了粉色半透明的黑胶。
机械打字机
如果要我选一件复古物件的大头,那就是机械打字机。
伍迪·艾伦直到现在,都还坚持用机械打字机写剧本,似乎用机械打字机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铿锵。它比直接写字省力一点,又比电脑上打字来的更直观实在,可以看着自己的思绪,立刻变成真实可触的东西。
▲ 打字机前的伍迪·艾伦
机械打字机是真的麻烦。在开始打字之前,要先调好行距,每打完一行字手动换行,搞不好还会卡纸,甚至弄到满手油墨。最让人头疼的是它还有可能会坏,色带太干、拉线断掉,想要换新的一点也不省事。
可机械打字机还是把写东西这件事,变成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电影《妙笔生花》,男二号因为女儿夭折痛心,一个人躲在阁楼里,无日无夜地敲着打字机,几百页手稿印出来,就在敲完最后一页之前,他的拇指上沾了油墨,拿下稿纸的那一刻,指纹永远地印在了稿子上。
▲ 电影《妙手生花》
男二号抱着一叠稿纸的那一刻,彻底放下了他的心事。把文字变得真实可触的魅力,是巨大的。
想要买一台机械打字机,可以到古董市场Cardiff或ebay碰碰运气,最老牌的雷明顿机械打字机入门价格大概在2K-3K左右。
火柴和骨瓷杯
自从看到过发哥划火柴点烟,划火柴就成为了我觉得最酷炫的动作之一。现在大家都用打火机,但我依然偏爱火柴。
▲ 电影《监狱风云》中的周润发
火柴头在划过侧面的涂面,呲啦出火花,冒火光的那一刻真的令人解压,但这也仅限于晚上点香薰的那几秒钟。
最近我发现了一款自带香味的火柴,甚至可以当香膏,最喜欢的是火柴盒的印花,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可选,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最让我舒心的好物。
▲ Buly1803的复古印花火柴,有不同风格的画
骨瓷杯也是对抗生活无力感的神器。比起其他材质,骨瓷杯太娇贵了,不仅容易碎,喝完茶、咖啡还要马上洗,不然色素可能残留在杯子上,可却又是下午茶的重点主角。
▲ Wedgwood宣传图
欧式的骨瓷杯容量不算大,让你舍不得大口把茶或咖啡喝下去,先小小的嘬一口,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糖和奶。我喜欢用配套的瓷勺把糖和奶转匀,再把瓷勺放在碟子上,听到勺子碰撞碟子的微弱但清脆的声响,才正式享用杯中物。等骨瓷杯见底时,身体内已经注满能量。
其实,复古不仅是想要回到过去生活,它更像是一种态度——因为现代的速度太快了吧,反而要特地给自己找些小麻烦小小作一下、自虐一下,无非就是想提醒一下自己,生活值得认真对待,可以慢慢地过,而人间值得。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