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有一种病叫“醉油”!做完饭胸闷、头晕、没胃口的人要留心了

作者:黑龙江交通广播 来源:黑龙江交通广播 公众号
分享到:

05-23




3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

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4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它们是胃癌、肠癌等致病因素之一。


减少油烟的重点:控制油温


食用油加热到150℃时,会产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丙烯醛,损害鼻、眼和咽喉黏膜;当油加热到200℃以上,产生的油烟中有更多的有害物质。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增加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炒菜时,可以这样鉴别油温:


冷油

油温约为0℃~30℃。此时,由于油温较低,把筷子放入油中,不会有什么反应,适合炸坚果类食物,也适合炒酱料等。



油温在85℃~120℃。此时,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用手置于油锅表面,能感觉到热,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


这个油温一般用于干熘、软炸等,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软炸虾仁等。


中油温

油温约为120°C~180°C。此时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微有青烟升起,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原料下油后,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伴有哗哗声。适用于炒、炝等烹调方法。


高油温

温度约为180°C~240°C。此时,油面翻动转向平静,有青烟,用勺搅动时有声响,若将筷子置于其中,筷子周围会有大量气泡,并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原料下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油爆声。一般用于炸、烹、炒等烹调方法,应尽量少用。



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生命时报

责编:欣莉、徐宁、心者、慧文

审核:欣莉

监制:张晔、焦春溪

总监制:李皎

广告合作电话:0451-82892666、82892777



阅读40480
举报0
关注黑龙江交通广播微信号:gh_f6d5ccefdc8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黑龙江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黑龙江交通广播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