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交通】长三角7城轨交今起“一码通行”!年底有望增至10城

作者:上海发布 来源:上海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05-22

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座城市轨道交通二维码通票来了!


申通地铁集团说,即日起,7城轨道交通实现手机扫二维码过闸“一码通行”,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地铁刷码互联互通的城市群。详↓


长三角区域支持跨城便捷扫码坐地铁


长三角“沪杭甬温合宁苏”7城内任何一城的市民将能享受到只需使用本地城轨的官方APP,即可获得跨城市顺畅便捷的轨交出行体验。长三角互联互通的城市范围内,市民将不需要异地下载其他城市应用,节约了手机内存和出行时间,大大提高了异地出行的便利度。而上海市民即日起使用“METRO大都会”APP除上海地铁外,还可以畅行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6城轨交。



互联互通背后的黑科技


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大范围兼容了不同城市原本互不相通的地铁基础设施。7城扫码乘车应用系统利用了双离线二维码等技术,解决了异地系统兼容、跨区域结算等难题,确保了国内所有主流手机,即使在地铁站无线网络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最快0.3秒的快速安全过闸。


另一方面,在去年“沪杭甬”3城互通的基础上,此次“沪杭甬温合宁苏”7城互通启动了区块链技术的试点应用。充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的特性,较好地解决了异地乘车信息互通共享等问题。同时,也开通了银联卡异地支付模式,向用户支付渠道的更全面迈进了一步。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采用,为长三角市民乘客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互联互通总里程突破1480公里 


在去年12月底,“沪杭甬”作为首批互联互通城市,成功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推行奠定基础。随着江苏、安徽的正式加入,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一体化的新格局轮廓开始呈现。在多城共同的协作与努力之下,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相关工作快速推进,不到一年就实现了三省一市的覆盖。现已开通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1480公里,是互联网+轨道交通的重要里程碑。


预计2019年底,将实现长三角10座城市互联互通


据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用户开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万人开通了“沪甬”“沪杭”互联互通服务,每周有近万名用户开通服务。随着不断开通的互通城市,长三角区域开通异地乘车服务的用户数达到近40万人。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市民乘客选择出行“一码通”。


预计今年底之前,长三角将有10座城市的地铁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未来还将争取进一步扩展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推进长三角成为全国第一个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


相关问答:

1、截至目前,哪些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

答:截至2019年5月22日,共有7座城市轨交乘车二维码加入了互联互通行列,目前已经实现互通或待互通的具体情况详见下表。下一步,7城将完全实现各城之间的互联互通。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长三角地铁城市加入,方便区域跨省市出行。


2、如何开通其他城市的乘车码?

答:举例“METRO大都会”APP内如何开通杭州地铁乘车码

(其余城市操作相似,请按照相关提示进行开通)



① 进入“乘车”页面,点击“上海地铁乘车码”。


②完成开通“杭州地铁”三步曲,若用户之前没有签约“支付宝先乘后付”开通上海乘车码,则需要先完成“支付宝先乘后付”的签约。

③完成“支付宝先乘后付”的签约。


④跳转至“支付宝APP”,完成“杭州地铁乘车码”领卡。

⑤完成“杭州地铁乘车码”领卡,Metro大都会APP开通杭州地铁乘车码成功。


3、若在异地使用时遇到问题,怎么办?

答:如在异地,切换乘车码功能遇到问题,可咨询当地车站人员或致电咨询。各地城轨企业服务热线如下:

  • 上海地铁热线电话:021-64370000

  • 杭州地铁热线电话:0571-26311111

  • 宁波轨道交通热线电话:0574-83070000

  • 温州轨道交通热线电话:0577-89727777

  • 合肥地铁热点电话:0551-62076666

  • 南京地铁热线电话:025-51899999

  • 苏州地铁热线电话:0512-69899000


资料:申通地铁集团

编辑:申金鑫

阅读39879
举报0
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号:shanghaifab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上海发布

微信号:shanghaifab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