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专家观点 | 余斌: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上篇)

作者: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来源: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公众号
分享到:

01-29


2018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做客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第175期中国保险大讲堂,发表主题演讲:

《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演讲

嘉宾

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


嘉宾合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做客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保险业大讲堂,深入解读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意义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与道路选择。

 

余斌还对2018年中国经济做出研判,认为房地产调控效应逐步显现,制造业投资低位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高位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稳中趋降,预计全年增速略低于7%;汽车销售触底企稳,服务消费、网络消费等增长较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全球经济增长略好于今年,预计出口增长5%左右。总需求增长将小幅回调,预计全年GDP增长 6.5%左右。

发言纪要整理人:王蕾


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段话有三个要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所谓高速增长阶段说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四十年中,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这个阶段的起点是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因此高速增长阶段是通过不断增加产量和产能的增量扩能,生产更多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不断的增加产量、扩张产能,生产住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高速增长阶段的本质特征是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阶段。

 

如今,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等现象的恶出现,标志着数量扩张为主的阶段已经结束。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时候,本质就是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阶段,转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都强调,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

这说的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也就是说,只有成功实行经济转型升级,我们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讲的是我们今天究竟需要跨越一个什么样的关口,如何才跨越这样的关口。



十九大报告中论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有人把十九大报告跟十八大、十七大、十六大、十五大报告进行比较,发现 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的时候,没有给出一个量化的指标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处在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阶段,所以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强调量化的指标,强调经济增长,强调GDP,强调人群收入水平。如今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数量指标相对于质量和效益来说,其重要性明显下降。并在此背景下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15-2017年,连续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下一年的工作的时候,都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十九大报告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不再仅仅只是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而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讲了三大变革:


质量变革

是说过去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底下,中国发展多依靠生产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甚至是低品质的产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消费者需要的是新型的中高端的产品,传统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很难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

 

因此无论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都普遍面临如何通过质量变革大幅度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同时,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他是以低价值、低质量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未来我们要在质量变革的过程中,让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效率变革

我们要重点解决那些影响整个效益提高的短板和洼地,通过补齐短板填平洼地,来提高整个效率。对于哪些短板和洼地,十九大报告没有做明确的论述,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大力推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领域的改革。

 

以往,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都是基础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由于国有企业垄断阻碍了竞争,带来这些领域的低效率、高成本、高价格,从而影响了整个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中国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以电力行业为例,我们把电力行业分解为发电、电力销售、电力设备的生产和供应等,有自然垄断特点的就是电力的输送,输变电这个环节,它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其它的环节,比如发电环节、销售环节、电力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性质。按照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就对这些不具备自然垄断性质的生产环节,打破垄断,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从而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通过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来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


动力变革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出口、依靠工业。现在经济增长依靠消费和服务。所谓动力变革就是把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工业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服务。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背景是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在众多领域生产能力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人力资源领域,过去新增劳动力是以农民工为主,2013至2016年间,新增农民工1270万,但是同期新增毕业大学生超过了3000万,人力资本素质大幅度提高。因此,这四者之中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现代金融。

 

我们需要思考现代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让金融回归服务实经济的本能,金融如何承担相应的风险,更好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其中,宏观调控有度与三中全会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三中全会在论述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给出的目标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政府作用。讲的是更好,而不是更多的发挥政府作用。这与“宏观调控有度”是一致的。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那个时候我们强调的是新常态。但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出新的分两步走的设想,也就是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2050年把中国建成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大体上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走向呢?我们可以以下基本看法:

 

2020~2035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8%左右;2035~2050年,经济年均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至3.4%左右。

 

从人均收入来看,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123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1%,也就是相当于美国的1/7,相当于欧洲国家的大体上1/4-1/5,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80%。

 

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35%左右,达到OECD国家的中下水平;2050年,中国人均GDP大体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一半左右,达到 OECD国家的中等水平。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第一,1990年GD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到2000年,GDP比1990年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到本世纪的中叶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平。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我们说的达到OECD国家的中等水平,也就是小平同志当年所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研究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国家过去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大体上可以把画成下面这张图:

图1:比较成功的国家过去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


发达国家的增长新对稳定,每年大约是2%左右,但是作为一个落后国家只要能成功地实现经济起飞,就可以在很长的一个阶段保持比发达国家要高处很多的经济增长,我们把它叫做后发国家追赶进程。

 

追赶的不同阶段后发优势的重点不同,蕴藏的增长潜力不同,经济增长也会呈现出若干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我们可以把整个后发追赶进程分为5个阶段:起飞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中高速增长阶段,中低速增长阶段,和增速回归阶段。

 

对中国来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使命中,我们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这是中国的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结束,经济增速还会进一步的回落,从而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大概会延续20年左右,平均增速为4%左右,把后发优势充分释放。当我们也逐步进入到成熟经济体国家行列,经济增数也将逐步的回归到与发达国家大体持平的水平。

 

中高速增长阶段的稳定状态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因此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会在一系列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运行会出现跟过去相比完全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过去我们是以接近10%的速度在追赶发达国家,这一棒已经跑完了,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实行交接棒,接下来我们将以中高速来继续追赶进程。

 

但交接棒是一个风险高发的环节,它经常会出现掉棒的风险。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在高速成长期我们有腐败的问题、有低效率的问题,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风险。高速增长犹如潮水涌来,这些问题都会被潮水掩盖。但当退潮之后,这些问题就会集中释放出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逐步的应对、化解、消除这些矛盾、风险和挑战,才有可能继续追赶进程。

 

拿今天的中国跟美国做对比

我们过去这4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以下四个方面,我们依然跟美国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美国人的钱比我们多;而是美国的技术比我们先进;三是美国劳动力素质比我们高;四是美国市场经济制度比我们完善。

 

中国在这四个方面与美国差距很大,这四个方面直接决定了经济增长。那么为何美国只有2%的增长,而中国还可以达到6.9%?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没有那么容易简单。

 

美国早就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每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就是2%左右。中国尽管经过了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直到今天还有超过4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还有接近30%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国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仍然处在快速变化调整的过程中,结构调整和升级都会释放经济增长的力量。因此尽管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如美国,但是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中国比美国要高得多。


拿今天的中国跟印度做对比

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6.9%,印度当年的增长7.5%,印度经济增长比中国高0.6个百分点。这是印度在经济增长速度上首次超过中国。其实,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追赶的进程中,但处在追赶进程的不同阶段,所以经济增长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中国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印度高速增长阶段刚刚开启。在我们的学术交流中,印度人认为,印度即将从中国手中接过高速增长的接力棒,印度将会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来源。对此,我们也是大体是认同的。中国高速增长追赶期结束,正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增速还讲继续回落,这不可避免。

 

而印度高速增长阶段刚刚开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增数有可能会逐步提高,如果说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长比中国只高0.6个百分点,未来真的有可能高6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处于在追赶进程中,但是在追赶进程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表现会存在差异。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比较困难,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但熬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经济增速还会回到10%高增长的轨道。其实,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经济增速这种台阶式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



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什么叫高质量发展?如果要给高质量发展下一个定义,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很难很难。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即我们需要清除只有解决了哪些关键性的问题,我们才可以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们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进口;消费者更加青睐高质量的进口商品,传统黄金周演变为出国购物潮;生产性服务业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教育医疗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种类、便捷性难以满足需求;财富创造消耗过多的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说迈上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十九大报告称,我们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说的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呢?从宏观层面来说,以下这些角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投资、出口到消费

首先,从需求结构看三驾马车,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提高。2017年经济数据显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0.1%,出口减进口的剩余额贡献9.1%,消费贡献58.8%。因此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需求结构当中表现为经济增长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

 

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

其次,在供给结构方面,转型升级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制造业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过去很多年中国一直处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15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此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再次,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的时候,中国就是世界工厂;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依靠服务的时候,中国就需要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目前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但如果把消费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实物商品消费,一个叫服务消费。剔除服务消费,2016年中国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实物商品消费大国。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市场指日可待。

 

从人口数量红利到人口质量红利

然后,未来要从主要依靠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口质量红利。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人口数量红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有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且人多市场空间大,可以用市场换技术、资金、管理。转折性的变化发生在2012年,2012年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并一直延续到今天。2012年开始劳动力人口总量逐年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从过去供给大于需求转变为供不应求。因此经济发展要转变到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的优势。

 

从引进到创新

同时,过去我们主要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中国产业处在跟随、并跑与领跑并存的阶段。跟随是说我们仅仅跟随世界先进水平,并跑是指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在同一起跑线,领跑是说中国有一些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当中国的产业达到跟随并跑与领跑的阶段之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大幅度的压缩,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只能靠自主创新。因此,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以模仿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以后,会有越来越的产业和企业处在全球的最前沿,中国将会进入到以前沿式创新为主的阶段。

 

从速度型效益到质量型效益

另外,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速度型效益的特征。只要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会取得利润,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但问题是,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很多的行业会出现全行业亏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会大幅度滑坡。这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取决于速度本身的状况可概括为叫做速度型效应。因此,在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让质量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才能实现从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的转变。

 

从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

还有,过去我们处在供不应求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的时代,经济发展是以增量扩能为主。如今我们普遍的产能过剩,进入兼并重组,优胜劣汰为主的阶段。需要不断淘汰行业内的低效率企业,把生产和市场向高效率企业转移或者集中,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

 

从低成本、低价格到“双中高”

最后,过去我们在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形成了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并以此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如今,土地、能源、原料才、劳动力、资金成本大幅度上涨,我们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都不复存在。接下来我们只能迈向产业里的中高端产业链,逐步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双中高”的目标: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阅读9546
观点 
举报0
关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号:InsuranceOU_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微信号:InsuranceOU_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