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悼念马进贵大师 ,他挽救了金银错这个稀有工艺品种

作者:玉器百科 来源:玉器百科 公众号
分享到:

01-29


2018年1月27日,新疆著名玉雕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因病于乌鲁木齐逝世,享年71岁。


马进贵大师的逝世,是我国玉雕界一大损失,一时间,关于他逝世的消息传遍玉雕圈。他一生都在学习,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在上海,又到北京,向当时的老艺人学艺,还到故宫博物院师古人,55岁时,他重新钻研失传的“玉雕金银错”工艺,要做新疆特色的玉雕作品,70岁时,他已做到单线条镶嵌的开槽宽度仅有0.26毫米。马老爷子一生都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说,金银错虽然在他手上复活,但他也只是刚刚入门。他寄希望于后来的玉雕艺人让这门雕刻艺术走向辉煌。马进贵大师为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创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治玉精神,值得所有玉雕同仁学习.


白玉错金嵌宝石阿布杜瓦壶


马进贵,新疆乌鲁木齐人,生于1947年,1964年进入新疆玉雕厂工作,从艺50多年,多次获得“百花奖”金奖。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和田玉金银错技艺”的挖掘人,他让失传的技艺重现当世,被誉为当今"中国玉器金银错第一人”。


 

白玉错金嵌宝炉型壶一套 

 

马进贵的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代表,器皿造型以中国传统造型为主,结合伊斯兰文化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清代脂玉错金嵌宝石碗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起源于痕都斯坦,也就是今天克什米尔以及北印度地区,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


 白玉错金夔龙纹瓶


马进贵在《浅析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一文中这样描述:“金银错工艺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与被嵌物品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有着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更为突出。


马进贵作品


马进贵作品


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图案主体一般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

 

马进贵作品


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白玉、青白玉嵌金丝,镶红、蓝、绿宝石。碧玉、墨玉嵌银丝,镶松石、珊瑚、青金石等宝石。


马进贵作品

 

无论是器物独特的造型与做工,或是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件件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独特效果,使器物的形、纹、色、质、泽、工艺之美都达到了极致。

 

马进贵作品


金银错工艺的金、银丝全部是打、压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


 

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万分危险,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稍大,器物就易碎裂。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



 

从上世纪70年代接触金银错工艺到完成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金银错玉雕作品,马进贵花了近30年时间。

 

 

双龙戏凤鼻烟壶


1964年,17岁的马进贵考入新疆玉雕厂从事玉雕工作。两年后,他被派往上海玉雕厂学习,师从林知文老艺人。1970年,马进贵又被派往北京玉器厂深造,师从柳朝国、蒋通老艺人,深得二位大师真传,在制作玉雕器皿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银错镶宝石福寿瓶 


在北京学艺时,玉雕厂陈列室里一件金银错作品让马进贵过目难忘,玉器薄胎压金银丝镶嵌宝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他由此对玉器金银错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这种技艺已随老艺人潘秉衡【1912 -1970】的离世而失传。

金银错龙柄壶 


回到新疆玉雕厂后,马进贵开始试制金银错作品,作品7个月还没有成型,首次尝试因故停止。

金银错龙柄壶 


2002年,55岁的马进贵重新开始钻研金银错工艺。2004年11月,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他的金银错作品参评“天工奖”,荣获银奖,许多老艺人和“天工奖”评委感慨不已,他们说,马进贵“挽救了金银错这个稀有工艺品种”。

 

金银象耳瓶 


谈起金银错,马进贵表示,金银错虽然在他手里复活,但他也只是刚入门,金银错艺术前景无限,一定会大放光芒。玉雕人才济济,艺术永无止境,被超越是迟早的事,让这门雕刻艺术走向辉煌,还需要一代代玉雕艺人的不懈努力。


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

 

马进贵说:“再过一百年,可能没人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一定还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专注 和田玉

总有一款· 属于你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关注




阅读2
品种 
举报0
关注玉器百科微信号:miumiu18130646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玉器百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玉器百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玉器百科

微信号:miumiu181306466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